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最古老的天文台

文/ 攝影 意文


【正見網2012年08月02日】

“瞻星台”位於慶州市中心,建於公元634年,它是朝鮮半島最古老的天文建築物,也是東方現存的最古老的天文台,用於觀測天空的雲氣及星座。它是新羅時代石結構建築物,其建築物直線和曲線相互呼應,給人以穩定感。是慶州古文化象徵,為世界級珍貴文物。1962年12月20日被指定為大韓民國國寶第31號。 

象徵天圓地方的概念

呈圓筒形、花崗岩石結構的瞻星台,高9.17公尺,直徑5.17公尺,建於新羅善德女王(西元632~647)時期,以挑選過大小几乎一致的石塊,層層平整堆疊,以圓形的直徑逐漸向上縮小,最頂端為方形,象徵天圓地方的概念。

基座的石塊每邊長5.35公尺,在方形的石頭上面用27層的石頭堆積而成,最上面有寬大的石頭蓋頂,包括上面井亭石的話就是28層。

內部至第12層都填滿了泥土,第19、20、25、26層的兩處有呈井字形的長石塊,兩端伸向台外。頂部的井亭形石塊的各面分別準確地指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為什麼堆疊27層?27這一數字與建造者新羅第27代王善德女王有關。而28這一數字則是東方的基本星座數,也象徵著佛教中的28層天。而建成瞻星台蘊含著象徵意義的石塊,除了基壇和上層部分以外,其所用石塊共362塊,象徵著陰曆年一年的日子數。

    

觀察天體運行 定國家大事與農民稼穡

瞻星台中間距底部4.16公尺處,朝南有橫、豎各1公尺的正方形窗,下方還遺留著放置梯子的痕跡。以此窗戶為基準,上下12層分別像征著12個月,24節氣。

窗戶準確地向著南方,春分和秋分時,光線可以完全照到瞻星台的地板上,到夏至和冬至消失,春夏秋冬四季被準確區分。

據推測,當時是藉助底部的水鏡與窗口映入的光線來觀測日蝕及星辰移動等天象,裝有觀察天體運行的觀測台與開啟式圓屋頂,可用來正確測定平分點與至點,以占卜吉凶來決定朝鮮的國家大事及農民的稼穡作業。當時中國尚未出現這種有多種用途的天文台,加上其樸素的線條,體現出色的建築美感。

李朝世宗時代已制定完整天文規章

新羅從古時起就觀察天空星辰及日月運行,李朝世宗時代已制定出完整的天文觀測規章,對於所觀測到的天象變化,不僅有文字記錄,還附有圖解。其目的有二,其一是預測國事凶吉,其二是為了編寫或修訂曆法。

瞻星台有負責觀測天文、占卜星象的官吏,稱為“日官”,他們將觀測的現象上報朝廷。日官們相信日蝕、月蝕、流星、彗星等天文現象與雷電、地震等自然現象,還根據占星術,占卜凶吉。

韓國史書《三國遺事》將“瞻星台”寫成“占星台”,由此可以推測那時占星術業已發達,通過觀察星的亮度、位置等來占卜國家安危、百姓吉凶以及天災人禍等。《三國遺事》曾記載:“興德大王十一年七月太白掩月。”顯然是一種月蝕現象。韓國視“太白掩月”的異常天象,會為國家將有災難的不祥徵兆。

《高麗史.天文志》匯集了長達475年期間的觀測記錄。其中,日蝕觀測記錄共有132次,與中世紀阿拉伯天文觀測記錄不相上下。

朝鮮半島共有兩處古代天文建築物,一處是位於北韓的“開城瞻星台”,與滿月台為鄰,自公元1024年至1383年,“開城瞻星台”被使用了30次,用作觀察天文及大氣現象,有關數據,目前仍完好地保存在開城市的開城歷史博物院。另一處則是本篇介紹的慶州瞻星台。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