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矯枉過正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3年09月10日】

【原文】

……問曰:“笞(1)墓何名(2)乎?”“子之復仇,臣之討賊,至誠感天,矯枉過直(3)。……”
《越絕書.卷一五.越絕篇敘外傳記十九》

【註解】

(1)笞:音“吃”,用鞭或竹板打。
(2)名:形容。
(3)矯枉過直:過度糾正而不能得中庸之道。

【故事闡述】

春秋時代,伍氏一家原本在楚國當官,但伍子胥(音“須”)的父親和哥哥因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追殺,只有他一人僥倖逃到吳國。到了吳國,伍子胥受到吳王闔閭的賞識,因著他的才幹幫助吳國從衰微走向富強,甚到使吳國成為一方的霸主。儘管如此,伍子胥卻從來也沒有忘記楚平王的殺父之仇。後來楚國攻伐蔡國,伍子胥便說服吳王藉救援蔡國的名義,發動吳兵攻打楚國,一舉攻下楚國的都城郢。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但一心想復仇的伍子胥還是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當眾鞭笞屍骨。

後人聽聞這件事情都認為:“兒子為父親復仇,臣子討伐逆賊,本來是發自內心至誠之舉,但是伍子胥鞭笞屍骨的做法又嫌太過,反而不合乎中庸之道了。”後來原文中的“矯枉過直”就演變成“矯枉過正”這句成語,用來指人糾正偏差,超過了適切程度,反而不符合中庸之道。

【討論】

(1)伍氏一家得罪了誰,遭到無情的追殺?
(2)伍子胥說服吳王救援蔡國,目的是為了什麼?
(3)終於攻下楚國的伍子胥見到楚平王的墳墓,他採取了什麼復仇的手段呢?

【造句練習】

例:學校為了防止墜樓意外發生,宣布須離欄杆一公尺的作法,似乎又太矯枉過正了!
例:做事太偏激,容易矯枉過正,終究無法達到最好的成效。

【課後時間】

故事中伍子胥最後找到了楚平王的墳墓,當眾鞭笞屍骨的作法,你認同嗎?為什麼?請你用正反兩種角度來思考看看。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