美的扭曲

石劍


【正見網2001年05月27日】

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美的仰慕,美是人類文化和生活的重要部份。美是善心的流露和引導,卻不應該是慾望的滿足。人類本性天然地擁有感知美的能力。

隨著人類古老文化的衰敗和道德的下滑,人類的魔性增加了許多,本性受到蒙蔽,觀念發生了變異,對美的追求和感受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師父在《轉法輪》(卷二)中說,「人類道德的大滑坡,全世界也都是這樣的。人的觀念變得很厲害。現在美的不如丑的,善的不如惡的,整潔的不如邋邋蹋蹋的。舉個具體例子,過去當一個音樂家,當一個歌唱家得經過訓練。掌握歌唱方法,還得懂得樂理。可是現在,那個長得形像很難看的人,披頭散髮,頭髮很長的,站在台上啊……哈……使勁一喊,電視一捧就是明星,那個聲音很難聽。有些醜惡的東西,可人們觀念隨著道德的敗壞都成了美的,都在狂熱地追求。美術作品也一樣,貓尾巴上蘸上墨亂跑一氣,這也就是作品。什麼抽象派,印象派,是什麼呢?過去是畫得越好看越美,越有人欣賞。現在你說這是什麼東西啊?!」

對美的追求和體驗不僅僅是一個技巧和方法問題,它涉及人類心靈本身。如果人的心靈發生變化,就會反映在對美醜的感知上。在很多情況下,不同的人對同一件藝術作品感受會大相逕庭,這與心靈品位的不同有直接的關係。如果人的魔性很大,它不但理解不了甚至排斥真正美的藝術,而且會喜歡魔性十足的作品。

師父在歐洲法會上講法中說,「文藝作品也一樣,過去畫畫,畫得非常漂亮的,非常美麗的,人才動心,因為你有善心,覺得好。你現在畫一幅很好的畫他不動心,因為他沒有善心在。你亂畫一氣,什麼抽象派呀,什麼印象派呀,現代派的東西,他認為很好。好在那裡呢?你真正用人的理去說一說,你說不出來。在什麼狀態下說出來呢?進入那種恍恍惚惚的,神魂顛倒的狀態下才能說它是好。可是這種狀態恰恰是人的魔性出來時的表現。就說現在人的觀念不只是反過來了,魔性也這麼強了。」

由於人心的劇變,很多藝術實際上是在魔道上發展,其表現是無限制地追求新奇、突破一切道德約束,這種藝術是對人類精神的真正破壞。一位作家對那些時髦藝術進行了這樣的評價,「這種認為藝術並不需要優美和純粹,只要它不停地革新、革新、再革新的觀念,它們所掩藏的,是一種不屈不撓並且由來已久的企圖:毀壞、推倒、嘲笑,並連根拔除一切倫理道德原則。沒有上帝、沒有真理,宇宙是一片混亂,一切都是相對的」。

師父在《轉法輪》(卷二)中對某些藝術家的魔性本質進行了深刻的揭露,「這些藝術家追求的是什麼?他講人性的解放,沒有任何顧及、約束,隨意去做。在佛教中講,沒有道德的規範,沒有人心理上道德的約束,人發出的東西就是魔性。現在這些文藝作品,你看吧!常人不知是怎麼回事,其實都是魔性大暴露。」

當前,不僅藝術家的本性和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整個社會、很多藝術愛好者也是如此,藝術是人類心靈狀況的整體反映。一位美院的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畢業典禮上,校長感嘆現在的學生一代不如一代,以前的學生畫人物時眼睛畫得十分傳神,現在的學生畫得茫然無光。一個學生很不服氣地說:你到大街上看看,現在的人有幾個眼睛有神的?

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藝術可以代替宗教、道德給人類心靈以很好的薰陶。其實,藝術是不能代替道德的。我認為,藝術的價值在於某種藝術形式和道德價值的完美結合,沒有一顆善良的心靈就沒有美的藝術,而美的藝術可以培植和呵護人的善心和道德情操。藝術不僅僅給人以文雅和文明的外表,更應給人以良好的道德素質和內在的人格魅力。  
 
今天的藝術已經成為變異觀念和魔性心理的表露。提升人的道德,用本性和善心感知一切,才會有真正的美的藝術。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