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男女混穿衣飾,傷害風化,引禍招災 (數文)

慧淳


【正見網2014年11月19日】

一、王玄謨善心誦佛獲神救

王玄謨,南朝時代的宋人,官為寧朔將軍,宋帝派他圍攻北魏的滑台。滑台城內多茅屋,部屬建議,乘其不備,以火箭射入燒殺,一舉攻破。王玄謨心中不忍傷害滿城百姓,因而不許,致使攻城數月不下。

後來,魏主拓拔燾,率百萬大軍,渡河趕來營救滑台,聲勢震動天地。王玄謨軍士畏懼,紛紛逃亡,散走將盡,滑台不克。王玄謨軍隊敗歸。

事後,主將蕭斌,以軍事失利為由,依法判處王玄謨死罪。

王玄謨將要被處死刑前夕,夢見有人告訴他說:“至誠誦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千遍,就可脫免。”王玄謨說:“我的生命危在旦夕,一夕怎能誦完千遍呢?”於是那人便親口教授他誦念觀世音十句經文。王玄謨醒來,記憶清晰,便放下萬緣,一心一意,至誠懇切地誦念觀世音十句經文,遵照囑咐誦滿千遍。

次日,他被帶到刑場,臨受刑時,仍然誦念不停。忽然呼聲傳來:“停刑!停刑!”果然是主將傳令,赦免王玄謨罪刑。原來校尉官沈慶之.在主將面前極力勸諫,因而法外開恩,倖免死罪。

宋明帝即位後,授王玄謨車騎將軍、江州刺史,後來加封都督。八十一歲時去世。

(事據《南史•王玄謨傳》)

二、男女混穿衣飾,傷害風化,引禍招災

何晏是三國時代魏國宛城人,字平叔。常以美貌風采而自滿,平素好穿女人衣服,常塗脂粉,美化姿色,當時有“傅粉何郎”的稱呼。後來與魏公主婚配,累官至侍中尚書,爵位列侯。但是,後來終於被司馬懿抄家斬殺。

傅元評論說:“何晏這種男女不分的奇裝異服,就是妖服。既已穿上妖服,身家滅亡,必然跟蹤而來。從前,夏桀的愛妃妹喜,喜歡配戴男子冠帽。不久,夏桀的天下就此毀滅。何晏穿著婦人衣服,也遭家滅身亡。上述兩個人,都是男女混穿衣飾,顛倒性別,破壞人倫,傷害風化。他們所招來的禍患,是相同的。”

由此推知,要端正禮俗風化,男女各別,不可混穿服飾及儀容,也是應當特別留意的。

(事據《五行志》)

三、救別人便是救自己!

飛雲渡這個地方的風浪,十分險惡,常常發生翻船的災難。有一個年輕人,生活放蕩不羈,曾經拿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時,到占卜者那裡,問一生的富貴和壽命長短。有個占卜者告訴他說:“你的壽命不能超過三十歲。”他又問遍了其他占卜者,所說的大多相同。

於是,這個年輕人,覺得自己在這個世間,活不了多久了,就不娶妻子,不從事賺錢致富的努力,而是常常以輕財仗義為職志。

他曾經在一個渡口旁候船,看見一個丫鬟,在河邊走來走去,滿面悲戚,像似要投水而死的樣子。這個年輕人急忙勸阻她,問道:“你為什麼如此輕生?”

那個丫鬟回答說:“我原本是人家的一個小婢。主人有婚姻之事,暫時借了親戚的一對珠子耳環,值錢三十多錠。今天派我去送還,我竟然在半路上把耳環丟失了。我寧可去死,怎麼敢回去!”

年輕人說:“我剛好撿到、但不知是否真的是你的東西?”又仔細地詢問珠子的顆數與耳環的樣式,所答與失物相符。於是一同前往主人那裡,去歸還失物。主人感謝,想贈送他禮物,年輕人推辭,不肯接受。

不久,主人惱恨這個小婢,把她嫁給一個從事梳頭剃髮的人,住的地方離渡口很近。

一年後,年輕人與同行二十八人,將要在這個渡口過渡。卻在路上遇到一個女人,對他下拜,而且致謝。年輕人一看,原來是丟失耳環的女子。這個女人把當初被救的緣故,告訴自己的丈夫,他們夫妻二人,便請年輕人屈駕,留下來吃午飯,因此錯過了時間,未能上船。

其他的二十七人,先上了船,不久,河上興起狂風巨浪,船上的人,都葬身魚腹。

那個年輕人能夠救那丫鬟一命,老天爺便安排丫鬟,也救他一命來回報他。看來,救別人便是救自己!

後來,這個年輕人長壽而終。渡口在溫州的瑞安。

(事據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八)

四、鬼眼吃驚

過去真州有一個富商,每年都到杭州販賣。當時有一個挾有相術叫“鬼眼”的人,在官衙前,設了一個看相的店肆,他所說的話,都能神奇般地應驗,所以他的店肆裡,就像集市一樣熱鬧。

這一天,富商正坐在下座,鬼眼忽然指著他說:“您是一個大富人。可惜中秋前後,三天內,你不能逃脫死亡的命數。”

富商害怕了,立即收拾行裝回家。

那時正是八月初,船停在揚子江,富商見到一個女人,在江邊仰天大哭,便問她為什麼哭?那個女人回答說:“我的丈夫是做小本經營的,只有本錢五十串,每次買了鵝鴨過江販賣,回來後算出本錢交給我,然後拿賺的錢買回柴米,剩下的錢全都拿到酒家喝了酒,大多以此為常例。現在我偶然丟失了丈夫所留下的本錢,不但沒有辦法來措辦飲食,而且也一定會被丈夫打死。與其被打死,我寧可沉江中而死。”

富商人聽了這件事,嘆道:“我現在被命數困住,假使舍金可以代替,我就沒有什麼擔憂的了。而她竟然因失錢,要摧折自己的生命,可悲呀!”富商便急忙送了她一百串錢。女人感謝而去。

富商回到家裡,把鬼眼的話,都告訴了父母,又與親戚朋友敘談永別,然後關起門來,等待命終。父母、親戚、朋友委婉地寬慰勸解,他始終不能釋懷消憂。

過了那個死亡日期,富商卻並沒有什麼其他變故!富商又前往杭州。船被風阻住,偶然停泊在原先贈錢的地方。

富商上岸散步,剛好那個女人,背著一個嬰兒,在路上碰到了富商,就對富商迎面而拜,而且告訴他說:“自從承蒙恩人扶持救拔,幾天後,我就生了一個兒子,我們母子二人,到死都感激您再生的恩賜,哪裡敢忘記啊!”

富商到了杭州,便到鬼眼那裡拜訪。鬼眼見到富商大吃一驚,疑惑地看著他說:“您中秋為什麼沒有死?”於是,又詳細地觀察了他的形貌氣色,然後笑道:“這是您的陰德所致,您一定救過一個女人和小孩的性命了。”

富商對鬼眼的相術很驚異,送了若干錢來回報他。

《心命歌》曰:“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事據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十二)

五、怎樣才能自己救自己?

從前有一位老和尚,在關帝祠中,焚香清修。他的道行很清高潔淨,勇猛精進地做善事。有一次,遇到賊匪來侵擾之時,老和尚夢見關帝來告訴說:“你明天應該死,有一個賊匪騎白馬,名字叫朱二,是你過去世的怨家,你應該死在他的手裡。”老和尚向關帝稽首求告說:“我今生做了很多善事,希望關帝大發慈悲救護我。”關帝說:“無法可救,要救只能是你自己救自己。”

清晨鳴鐘起床的時候,有賊匪進山來了。賊匪捉住老和尚,叫他在前面帶路,並問他:“哪座山裡藏有財寶?哪個洞裡藏有婦女?快快帶我前去,否則我就殺了你。”

老和尚忽然思量道:“我因為過去所造的業,應該被殺死,現在如果又帶他前去搶掠財物、姦淫婦女,這就叫做惡業上再加惡業,如同大雪上又加上寒霜,木枷上又加上手銬。”想罷,老和尚便起身對賊匪說道:“我不能帶你去。你不是朱二嗎?我的命應該在你的手裡了結。”

這個賊匪十分驚駭,說道:“你怎麼知道我的姓名?你一定是入聖通神的高僧。”老和尚把做夢之事告訴了他,朱二聽後想了想,說道:“冤冤相報,沒有停止的一天。關帝說不能救,這就是救你的方法,你懷著善心,不帶我前往去害人,這就是你自己救自己。我和你解除怨仇。”朱二在關帝神像前稽首作禮後,離去了。

(事據《太上感應篇彙編附錄•姚端恪公頌》節選)

六、佛力廣大,仇人結兄弟

宋代湖州安吉縣人沈二公,在金兵還沒有到的時候,就夢見一個僧人說:“你前生所犯的殺報,到了!幾天後,會有一個身材高大的人,用刀破門而入,你就問他:‘你是家住燕山府的李立嗎?’說完後,就伸出脖子讓他殺,等他不殺你了,以前結下的冤讎,就可以解開了。”

過了幾天,金兵來了,沈二公果然按僧人說的去做。那個人問:“你怎麼知道我的姓名和居住的地方?”

沈二公把所做的夢告訴了他。李立感嘆不已。李立看見桌案上有佛經,經詢問,得知沈二公已經持誦了二十年,他就解開衣服,拿出一個竹筒,裡面藏著小字書寫的佛經,說道:“我也誦這部經五年了。”

於是,他們二人,結為兄弟。李立拿了些金銀財帛,送給沈二公,才離去。

(事據《春渚紀聞》)

九、禪師與士兵之奇緣

宋朝某禪師年青時喝醉了酒,與他人爭奪財物,奮力重擊對方,那個人立時就被打死了。禪師畏罪而遠逃他鄉,出家勤苦修行,於是獲得了大徹大悟,成了一個大禪師,開堂說法,跟他學的有幾百人。這位老禪師在七十多歲的時候,忽然有一天,沐浴後登上法座,對大眾說:

“你們不要動,也不要說話,看老僧了卻四十年前的一樁公案。”

老禪師坐到中午的時候,一個士兵突然跑來,拉開弓就要射他。

老禪師合掌說道:“老僧恭候您,已經很久了!”士兵驚訝地說:“我與和尚素不相識,可是一見面就想殺你,自己也不明白其中的緣故。”老禪師說:“欠債還錢,這是公平交易。但請動手,不必遲疑。”並且回頭對大眾說:“我死後,你們延請這位居士吃飯,然後送他回去。如果有半句嗔怒怪罪,就是違反天意,悖逆師道!那就不是我的弟子!”

士兵聽後,更加疑惑,堅持要老禪師說個明白。老禪師說:“您因為已經是兩世之人,所以忘記了;我還是一世之人,所以還沒有忘記。”於是,把以前發生的事,講給這個士兵聽。這個士兵向來不認識字,這時忽然大聲吟誦道:

怨怨相報何時了,
劫劫相纏豈偶然。
不若與師俱解釋,
如今立地往西天。

說罷,手裡拿著弓箭,穩穩地站著,立即死去,而魂升西天。

老禪師走下法座,為士兵剃除頭髮,取了法名,換了衣服,裝入龕中,自己也跏趺而坐,與大眾道別後,坐化了。

在四十年之前殺人,在四十年之後償命,索取命債雖然遲了一些,但還債則是相同的。幸虧他們兩個人,都是有大手段的人,所以能夠在怨家路上,劈面相逢的時候,一對生死仇人,反而成就了往生證果的好因緣。這個士兵,以死來威逼欠他命債的人,卻因此修行證道;而老禪師等待催債的債主,因此而解開了彼此的怨結,立時坐化升天。這是一件千古難逢的殊勝之緣、奇異之事啊!如果老禪師不是真正得道,或者這個士兵不具備大手段,那他一定不肯放棄命債不取。

(事據《太上感應篇之資料彙編》)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