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成語: 休戚相關

陳必謙 整理


【正見網2013年02月17日】

【釋義】形容兩個人彼此關係密切,喜憂相關,命運相連。

【近義;反義】休戚與共  唇亡齒寒;無關痛癢  

這個成語,出自春秋•左丘明《國語•周語下》。春秋時,晉國的晉悼公周,年輕的時候,曾因受到晉厲公的排擠,不能留在國內,而客居到周朝世卿單襄公家裡。單襄公很器重他,就像對待貴賓一樣招待他。  

(晉悼公)周,雖然年紀輕輕,卻表現得十分老成持重。他站立的時候穩穩噹噹,毫無輕浮的舉動;看書的時候全神貫注,目不斜視;聽人講話的時候恭恭敬敬,很有禮貌;自己說話時,總是忘不了忠孝仁義;待人接物時,總是十分友善、和睦;他自己雖然身在周地,可是總與晉國休戚相關。他聽說自己的祖國晉國,有什麼災難時,就憂心忡忡;聽說晉國有什麼喜慶的事情,就非常高興。所有這些表現,單襄公都看在眼裡,喜在心裡,認為他將來一定大有前途,很有希望回到晉國,去做個好國君。因此,單襄公對周更加關心、愛護,做到了休戚相關。  

不久,晉國國內果然發生了內亂,原來一直害怕失去權力而排擠王室公子的晉厲公,被殺死了。於是,晉國大夫就派人到洛陽來,把周接了回去,讓他做了晉國的國君。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