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不能搜刮下屬,來奉承長官(數文)

陸真


【正見網2015年01月08日】

一、禮物雖輕,卻是自家出產

《後漢書•王丹傳》記載: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邦人。他天生正直廉潔。

當時的王丹,官職是河南太守。同郡人陳遵,是關西有名的大俠。

王丹的一位友人,家境貧困,父親去世了。陳遵為他操辦喪事,資助了許多錢財。這本來就是豪俠助人的大義之舉。

王丹太守,無錢可助。只能拿出一匹細絹,送給喪父的友人說:“我只有這匹細絹,是我自己的家人所織。請您收下!”

陳遵聽了王丹講的話,認為王丹太守擁有赤誠待友的真情,以及家境廉潔的實況。陳遵十分感動,臉上露出慚愧的表情。

廉潔的太守王丹,豪俠仗義的陳遵,都是世間楷模,堪稱雙璧!

二、不能搜刮下屬,來奉承長官

《北史•儒林列傳 》記載: 石曜,字白曜,中山安善人,為官清廉。任黎陽郡太守。當時,丞相咸陽王的兒子斛律武都(人名),出朝任兗州刺史。他性格貪婪殘暴。他經過衛縣時,縣令及縣丞等官吏,搜颳了數千匹絹,送給他。經過黎陽時,他又命左右之人,先向石曜及縣官透風,讓他們送東西。

石曜手拿一匹絹,對斛律武都說:“這是我老石家中,自己所織,現在拿來奉贈給您。至於下屬官吏的東西,我連一點也不敢要來相送。我不能搜刮下屬,來奉承長官!”

斛律武都也知道石曜,是個清廉純樸的儒生。因此,未責怪石曜。

三、拿人家的手短

《順宗實錄》記載: 韋執誼與韋夏卿,二人是兄弟,但為人的態度,卻迥然不同。

韋執誼收了別人的金子,準備替別人謀求科舉登第。韋夏卿不答應。

韋執誼就從懷中掏出金子,放進韋夏卿的袖子裡。

韋夏卿吃驚地說:“我與你同沾先人之德,得到名利和地位。你怎麼可以這樣做?”

韋夏卿說罷,剪掉袖子,抽身離去。

四、吃人家的嘴軟

《朱子語錄》記載: 當初,李和仲的祖父,與包公一起,在僧廟中讀書。每次出入廟中,總要經過一個富人的門口,二人從不進去見那富人。

有一天,那個富人,等在門外,待二人路過門口時,邀請他們進去坐。二人找了個託詞,推卻掉了。

過了幾天,那個富人,又殷切地邀請二人去喝酒。李和仲的祖父動了心,想要進去赴宴。

包公嚴肅地說:“他是富人,我們將來也許會擔任此地的官長。現在,盲目地和他交往,將來豈不會受其連累!”包公怎麼也不肯去。

五、毛驢公子訪父記

《魏志•胡質傳》記載: 胡質,字文德,楚國壽春人。胡質擔任荊州刺史,其子胡威,從京城到荊州去看望他。胡威因家中貧窮,沒有車馬和僕人,就自己騎著毛驢,去拜見父親。胡威見到父親後,在馬棚裡,住了十幾天,要告辭回家,臨走時,父親胡質,送他一匹絹,作為川資(路費)。

兒子胡威,跪到地上說:“大人為官清白,不知從哪裡得來的絹?”

父親胡質解釋說:“這是我俸祿中節餘下的絹,所以拿來作為你一路的費用。”

兒子胡威,這才放心地收下了絹。

六、他哪裡是個找鷂鷹的人

劉祥的兒子劉章賢,出朝擔任晉州司馬。唐高宗聽說他為人正直,十分尊重他。

有一次,史興宗跟隨唐高宗,到皇家園林中去打獵。史興宗向高宗說:“晉州出產好鷂,劉齊賢現任該地司馬,不如叫他捕捉一隻,送來。”

唐高宗說:“劉齊賢是個正直的官員,他哪裡是個找鷂鷹的人?”

七、退還銀燈架

《耳目記》記載: 溫璉以儒學著名。有人在市場上,賣上了黑漆的舊的“燈架”,溫璉以為是鐵制的,就買回家來。

一連點了幾天燈,方才發現:這箇舊的黑漆燈架,是銀子做的。就查訪賣主,把銀燈架還給了他。

八、廢棄“貪權”

《南史•齊•胡諧之傳》記載: 范柏年 本是梓潼人,僑居之地,屬於梁州華陽郡。他為州將劉亮的使者,出都城訪事,見到宋明帝。

宋明帝和他交談中,談及廣州的貪泉,於是問范柏年:“您州中還有此泉(指貪泉)嗎?”

范柏年回答說:“我們梁州,只有文川、武鄉、廉泉、讓水。”

宋明帝又問:“您家住在什麼地方?”回答說:“廉、讓之間。”(專門迴避貪泉二字,意在:廢棄貪權!)

明帝對范柏年的良苦用心(廢棄貪權!),十分讚賞。

(均據清代程維周《人鏡類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