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縣令夫人生氣了(共九文)

陸真


【正見網2014年05月29日】

一、縣令夫人生氣了

唐代人陽伯博,曾在山南道(地名)擔任一個縣的縣丞,他的妻子陸氏,是位名門之女。

這個縣的縣令夫人,姓伍。

有一天,縣令夫人(即本縣的第一夫人)與縣府各位官員的夫人相會。等到見了面,縣令夫人便問縣丞夫人姓什麼?縣丞夫人回答說:“本姓陸。”隨後,縣令夫人又問主簿夫人姓什麼,回答說是“姓漆。”

縣令夫人聽後,非常生氣地轉身進入裡屋,不理她們了。

那幾位夫人,都不知道縣令夫人為什麼突然生氣了?打算離開這兒回家。

縣令知道這事後,趕緊進裡屋,問自己的夫人怎麼回事?縣令夫人說:“縣丞夫人說她‘姓陸’,主簿夫人說她‘姓漆’,因為我姓伍,所以她們就故意戲弄我、壓制我!其他官員夫人,幸虧我還沒問,若問,她們肯定會說‘姓八’‘姓九’了…”

縣令聽後,大笑著說:“人各有各的姓,何必如此鼠肚雞腸、斤斤計較呢?”他又讓夫人趕緊出去,與大家和諧相處,說:“你若能與大家和諧相處,那才算是官太太的最高境界,人人都會說你好!”

(唐代唐演《封氏聞見記》)

【附言】

舊時一個縣裡,縣令是最大的官兒;縣丞、主簿等,都是他的佐官。縣令夫人自然就是一縣的“第一夫人”了。

這則筆記中的縣令夫人,姓伍。巧的是縣丞、主簿的夫人,一個姓陸,一個姓漆。縣令夫人便在這姓氏上爭風生妒,鬥氣生恨。

這則幽默小故事中,有巧合,有偶然,但這巧合中有真實,偶然中又有必然,反應出縣令夫人平日的爭強好勝,平庸妒嫉的內在品性。

二、要按公理公德辦事

褚公(褚裒),由章安縣令,升遷為太尉記室參軍(官職名)的時候,雖然已很有名,但地位還不夠高,人們大多還不認識他。褚公向東而行,搭乘商人的販貨船,他送別了前來的幾位同僚、部下以後,就在浙江的錢塘亭驛站(官辦的旅舍)投宿。

這時,吳興人沈充,擔任縣令,正好也送客經過浙江。因驛站內住的客人太多,亭吏便把褚公驅趕到牛屋裡住宿。潮水漲上來的時候,沈充不能安睡,便起床出門來踱步。他見牛屋內有什麼東西響動,就問亭吏。亭吏說:“昨天有一個鄙賤之人,來亭中投宿。今天,因有您這樣尊貴的客人來了,我們暫且把他移到牛屋裡住宿。”沈充此時臉上還有些酒色,於是遠遠地向牛屋那邊喊道:“傖父(老傢伙!不敬的稱呼)想不想吃餅子?你姓什麼?我們可以一起聊聊。”褚公聽見喊話,便舉手答道:“我是河南褚季野。”因褚公早已是遠近聞名,沈充一聽說是他,不禁吃了一大驚。沈充不敢讓褚公移動地方(天黑,怕他跌倒),就通報了自己的姓名,隨即在牛屋下,去拜見褚公;又叫亭吏殺雞宰鵝,款待褚公。

沈充還在褚公跟前,鞭打了亭吏,想以此來謝對褚公的不恭之罪。褚公與沈充喝酒吃菜,淡然自若,臉色、言談,均毫無異狀,就像沒事一樣。後來,沈充一直把褚公送到本地邊界。

(劉義慶《世說新語》)

【附言】

寵辱不驚甚至寵辱皆忘,是人生的一大境界,達到這種境界的人並不多。有的人受寵若驚,受辱更是怒不可遏。在生活中,尤其是那些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平時被人捧慣了、寵慣了、侍奉慣了,一旦受到冷遇或侮辱,便氣得不行。這顯然不是大家風範。

本文中的褚季野,被有眼不識泰山的小小亭吏,趕到牛屋下住宿,但他全然不以為意,淡然處之,安然睡之。這正是能伸能屈的大丈夫行為。這種人生態度,在今天也還有可取之處。

亭吏挨打,是因他違背了“先來後到,公平接待”的民間公理、公德、共識、共遵的法則。好比一個人先到理髮店,剃頭一半,卻被後到的達官貴人趕開,讓達官貴人即時理髮:太不合適!所以該打!因此,一切服務行業、一切官府吏員,都應熟知、共遵那些“民間公理、公德、共識、共遵”的法則:這就是公共道德,也就是“普世價值”!可惜呀,中共邪黨違背普世價值的地方,太多了!

三、愛自己卻不要害別人!

庾亮的坐騎中有一匹“的盧”馬,有的人勸他:把這匹馬賣掉,因為“的盧”馬會妨害騎主性命。有此一說。

庾亮說:“我如果賣掉這匹馬,肯定會有人買它,那就又會害了他人的性命。怎麼能因為怕危害自己的生命安全,就把它轉賣給別人呢?古時候,孫叔敖殺死兩頭蛇,為的是讓後來的人,不再看到它。這件事傳為古代美談。如今,我學習他,不也是通達之舉嗎?”

(劉義慶《世說新語》)

【附言】

孫叔敖殺死兩頭蛇,庾亮不賣的盧馬,理由都是不讓別人遭受災難和不幸。這也算是捨己為人吧。這與那些專愛算計別人、損人利己的人,不可同日而語。(當然,說看見兩頭蛇的人,就會很快死去;騎的盧馬,便要大難臨頭。這些說法,都未必是真。不過,古代是有這種說法的)

四、要警惕忘恩負義的惡徒

隋朝末年,有個名叫昝(讀鑽)君謨的人,擅長射箭。他閉上眼睛射擊,說射哪兒,就能射中哪兒:說要射眼睛,就會射中眼睛;想要射嘴巴,就可以射中嘴巴。

有個名叫王靈智的人,跟昝君謨學習射箭。經過一段時間,他自以為已經把他的師父昝君謨的射箭本領,完全學到手了。便企圖射死昝君謨,好讓自己成為天下無敵的射手。

有一天,王靈智突然向昝君謨,接連射去一支支利箭,不料,都被已有提防的昝君謨,用一把短刀擋住了;只剩下最後一支射來的箭,昝君謨張口接住,並咬著箭頭,裝死倒在地上。

他的弟子王靈智,以為自己的最後這支箭,射中到師父的口中,已經將師父射死。

當王靈智走過去驗看時,昝君謨突然拔出箭,站起來,笑著對王靈智說:“你學習射箭三年了,我還沒有教你這種齧鏃法呢。”

【附言】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小人,總是有的!看來,害人之心不可有,這防人之心還不可無呢。昝君謨不僅射箭的技術高超,攻防兼備,而且很有警惕性,他能擋住暗箭,著實不易。他最後笑著嘲諷王靈智的話,則足以讓對方無地自容。

中共是利用工人、農民、學生鬧革命起家的,到後來,卻鎮壓、剝削、殘害工人、農民,使他們失業、失地,甚至屠殺學生,使他們失去生命。中共是世界上最忘恩負義、最恩將仇報之人!

五、弟敬姐姐一片真情

唐代,英國公徐勣(績的異體字),雖然貴為僕射,但他姐姐病了,他總是一定要親自動手,為她煮粥。鍋下的柴燒燃時,老是燒到徐勣的鬍子。他姐姐說:“家裡的侍妾那麼多,你為什麼非要自己動手,這樣自己苦自己呢?”

徐勣回答說:“難道是因為沒有人煮粥嗎?我看到姐姐如今年歲已高,我自己也老了,以後,就是想長時間為姐姐煮粥,恐怕也沒機會了啊!”

(唐代《隋唐嘉話》)

【附言】

人倫親情總是讓人覺得那麼溫暖,那麼真純,那麼寶貴。尤其是人之老矣,其言也善,其間又還帶有幾分感傷。讀罷這篇小品,誰能不為徐勣對姐姐的一片真情,所感動呢!那感情誠摯、而又普普通通的幾句話,的確讓人回味不盡,感嘆不已。

六、及第前後

趙悰的岳父是鍾凌大將,趙悰由於長期跟隨岳父輾轉,沒有考中進士,越來越貧困憂愁。妻子的族人越發輕賤他,即便是岳父岳母,對他也是那樣的鄙賤他。

有一天,軍中盛宴,犒賞將士,還有戲曲雜技表演,這種活動,在州郡地方上,稱作“春設”。大將家裡的人,都前呼後擁著,去那裡並排設立的棚子裡看演出。趙悰的妻子雖然很窮,也不能不去。但趙悰夫妻,穿得很破舊,妻子娘家的人,就拉起一道帷幕,把他們隔在外面。

“春設”進行得正熱烈,按察使忽然讓小吏,騎馬跑來叫鍾凌大將;大將不知什麼事,有些害怕。等大將到了按察使那兒,按察使站在堂門口,手裡拿著一卷東西,笑著說:“趙悰莫不是您的女婿?”大將說:“正是。”按察使於是告訴他:“剛才通告科舉考試被取中的報條到了,趙悰已經考中了進士。”隨即把手裡那捲東西給大將,原來是考中進士的榜文。大將急忙拿著榜文,一邊往回跑,一邊呼喊道:“趙郎已經考中進士了!”

趙悰妻家的人,立即撤去帷帳,與趙悰夫妻同席坐在一起。他們最後還把頭上的首飾和衣服,贈給趙悰夫婦,以示祝賀。

(唐代佚名《玉泉子》)

【附言】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及第前後的趙悰,恐怕是感受很深的。作品選取了一個特殊的場合——“春設”,讓趙悰的妻家人充分表演,在轉瞬之間,讓人物顯示出截然不同的態度、判若兩人的嘴臉。事件急轉直下,前後對比鮮明強烈,作品在富有戲劇性的描繪中,無情地諷刺和鞭撻了只重地位,不講仁德的醜陋世相。

七、兩個不同的鞋主人

《南史》記載:劉凝之穿的鞋,被別人認作是他丟失的,劉凝之就把鞋給了他。那人後來找到了自己丟的鞋,把錯認的鞋,送還給劉凝之,但是,劉凝之不肯再要。

又有一人名叫沈驎士,他穿的鞋也被鄰居認作是自己丟失的,沈驎士笑著說:“這果真是您的鞋嗎?”隨即就把鞋給了鄰居。後來鄰居找到了自己丟失的鞋,把錯要的鞋,還給沈驎士說:“這不是您的鞋嗎?”沈驎士笑著,點點頭,把鞋收下了。

這雖然是小事,但處世待人,應當像沈驎士那樣,而不應該像劉凝之。

(宋代蘇軾《志林》)

八、厚道的女婿與不成器的兒

許昌有個讀書人,名叫張孝基,娶了同鄉一個富家女兒為妻。那個富人只有一個兒子,愛賭愛嫖,很不成器,被趕出了家門。富人重病而死,臨死前,將所有的財產,都交給了女婿張孝基。張孝基按照禮儀,為岳父操辦了喪事。

過了很久,那富人的兒子淪為乞丐,沿路乞討,正巧碰上了張孝基。張孝基見他這副樣子,不免有些憂傷,他同情地說:“你能夠澆灌園子嗎?”富人的兒子回答說:“如果能夠弄個澆灌園子的差事混碗飯吃,那再好不過了!”

張孝基便讓他灌園。富人的兒子漸漸能夠自食其力,並且勤勞樸素。張孝基對他的變化,感到很驚奇,又問他說:“你能夠管理倉庫嗎?”富人的兒子回答說:“能讓我灌園,已在我意料之外,更何況管倉庫?真能那樣,那我真是更加幸運了。”張孝基便讓他管理倉庫。

富人的兒子很謹慎,也很規矩,沒再出現什麼過失。張孝基經過一段時間的仔細觀察,知道他能改過自新,不再有舊毛病。就把富人託付給自己的家產,全部交給了他的兒子。

(《厚德錄》)

【附言】

過去有句老話,叫“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為了錢財,父子反目、兄弟相仇者,並不少見。但自古以來,不貪財者,也代不乏人。本篇中的張孝基,把岳父給自己的家產,最後又全部歸還給悔過自新的內弟,這在古代也屬不易。不管何時,對錢財應該淡薄些:而做人,還是厚道些好。這是古今相通的理,神必嘉許之。

九、“厚德精藝,堪稱雙璧!”

朱新仲寄住在安徽桐城時,他的親戚朋友中,有一個婦女懷了孩子,將要生產。但生了七天,孩子還是生不下來。藥物、符水,無所不用,但都不奏效,只好等死。

名醫李幾道,偶然到朱新仲的住所,朱新仲請他去看一看。李幾道看了以後說:“什麼藥都沒有用,只有用針刺療法,但我的技術還沒有到這一步,不敢下手。”於是,他回家去了。

恰好李幾道的師傅龐安常,來到了李家,李幾道跟師傅說起這事,兩人一同去見朱新仲。朱新仲把情況告訴龐安常,並說:“她家不敢委屈先生去家中診治,但人命關天,不知道先生能不能不惜一行,去救救她?”

龐安常答應了,立即一同前往。

龐安常一見那孕婦,就連聲喊道:“不會死,不會死!”就教她家裡人:用熱水暖她的腹部、腰部。龐安常用手上下撫摸。那孕婦覺得腸胃略略有點痛,正在呻吟時,生下了一個男孩。母子都安然無恙。

她家裡的人,驚喜拜謝,像敬神一樣敬他,而不知道他用的什麼法子。

龐安常說:“孩子已經出了胞胎,但有隻手錯抓了他母親的腸胃,不能解脫。所以,即使吃藥也沒有效。剛才,我隔著孕婦的肚皮,摸到胎兒的手,在什麼地方,用針刺了他的虎口。他一疼痛,就縮了手,所以很快就生下來了,沒有用其他法子。”說完,叫人把孩子抱過來看,孩子右手的虎口上,還有針刺的印痕。

龐安常的醫術,精妙到了這種程度。所以人們講:“龐安常大師,厚德精藝,堪稱雙璧!”

(宋代洪邁《夷堅志》)

【附言】

龐安常的醫術高超,文中重點寫他,卻不從他落筆,而以其他醫生(包括他的弟子即名醫李幾道)、法術對一孕婦生孩子生不下來,束手無策等,作鋪墊,引出龐安常。

龐安常真不同於一般,一見那孕婦就知道癥結所在,手到病除,母子頓時安然無恙。他所講述的道理,針刺療法和孩子虎口上的針眼相吻合,不禁使人讚嘆。同時,他又有良好的醫德,李幾道把這事告訴他,他主動去見朱新仲;朱新仲請他出馬救治,他慨然應允,不顧忌自己的身份,無愧於一代名醫。

中共在文革中要批鬥的,就是龐安常這樣的大師。斷我華夏美德,毀我五千年神傳文化的宗譜,其罪大矣!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