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精選今譯:華夏美德,父子雙廉!

鄭重


【正見網2013年04月03日】

【原文】

胡質子名威,字伯虎,少有志。質在荊州,威自京都往省之。及告歸,質賜威絹一匹,為道路糧。威跪進曰:“大人清白,不審何由得此絹?”質曰:“此我俸祿之餘,故為汝糧耳。”威始敬受之。

——《三國志•魏書•胡質傳》)

【注釋】

胡質:三國時魏人。歷事曹操、曹丕,官至振武將軍,封關內侯。

省:讀醒。問候,探望。

告歸:告別回家。

審:知道,明白。

【今譯】

胡質的兒子名叫胡威,字伯虎,年輕時有志氣。胡質在荊州做官,胡威從京都前去探望他。等到告別回家時,胡質給胡威一匹絹,作為回家路上吃飯的費用(當時可用布匹代替貨幣,買東西等)。胡威跪下進言道:“大人為官,清正廉潔,不知道從哪裡得到這匹絹的?”胡質說:“這是我官俸的剩餘,所以作為你回家路上的飯費。”胡威這才恭恭敬敬地接受下來。

【附言】

這個小故事,圍繞一匹絹的來歷,以父子對話的形式,敘述了胡質、胡威父子的高尚品質。具體說來,胡質的高尚品質,表現在為官清正廉潔,決不貪污濫用公家的財產,做到了公私分明;胡威的高尚品質,則表現在對清正廉潔品質的看重,以及自覺維護和監督父親的道德品行。父子二人,均視貪污受賄為醜惡,視清正廉潔為美德。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