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2年01月02日】
《推背圖》是唐代貞觀年間(即公元627年至649年間)由官居司天監的李淳風和隱士袁天罡共同編著的圖讖。它共有六十幅圖像,以卦分系之。每幅圖像之下均有讖語,並附有「頌曰」律詩一首,預言了從唐朝起至今,以至未來,歷朝歷代在中國發生的大事。
將該書所預測的內容同中國歷史上從唐朝迄今為止所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相對照,可發現其預言的準確程度令人嘆為觀止!明末清初的文學批評家金聖歎(公元1608年--1661年)曾批註點評《推背圖》。從其點評來看,從唐朝貞觀年間至金聖歎生活的清朝初年,《推背圖》前三十二象預言的準確程度達百分之百。
《推背圖》的前三十二象是按歷史事件的時間順序排列。由於《推背圖》預言的準確程度驚人,歷代皇帝都把其列為禁書,是怕因謠言四傳,人心浮動,危及政權。更有人將《推背圖》中對明朝以後歷史事件預言的諸象順序打亂,使後人難以譯解。
本系列文章嘗試譯解《推背圖》中自第三十三象起,對金聖歎生活時代之後的一些歷史事件的預言。
第三十三象
讖曰
黃河水清 氣順則治
主客不分 地支無子
頌曰
天長白瀑來 胡人氣不衰
藩離多撤去 稚子半可哀
在《推背圖》中,第三十三象描述的是滿清入關的歷史事件。
「黃河水清 氣順則治」:黃河意指中原大地。此句指滿清入關,自順治帝始統治中原,實乃天意。「主客不分」指滿清統治是反客為主。「地支無子」隱清朝皇帝概況:十二地支代表清朝共有十二位皇帝;子乃十二地支之首,「無子」意隱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努爾哈赤死在清朝國號建立之前--努爾哈赤死後,其子清太宗皇太極建大清國號,尊努爾哈赤為清太祖。
「天長白瀑來 胡人氣不衰」:此句指滿清自東北長白山一帶起勢;從宋朝遼金以來,胡人(北方異族)於元、清兩度統治中原,氣勢不衰。「藩離多撤去」喻指清朝國防漸弱,以至末年遭受外強侵略。「稚子半可哀」隱滿清入關後的十位皇帝中,有一半(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宣統)在即位時是不到十歲的「稚子」,這一狀況在清末卻成為悲劇。
圖中的一舟載八面旗幟和十人從東北而來,喻指滿清八旗自東北入關統治中原,入關後大清歷史共有十位皇帝。
第五十一象
讖曰
陰陽和 化以正
坤順而感 後見堯舜
頌曰
誰雲女子尚剛強 坤德居然感四方
重見中天新氣象 卜年一六壽而康
在《推背圖》中,第五十一象描述的是清太宗皇太極得孝莊文皇后之助。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本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1625年,博爾濟吉特氏只有十二歲,由兄長專程護送,嫁給了比她大二十歲的親姑夫皇太極為側室福晉。1636年皇太極稱帝,封博爾濟吉特氏為永福宮莊妃,崇德三年(1638)生皇九子福臨,尊莊妃為皇太后,史稱孝莊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天生麗質,是清朝前期的絕代佳人。她臨事處置沉靜果斷,幫皇太極「贊助內政」,是其身邊的一位女諸葛。
1642年(清太宗崇德七年),清軍攻陷松山,明薊遼總督洪承疇被俘。皇太極看重他的才幹,想收降他。怎奈群臣費盡心機,洪承疇不僅不降,還採取了絕食行動,表白他不事二主的忠心。正當群臣無計可施之時,莊妃向皇太極自薦,親自出場。這位三十歲的少婦,裝扮成漢族仕女,格外俊俏。她手捧人參湯進入囚所,極盡溫柔,曉以利害,洪承疇在她婉言相勸之下,終於歸降清朝,為清朝平定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
改國號為清後,皇太極在位十六年,於1643年逝。六歲的福臨繼位為帝,是為順治帝,遷都北京,尊孝莊文皇后為太后,以皇叔多爾袞攝政。順治年幼,為了消除多爾袞對帝位的威脅,孝莊文太后按滿族「兄死則妻其嫂」的習俗,毅然下嫁給多爾袞。由於孝莊太后的調停,多而袞沒有取代順治的皇位,清朝大權逐漸轉移到順治手中。
順治帝因患天花,二十四歲就身亡了。年幼的康熙皇帝在孝莊文太后的扶持下,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其間輔政大臣鰲拜伺機篡權,康熙皇帝智擒鰲拜,奪回大權,也得助於孝莊文太后的幫助。這一切,都顯示出這位太后非同一般的才幹。
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亂時,孝莊文太后全力支持康熙平亂,她拔出宮中金帛加以犒勞。孝莊文太后提倡節約,多次把宮中節省下來的銀錢賑濟災民。她的節儉家風影響到康熙、雍正兩朝。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孝莊文太皇太后逝,享年七十五歲。
「堯舜」喻指受孝莊文皇后影響的清朝初年的數位明君。「卜年一六壽而康」隱指皇太極在改國號為清後在位十六年;亦隱指孝莊文皇后享年七十五歲,逝於康熙年間。
圖中描畫的是明君得賢后。
第三十四象
讖曰
頭有發 衣怕白
太平時 王殺王
頌曰
太平又見血花飛 五色章成裹外衣
洪水滔天苗不秀 中原曾見夢全非
在《推背圖》中,第三十四象描述的是太平天國的歷史事件。
「頭有發」指太平天國的民眾留長髮,但不按滿清規定結辮,被稱為「長毛」。
「衣怕白」喻指太平天國的天京內訌中,執白旗的北王韋昌輝屠殺了東王楊秀清和他的全家,及部下和士兵2萬多人,造成一片血腥恐怖。
「五色章成裹外衣」:此句意指太平天國以五色旗為標誌,又以諸多綱領而聞名--包括《原道救世訓》、《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等。「洪水滔天苗不秀 中原曾見夢全非」:「中原曾見」指曾國藩在湖南組成湘軍。此句意指洪秀全的太平天國最終敗於曾國藩的湘軍手下。
第三十五象
讖曰
西方有人 足踏神京
帝出不還 三台扶傾
頌曰
黑雲黯黯自西來 帝子臨河築金台
南有兵戎北有火 中興曾見有奇才
在《推背圖》中,第三十五象描述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咸豐帝逃徑熱河的歷史事件。
「西方有人 足踏神京」意指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
「帝出不還 三台扶傾」指咸豐帝離京逃徑熱河,未能回京,次年病逝於熱河。此間危危將傾的清王朝依靠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三人鎮壓太平天國,並開展洋務運動。
「黑雲黯黯自西來 帝子臨河築金台」喻指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咸豐離京逃徑熱河行宮。
「南有兵戎」指南方有與太平天國的戰事;「北有火」指入侵北京的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中興曾見有奇才」喻指中原出現了曠世奇才曾國藩,才平定了太平天國。
第三十六象
讖曰 紅燈照
纖纖女子 赤手禦敵
不分禍福 燈光蔽日
頌曰
雙拳旋轉乾坤 海內無端不靖
母子不分先後 西望長安入覲
在《推背圖》中,第三十六象描述的是辛酉政變及其後的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歷史事件。
1861年8月咸豐在熱河病死,由他6歲的兒子載淳即位。遺命端華、載垣、肅順等8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佐年幼的皇太子載淳。定次年改元祺祥。同年11月,載淳生母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訴合謀,利用皇室回京時機,發動政變,逮捕顧命八大臣,將肅順處斬,載垣、端華賜死,其餘5人革職。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垂簾聽政,恭親王輔政,改年號為同治。史稱此次事件「祺祥政變」,又稱「辛酉政變」,亦稱「北京政變」。
「纖纖女子 赤手禦敵」:「赤手」喻指弄拳(權),赤又隱指葉赫那拉氏。此句意指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玩弄權術發動辛酉政變,革殺政敵。
「燈光蔽日」喻指女人掌握皇權。
「雙拳旋轉乾坤 海內無端不靖」:「雙拳(權)」喻兩宮太后。此句意指兩宮太后共同治理朝政,天下暫得安定。
「母子不分先後 西望長安入覲 」:「西」指西太后。此句意指同治帝之母西太后慈禧垂簾聽政,實攬大權。
第五十五象
讖曰
懼則生戒 無遠勿屆
水邊有女 對日自拜
頌曰
覬覦神器終無用 翼翼小心有臣眾
轉危為安見節義 未必河山自我送
在《推背圖》中,第五十五象描述的是中日甲午戰爭的歷史事件。
甲午戰爭是日本為奪占朝鮮與中國發生的戰爭,因發生在1894年甲午年而得名。
光緒年間,清廷企圖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用從西方購買的艦隻來以夷制夷。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奉旨建立北洋海軍。1888年,北洋艦隊正式成立,丁汝昌任提督。
1891年丁汝昌率艦隊出訪日本,認為北洋海軍雖初具規模,但設備陳舊,航速不快,且未設快炮,一旦有事,恐難以對付日軍艦隊。李鴻章在比較中日艦隊實力後亦認為「海上交鋒恐非勝算」,提出了「保船制敵」之策。
1894年5月日本出兵朝鮮。7月,日軍偷襲牙山口外豐島的北洋水師,並進攻牙山附近的中國守軍。清政府被迫於8月1日下詔對日宣戰。
8月清廷決定派兵增援駐平壤的清軍,丁汝昌奉命率北洋艦隊主力護航。9月17日返航時在鴨綠江口的大東溝(今遼寧東溝)附近海域同日本艦隊遭遇,隨即爆發了著名的黃海海戰。北洋艦隊十艘軍艦中,「致遠」號等五艘被擊沉,四艘負傷。海戰中丁汝昌所乘旗艦「定遠」號飛橋炸裂,丁汝昌從空中跌落,負重傷,仍堅持指揮。戰鬥歷時5個多小時後,日旗艦「松島」等五艦亦受重創,日本艦隊逃走。
黃海海戰之後,北洋艦隊實力大損,退守威海衛,企圖以「保船制敵」之策來保存北洋艦隊這樣一支戰略威懾力量。
11月,日軍攻陷大連、旅順。1895年1月底至2月初,日軍派艦船25艘,陸軍2萬人,水陸夾擊困守威海衛的北洋艦隊。面對優勢敵人,丁汝昌指揮各艦「努力防戰」,但終因兵力單薄,陸海軍缺乏協同,遭到慘敗。丁汝昌等將領自殺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1895年4月,清政府派李鴻章赴日,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馬關簽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
「懼則生戒」意指李鴻章、丁汝昌等害怕北洋艦隊實力不抵日軍艦隊,因而採取保守戰略。
「無遠勿屆」 :「遠」是指北洋艦隊的艦支--北洋艦隊的艦支大多都稱「某遠」艦,諸如定遠、致遠、鎮遠等等。「無遠勿屆」意指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滅。
「水邊有女」是一汝字,「 對日自拜」乃一昌。此句隱指甲午戰爭的中方主角丁汝昌。
「覬覦神器終無用」:「神器」指北洋艦隊的艦支。此句意指清廷企圖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以夷制夷。然而卻遭全軍覆滅,終無用處。
「翼翼小心有臣眾」意指李鴻章、丁汝昌等人在戰略制訂上萬分謹慎保守。
「轉危為安見節義 未必河山自我送」意指丁汝昌在黃海海戰中和在威海衛海戰初期臨危不懼,轉危為安,誓死報國的義節。同時點明北洋艦隊的覆滅或許並非是因為丁汝昌在戰略制訂和戰術指揮上的失誤。
圖中一人扶持傾倒之樹,喻指丁汝昌扶傾(清),意隱丁汝昌雖然拚死報國,然而清廷的覆滅乃非人力所能改變的。
第三十七象
讖曰
漢水茫茫 不統繼統
南北不分 和衷與共
頌曰
水清終有竭 倒戈逢八月
海內竟無王 半凶還半吉
在《推背圖》中,第三十七象描述的是辛亥革命之武昌起義,清朝遂亡的歷史事件。
1911年10月10日(宣統三年八月),武昌起義爆發,開始了推翻清王朝統治的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統帝被迫宣布退位,清朝亡。從此中原陷入軍閥割據混戰時期。
「漢水茫茫 不統繼統」:「漢水」指武昌。此句意指武昌起義後,軍閥割據的局面取代了原本統一的宣統帝末清王朝。
「南北不分 和衷與共」意指全國上下,共渡艱難。
「水清終有竭 倒戈逢八月」:「倒戈」意指武昌起義是清朝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中的革命黨人倒戈而起。此句喻指發生在宣統三年八月的武昌起義滅亡了清王朝。
「海內竟無王 半凶還半吉」:「半凶還半吉」隱一袁字,意指袁世凱。此句意指清亡後軍閥割據,沒有王帥,在此狀況下袁世凱數次奪權篡位。
圖中一圓狀首籍出水,喻指武昌起義導致清朝滅亡後,有袁(圓)為首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