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張老爺的笑容(共六文)

黎啟明


【正見網2013年10月25日】

一、盡智盡力、認真為民的好官

張需有治理地方的才能。他在先前做鄖州的州佐時,州裡有一條水渠淤積,因而荒廢水田幾十年。前後幾任州官,都不能疏浚。

張需剛到任時,太守和他談到這個情況,害怕動工。張需前去看了那條渠,說:“如果有人若干,三天之內,就可以疏浚好。”

太守感到驚奇,認為他是說大話。

張需開始召集人,湊夠了他需要的人數。張需親自指揮,叫這些人,各自攜帶工具,分好地段,說明任務及獎賞辦法。

大家爭相效力。三天後,果然疏通了那條水渠。太守大吃一驚,認為張需得到了神的幫助。

張需後來,升任在霸州做太守,看到那裡的百姓,有不少人遊手好閒,不事生產。他就在每村設立一個簿子,登記村中的住戶,各戶自報男女大小人口數目,分派他們種地、養蠶、紡織、養雞、養豬,規定數目。併到處傳喻村民知道。

閒暇時候,張需就下到鄉裡來,取出村裡的簿子,加以檢驗,不夠規定數目的,就處罰他們;完成了任務的,就給予表彰獎勵。

於是,百姓都勤勞生產,沒有人敢偷懶了。不到兩年,家家都有了固定資產,日子過得越來越富裕。

老百姓都講:張需是一位盡智盡力、認真為民的好官。

二、種桑減罪,使民富足

范仲淹做襄州知州時,襄州的地方風俗,從來不知道從事養蠶、紡織。

范仲淹為此而憂慮。他想出一個辦法:對那些犯了罪、而罪行輕的人,責令:讓他們回家,在家裡種桑樹。所種桑樹的多少,由種樹人所犯罪行的輕重來決定。 日後,又按各人所種的桑樹生長的繁盛程度,來減免他們的罪行。

從此以後,襄州百姓,逐漸的都得到了從事養蠶、織布的技術和好處。並且許多人,都因此而富裕起來。

范仲淹離開襄州後,那裡的百姓,仍然懷念他,長久不忘。

三、楚王馬殷,興盛湖南

楚王馬殷,被封於湖南後,他不徵收商人、旅人的賦稅徭役。因為這個原故,四方的商人、旅人,都來到湖南。當地的人口和生意,便繁盛起來。

湖南地方盛產鉛鐵,軍都護高郁清,鑄鉛為錢。商旅出境,當地所鑄的錢,便不能使用了,於是都換成別的貨物帶走。各家的用度,因此而很是富饒。

湖南的百姓,原來並不知道從事養蠶、種桑。楚王馬殷,就命令交稅的人,都用織帛代替錢。不久,民間的紡織業,也就被帶動、興盛起來。

四、唐御史奇招破案

李靖做歧州刺史時,有人向唐高祖告發他要謀反。唐高祖派一名御史,前去審理此案。御史知道那人是誣告李靖,堅持請求和告發的人同行。

走過了幾個驛站,御史假說丟失了原先帶的狀子,假裝驚恐異常,便責備典史不小心,生氣的鞭打那個典吏。接著,懇求告狀的人,再重新寫一張狀子。

等拿到新寫的狀子和原來的狀子一驗證,內容毫不相同。這位御史,當天就回到朝中,報告給唐高祖。

高祖見到兩份狀子,筆跡一樣,但內容毫不相同。大吃一驚!

那個誣告者,便叩頭認罪,結果被殺了。

五、 張楚金受神啟而靈機動

湖州的佐使江琛,拿到刺史裴光的書信,把上面的文字,一塊一塊剪下來,拼湊在一起,合成一封書信,誣告是裴光寫給徐敬業 的反書。

朝廷派遣御史,去審理此案,判語說:“字是裴光的字,話不是裴光說的話。”前後三次派人,都不能斷決此案。

武則天就派張楚金前去審核。結論仍和先前一樣。

張楚金鬱悶不止,仰臥在西窗之下。陽光從窗子照射進來,張楚金靈機一動!拿起那封“反書”,迎著光線一照,發現:信上的文字,竟是補綴在一起的。

張楚金隨即把州官們召集在一起,取來一大盆水,讓江琛把“反書”投進水中,於是,信上的字,就一個個掉下來。

在事實面前,江琛只好叩頭認罪。

六、張老爺的笑容!

張全義每見到有田地肥沃,作物長勢良好,就高興的下馬,和手下的官員們,共同觀看。並召來田地的主人,拿酒食慰勞他們。

遇到有養蠶、種麥收成好的農戶,他有時還親自到他們家裡去,把全家老幼,都叫出來,賜給他們茶葉和衣物。

民間都說:“張老爺,不喜歡歌女。只有看見好麥子、好蠶,才有笑容!”

因此,百姓們都爭著勤勞的去耕田、養蠶。他管轄治理的地方,很快便富庶起來。

正是:
楚王愛好細腰,
宮中便有餓死;
張爺不愛歌女,
社會淫邪自止;
張爺喜見麥蠶,
農民勤奮耕織。
官吏愛好什麼?
關乎國運民祉。
百姓喊你老爺,
你別貪婪無恥!!!

(以上均據馮夢龍《智囊》)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