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成語: 同心同德

陳必謙 整理


【正見網2013年01月27日】

【釋義】意思是信念一致。也比喻同一心願,同一行動。  

【近義;反義】一心一德  同心協力;離心離德  同床異夢 

這個成語,出自《尚書•泰誓中》。商朝末年,紂王暴虐無道,亂殺無辜。天下百姓和一些諸侯,紛紛起來反抗。  

當時,有個叫姬昌的諸侯,是一位很能幹的大臣,他主張生活儉樸、鼓勵農耕,禮賢下士,因此很多賢士來投奔他。周部落逐漸強大,對商朝是很大的威脅。於是,紂王把姬昌拿住,囚禁起來。周部落的貴族把許多美女、駿馬、珍寶,獻給紂王和他的大臣。這樣,紂王才又把姬昌放了。

由於紂王無道,姬昌的兒子姬發(即後來的周武王),聯合其它一些諸侯國的軍隊,共同討伐紂王。由於順乎民心,天下百姓都起來響應,很快在孟津渡過黃河,直逼商朝的都城朝歌。  

周武王為了鼓舞士氣,就在朝歌南邊,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誓師大會。在大會上,周武王宣讀和發布了《泰誓》,列舉了紂王的種種罪狀,然後說:“紂王雖然有很多軍隊和大臣,但是他們並不和紂王一條心;我們雖然只有不多的軍隊和少量的幾個根治亂世的大臣,但我們同心同德,一定能夠打敗紂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