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2年05月18日】
明朝少師(官名)楊榮,字勉仁,福建建寧人,祖輩從事船渡工作。有一年,遇上溪水暴漲,沖毀民房,被淹在水裡的活人和淹死的屍體,一齊順流漂下。
其他的船工,都去爭搶水上貨物。唯獨少師的曾祖和祖父(都是船工),他們一心一意地忙著救人,沒有去撈取任何一件器物。
鄉裡人都笑他們太愚蠢!他們卻回答說:“我們靠駕船擺渡所得的錢,已經足夠自養了。亂取不義之財,不是我們的願望。”
後來,等到少師父親生下來時,家裡已漸漸富裕了。有一天,一個道人路過他家門口說:“你們祖輩上,積有陰德,子孫就會顯貴了。現在,我指點一塊風水寶地,將來,可把你家的親人,葬到那塊好地上。”家裡人就按他說的去埋葬,就是今天所說的白兔墳。
後來少師出生,年紀很輕,就考上了功名,地位達到三公(輔助國君、掌握軍政大權的最高官員),曾祖和祖父,都受封了相應的官職。
周氏按曰:康熙丙子年六月初一,夜半時分,崇明縣海潮猛漲,沖走沙鎮一十八所,許多的人、畜、器物,都伴水而來。有一個人,伏在一個大柴堆上,被海水沖向岸來。但他還沒有到岸時,有一個人想得到柴木,就用鉤子去鉤柴。沒有料到鉤子一鉤,柴堆忽然散開,柴堆上的人,因此就被淹死了。這是用鉤子取柴的人,所造成的。
剛到傍晚,那個鉤柴人忽然發瘋,自言自語說:“我一家四口人,都為澇財,被淹死;唯獨我還有倖存的希望。不料今天,我為貪澇不義之財,卻淹死了你(指那個伏在柴堆上的、被他害死的人)我因此也活不成了!”這個人,當晚即暴亡。
由此可見,利濟別人的人,自己也獲得了利濟。一味貪財的人,財物最終還是不屬於自己。好人樂於做好事,終於得到好處;惡人費盡心機,卻獲得苦報。真是神目如電,明察秋毫啊!
(事據清代周思仁《安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