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傳說:吉林篇-遼源傳說兩則



【正見網2013年08月23日】

一,烏龍山傳說

在遼源市的西南和遼寧省西豐縣搭界的地方,有座綿延十幾裡的大山。山上有塊只長著灌木叢的不張大樹的盆地。聽老人講,這裡原來是個寬闊的深潭,裡面棲居一條有幾丈長的烏龍,眼睛象燈籠,鱗爪漆黑鋥亮。烏龍經常飛旋於大山周圍,察看民情,為百姓造福。天旱,它就攪動潭水溢流山下,灌溉農田;天澇它就大口允吸,攔截山洪,不讓沖毀莊稼。夏季氣候聚變,它就發出“嗚嗚”吼聲,向人們預報暴風雨的到來。這一帶百姓深受其賜,都仰慕崇拜它,便叫這座大山為烏龍山。

記不得是何年何月,烏龍接到上天的旨意,派它去黑龍江駐紮。臨行時百姓們為它燒香磕頭,並在山上修了一座烏龍廟,永遠紀念它的功德。自打烏龍走後,山潭的水逐漸乾涸,多年壓在潭下的,已被烏龍懾服的一條石龍,慢慢甦醒過來。這是一條旱龍,醜陋無比,它醒後就大量地喝泉水。等天旱時,甘泉早已被喝乾,山下得不到一滴水,莊稼乾枯死了。天澇時,它又大口地噴吐肚子裡的積水,為山洪推波助瀾,沖毀農田。非但如此,它還助紂為虐,幫山下的財主金二爺魚肉鄉裡。

那時,山下住著一個石匠的後代,血氣方剛,學到一身的好手藝,他整年都在山上做活。他聽老人講:當年烏龍臨走時,曾告訴窮哥們,如果遇到災難時,可以去找他想辦法。現在鄉親們有苦難,小石匠再也忍不下去了,便避開金二爺和石龍的耳目告別鄉親,前去黑龍江尋找烏龍。他跋山涉水,翻山越嶺,曉行夜宿,經過千難萬險,不知走了多少天,他終於到了黑龍江邊,找到了烏龍。便把現在家鄉的慘狀,一一告訴給善良的龍公。烏龍為見家鄉親人而高興,但又為家鄉人民不幸而痛苦。要不是他鎮守黑龍江的責任重大,它定趕回去為民除害。無奈,最後它給小石匠出了個主意:要他回去趕緊採石,纏出七七四十九盤磨,四十九個石磙。這樣就能破了石龍的邪氣,它就再也逞不了凶了。

小石匠記住了烏龍的話,回到家裡,扛起了工具就上了烏龍山。自此,他開山鑿石,纏碾盤磨製石磙。寒來暑往,不辭辛苦,從不間斷,一干就是一年的功夫。就這樣,碾、磨、磙終於鑿成 了,烏龍山周圍八百十裡的百姓都用上了出自小石匠手的石具。此後,這一帶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又過上了好日子,人們都稱頌是小石匠的功勞。

二,銀龍的傳說

傳說在遠古的時期,有一年夏天,在“大疙瘩”(遼源)以東的遼河掌子,轉心湖地面上空,有一條銀龍正在天空行雲播雨,不知什麼原因,突然這條銀龍從天上掉了下來,落到轉心湖旁邊。這時,烏雲散開了,天空晴朗起來,近晌午時分,銀龍曝曬在陽光下,無回天之力。當地百姓圍上來,只見這條銀龍的闊嘴巴喘著粗氣,兩隻龍眼淚水橫流,身上的鱗片有少許鮮血,善良的人們不忍心看下去,就在這時,有一位長者對大家說:“鄉親們!咱們是龍的傳人,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銀龍在受罪呀,她是為咱們行雲播雨時受的傷的!大家趕快回家去取泥盆和水桶,回來往銀龍身上澆水啊!”於是大家紛紛回家拿來泥盆、瓦罐、木頭水桶等,四處取水往銀龍身上澆,後來十裡八村的男女老少也都來了,用各種用具取水往銀龍身上澆,澆了三天三夜,把銀龍澆精神了,銀龍漸漸恢復了體力。人們也把這裡澆成了轉心湖,她歡快地在湖裡遊玩了一會兒,然後竄出水面,向在場的人們鞠了三個躬,感謝救命之恩,之後便投身到轉心湖裡。

原來,這條銀龍是渤海龍王的三公主,在天空中行雲播雨時,雷公的閃電擊傷了她的鱗片,又因自已不慎而掉到地面上。多虧了當地百姓救了她。

銀龍在轉心湖住久了,經常思念父母,她常常從湖水裡探出頭來,向渤海方向望眼欲穿,由於轉心湖距離渤海甚遠,不能回到父母身邊,銀龍忽然想起母親曾給她一顆寶珠,並囑咐說以後有什麼難處,只要你捧著寶珠說出要求,寶珠會幫助你的。銀龍立刻轉憂為喜,於是她張開嘴吐出寶珠,兩爪捧著寶珠對天祈願:“寶珠啊寶珠,你本是龍宮至寶,今日憑藉你的神力,把轉心湖跟渤海連通一起吧!”說畢,頃刻就見地面上出現一條又寬又長的壕溝,從轉心湖向渤海方向延伸形成深邃的地道。只聽轉心湖裡的水聲滔滔,自近向遠,一會兒就有一股清泉涌滿壕溝,形成一條河流,源源不斷地九曲八彎流向渤海!銀龍看到眼前這番景象,心中好不歡喜,她收回寶珠,潛入河水中,向著渤海方向游去。

這條河流就是流經遼源市區南部的東遼河,此河流灌全區,沿岸山巒起伏,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植物繁茂,野生動物遍地,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我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這塊肥沃的土地上。

(網絡文章)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