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4年02月08日】
一次,和一個親戚同修見面時,我問:“給我寫的文章提點缺點?”同修常寫文章,且短而精。他笑著說:“你的文章吧,理性認識也行,就是長點,有點囉嗦。”“長嗎?”我有點驚愕。同修說:“......讀者想看的是乾貨,別像大個包子,咬兩口都不見餡兒。家鄉有句老話:‘精短,精短’,你就琢磨吧。”
我挺受觸動,文章長短,也包括心性在裡面。我想起了,去年同修發表了兩篇短文,很震撼,至今不忘。我的文章為甚麼長呢?向內找,有不願修改、怕麻煩的心;雖然本願沒想把文章寫長,但發表後,常有“不一般人”的喜感與顯示,自己有此特長,當很“自我”時,有意無意在文章中會生出“指導”別人的意味,短了怕別人不明白。滿足沉長的狀態多年不能突破 ,是證實法?還是證實我呢? 心性的尺度能量出文章的含金量。
其實,我本不願看長文章。有幾次,上網看神韻觀後感文章,一看筆名,“哇,大手筆來了”。看後想,如能壓縮點,甚至刪去一半,仍不失一篇佳作,看的人會更多。“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這都懂。但有時容易忽略一點:修煉人,往往悟出的都是短而精的“真珠”,端上來,不必評論太多,識貨的人都會讚嘆不已。當然,有些長篇文章,那是題材不同,短了展不開,不能一概而論,那是另一個話題。
過去有“電報文章”之說,意思是:多一個字,少一個字都不行。把文章寫短寫精,也不難:有感而發,想著別人,別有證實自我的心,刪繁就簡,特別是那些多餘的虛詞助詞和“不疼不癢”段落,刪掉!文章自然會短。至於“精”嗎?慢慢來,這需要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