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疾言厲色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2年07月14日】

【原文】

典(1)歷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2),未嘗疾言遽色(3)。常以為“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吏人有過,但用蒲鞭(4)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災異或見,引躬克責。每行縣止息亭傳,輒引學官祭酒及處士諸生執經對講。見父老慰以農裡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訓。人感德興行,日有所化。

《後漢書.卷二五.卓魯魏劉列傳.劉寬》

【註解】

(1) 典:掌管。
(2) 倉卒:急促匆忙的情況。卒,音促。
(3) 疾言遽色:言語躁急,神色張皇。遽,音句。
(4) 蒲鞭:音葡邊,即蒲草製成的鞭子,比喻寬刑。

【故事闡述】

劉寬字文饒,弘農華陰人,是東漢桓帝時的官員。有一天,劉寬騎著牛出門,一個丟了牛的人,指認劉寬騎的牛就是他走失的牛,要他歸還。劉寬沒說什麼,就把牛給了那個人,自己走路回家。不久,丟牛的人找到走失的牛,他發現自己認錯牛了,就把牛還給劉寬,並向他叩頭謝罪說∶“我對不起您,任您處罰吧!”劉寬說∶“東西都長得差不多,難免會認錯,又勞煩您把牛還給我,有什麼好謝罪的呢?”這件事讓地方父老都欽佩他的不計較。

劉寬先後掌管過三個郡,他為人溫和仁慈、待人寬厚,即使在匆忙時,也從未言語急躁,神色張惶。劉寬一向認為若用刑罰治理百姓,百姓會只求逃避刑罰而不會有羞恥之心。下屬犯錯,他只用蒲草做的鞭子責打,目地只是處罰,而不傷人。政務有了功績,也都歸功於下屬。有時出現災異,就引咎自責。每次前往屬縣巡視,都只住在鄉間客舍中,並常與當地文人討論經義,與地方父老閒話家常,對年輕人則訓勉他們孝順父母、順從兄長。地方人士都被他的道德行為所感化,風俗人心一天天的改善。

文中“未嘗疾言遽色”原指劉寬性格仁慈寬厚,處事穩重,後來就演變為“疾言厲色”這句成語,指言語急促,神色嚴厲,形容人發怒的樣子。

【討論】

(1) 劉寬如何對待認錯牛的人?如果是你,也能像劉寬一樣嗎?
(2) 為什麼劉寬的屬縣風俗人心一天天的改善?

【造句練習】

例:王先生管教孩子嚴厲,只要犯錯就疾言厲色地責罵。
例:對於屬下的過失,林經理從不疾言厲色,都是耐心的給予指正。

【相似成語】

聲色俱厲;疾言遽色

【課後時間】

請完成下面的數字成語接龍∶

一日千裡→二( )( )( )→三( )( )( )→四( )( )( )→五( )( )( )→六( )( )( )→七( )( )( )

參考答案∶

一日千裡→二(八)(佳)(人 )→三(三)(兩)(兩)→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六(神)(無)(主)→七(上)(八)(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