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3年12月02日】
當歷史變為傳說,傳說變為神話的時候,每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找回我們的根之源,還遠歷史的原貌,並且超越歷史,展現生命的自然原態,人與天地萬物和諧融洽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
人的先天本性純真善良是上天所賦予的,所以人不但要敬天還要懷德,古聖賢通過天人感應,在神的引導下開創了燦爛輝煌的五千年文明,神傳文化為人類量身打造了可以回歸生命本源的天梯,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就是道德規範和禮儀規範,從人的思維言行到服飾眼神都有層層的規矩將人約束在天道之中,並且深入人心形成心法,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人的心靈與靈魂在道德心法的加持下,可以聚之成形,從人的氣質神態中顯現出來,那就是一身正氣,仙風道形,形成無窮的人格魅力,所具有的內涵神韻可穿透人的心靈,在社會中成為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人物,可以歸正人心釋放正能量,得到歷史的認可尊重,成為神傳文化的承傳者,華夏子孫對正統文化的承傳就像蠟燭一樣,燃燒了自己點亮了別人,就是這麼一代代承傳下來的,縱觀中華五千年的文明都是在教化世人正心,收心,養心,提升道德境界的修煉文化。
古時候的諸侯會盟也叫衣裳之會,用衣冠來代表文明盛世,古人常說的正衣冠,是對內心的一個提示,由衣冠看一個人的品行修養,人生態度,很多相人高手,從觀察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儀表當中預測一個人的未來前程,叫做望氣。衣冠不整,舉止輕浮傲慢,會被人瞧不起,視為失禮,說嚴重點是沒教養,在正常社會行為不端,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行為受到文明約束的視為君子風範,內在豐富,自尊,自信這才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衣貴潔不貴華,孔子就非常反對衣服穿的特別華麗,出生的貴賤我們不能選擇,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道德修養使自己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成為大德之士。君子跟小人的區別就是君子身上有禮的文采,談吐文雅,舉止得當,謙虛恭敬,出處非常得體,會叫人感覺很舒服溫暖,文質彬彬的君子風範能點亮別人內心的良善,教化人的每一個行為都受到道德理性的引導,就可驅除人慾中的惡,主動遵循天理燃燒生命中的活力,點亮周圍的人群成為效仿的對像,對社會風氣有一個正的推進,從內心回歸道德,回歸善良才有機會得到神的呵護,在末劫中被神救度。
寫了這麼多相信讀者已經升起對道德禮儀的憧憬嚮往,那到底怎樣才能把道德轉化成一套行為規範,兌現在自己的言行舉止上呢?《禮記.玉藻》曰:“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這裡所講的“九容”,是對人的容止提出了要求,要求有道德修養的君子必須做到,古代讀書人入門的課程就是學習禮儀洒掃,可見儒家對容止的注重。君子的神態要從容閒雅,見到所尊敬的人要肅然起敬。腳的姿勢要莊重,步履穩健從容,不能一隻腳站著一隻腳立著,甚至還抖腳,那形像會大跌眼鏡,一副流氓癟三的架勢會令人生厭,避而遠之,手作揖要恭敬,放的是個地方,不要有小動作,目光要端正,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體現一個人內在德行的器官沒有比眼睛更好的,內心純正的人眼睛是清澈明亮的,心術不正的人眼睛是蒙的,混的,聽其言觀其眸,可窺見人的內心,反之目光不端正,不看人或躲躲閃閃,東瞧西望的,體現出的是輕視,藐視,心懷鬼胎,甚至是猥瑣的,那就整個一賊眉鼠眼了。
在正式場合不能口無遮掩的隨便亂說話,大的場合說話不著調會成為笑柄,所以說出的話要符合現場的氣氛和主題,以大局為重,不旁若無人的大聲喧譁,先聲奪人弄不好會出醜,說話聲音要小,輕聲細語,溫文爾雅,舉止言談得體有度,體現出謙虛,恭敬,神色莊嚴真誠,有修養的人心靜,自然話少。頭的姿勢要正直,氣息要肅穆,站立的姿勢要穩重,神情要端莊,這些在漢服走秀的表演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在滿頭的珠翠中有一種常見的飾物叫“步搖”,戴上步搖不由得你不頭正頸直,不然步搖會左右搖晃,無法保持平衡,甚至打到你的臉,提醒你要糾正姿勢,行走坐臥不可莽撞,氣息要緩慢圓,古人言行舉止的節奏比現代人要慢半拍,不是古人做事不講效率,而是古人內外兼修,做事以道德為準則,沒有那麼多的貪慾雜念和急於求成的占有欲,心靜做事自然從容有度,真誠善良更能打動人心,事倍功半,所以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可見漢服從頭到腳的搭配都是順應天意的,衣冠與人的道德貫通互補,不僅美觀舒適而且時時提醒人修心養性。古時候的儒生都喜歡佩玉,君子如玉,無故玉不可離身,一方面用玉的品格來約束內心,一方面防止裙子被風吹起,再者行事過於急躁時,走路也會失態,這時玉環相撞叮咚作響,對人也是一個警示,與女子頭上戴的步搖有同樣功效,都是幫人靜心糾正偏差的。所以古人的言行舉止要求緩慢圓還有更深一層含義,因為遇事魯莽急躁時,人會被氣憤充滿頭腦處於不理智的狀態,容易說出傷人的氣話,做出不計後果的蠢事,輕者激化矛盾,使雙方都陷於苦惱之中,重者傷人害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矛盾衝突都是在不理智的情況下產生的,怒髮衝冠是人生的大忌,因為世事無常,變化莫測,災禍可能在頃刻之間產生,為了儘量避免因言行有失置身於險境,給自己留有餘地化解災禍,所以平時要養成緩慢圓的習慣,遇事三思而後行,以便於第一時間先和自己的心靈溝通,用道德理念來衡量判斷是非,懂得容忍,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話該說,什麼不該說,就能保持理智的面對一些突發事件,不做違背道德倫理的事,由心而生的智慧會幫你化解一些危機,逢凶化吉,逃過一難,感覺似有神護。內心的修養溢與言表,保持和祥的心態,遇事寬容大度,不但能緩解了矛盾的產生還教化了別人,以理服人是最能體現出人的威儀的,面對公平正義和金玉良言誰還能惡的起來,大都選擇棄惡從善收心歸服了,善是德行的起步,沒有了善也就談不上德。我們再看漢服從頭到腳都是對應天道幫人修心的,使心靈與天道對接,修好自己的心以養神性,表裡如一,德才兼備,穿出神仙般的品格,活出瀟洒飄逸的人生,可見正統文化都是帶著仙氣的,引導人性與天道對接的文化不是天梯是什麼?
雖然漢服已經離我們遠去三百六十年了,我們的中華文明,盛世背影,卻一直映射在中華兒女的心中,隨著人性淪喪,道德的敗壞,人離道越來越遠,沒有了心法的約束,境界差的太多就當成了神話,似乎傳統美德也成了神話,其實不然,只不過現代人是望塵莫及,而不是不可及,只要有高德大法傳出,能引領人重建道德心法使人得度,就能無所不及。在中共竊國前出生的人身上還能看到一些傳統美德的影子。小時候奶奶講過,土改時鬥地主,他們白天被逼著去鬥地主,搶了地主的東西分了拿回家,晚上都偷偷的給地主送回去,莊稼人懂得一個理,別人的肉長不到自己身上,一個偏遠的山村,一群目不識丁的鄉野村婦都懂得做人的道理,在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情況下還堅守做人的底線,安貧樂道,當時我的一個姑姑因為貧困交加,只因為發燒沒錢看病,都十二歲了還夭折了,在中共殘酷的運動中夭折兒女的何止一家,餓著肚子面對死亡威脅的人還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拿到手的東西再給人家送回去,被發現了還可能成為下一個被批鬥的對像,有這窮志氣真可謂現代神話了。
正統文化中養育出的人才是正常人,所形成的思想,文化,風俗,習慣,良性的社會制度才是正常的社會,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消失,不是神不存在而是人隨著道德墮落,衡量標準都發生扭曲,文化的變異導致人性魔變,心靈扭曲變態,置身地獄連個人字都不配,神當然就成了虛幻飄渺的了。因為無神論在人思想裡築了一道牆,將人類的智慧封頂,與真相隔離。中華文明幾千年來在華夏子孫的骨子裡沉澱的神傳文化,老一輩在我們心裡留下的傳統美德,就像一顆顆火種,只要善念一出就能點燃生命的活力,擁有美好的未來,神傳給我們文化是想牢牢抓住我們,不至於失足墜入魔道,能等到主佛下世喚醒我們,度我們回歸的那一天,可見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道德教化,禮儀規矩,都是神的紐帶,保護我們的真實原貌不被慾望吞噬,德學才藝才是人追求善,向神靠攏的路。
人要控制慾望就要用倫理道德來正心,慾望強烈時要意識到把心收回來,及時把慾望斷掉,多看一些聖賢書,接觸一些美好的事物,學會與自己的心靈溝通,如看神韻、漢服大賽清心寧神效果最好,正統文化最能養心,學好中華禮儀,修養道德規範,穿我漢家衣裳,承傳神的紐帶,才能做回真正的中華兒女。挽救人類道德的正義之師已經遍及世界每個角落,中華文明的火光已經為世人點亮了希望,神傳文化的美好聖潔,引領者人心向善道德回歸,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兌現神說的話,重建我們的文明上國衣冠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