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事 為法來」之十三:嵩山

連理枝


【正見網2017年01月29日】

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市,為五嶽之中嶽。嵩山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太室山在登封市區北,山體東西橫臥,主峰峻極峰海拔1492米,因乾隆帝游嵩山時曾在此賦詩立碑,故又稱御碑峰。太室山麓自東而西主要布局的分別是:中嶽廟,嵩陽書院和會善寺,分別是道教、儒教、佛教的象徵體現,被稱為儒釋道三教薈萃之地。在太室山東南是中國古代天文遺址觀星台。

少室山在登封市區西,主峰連天峰海拔1512米。少室山也叫季山,因山體呈冠帽形,所以又叫冠山。少室山陰北側就是聞名中外的少林寺。少室山以三皇寨景觀最有名,所以三皇寨也就是指少室山。

河南古稱中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中國最早的夏王朝就建都登封,即今登封告成鎮。登封歷史古蹟眾多,2010年登封的中嶽廟、嵩陽書院、少林寺、漢三闕、觀星台等8處11項“天地之中”建築群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登封自古就被譽為“天地之中”,就是說,嵩山是名符其實華夏文化的象徵和體現。

其實太室山、少室山的命名就體現了登封是華夏文化之象徵這一內涵。史載夏禹的第一個妻子塗山氏就是住在登封市北的峻極峰下,妻,室也,故此山叫太室山。“太室”就是老的、舊的之意。夏禹的第二個妻子為塗山氏之妹,相傳她住在登封市西的三皇寨下,故此山叫少室山。“少室”就是年少的、新的之意。

“塗山(氏)”,就是塗抹山,這裡的內涵指華夏文化的歷史奠定在山,在嵩山,因為中國的文化在山,而西方文明在教堂。所以夏禹之妻“塗山氏”之名的內涵之意是指華夏文化的歷史奠定過程,也就是指華夏文明的歷史過程。那麼代表華夏文明的嵩山為什麼分成了太室和少室兩部份?就是說,為什麼把華夏文明分成“太室”:老的、舊的和“少室”:少的、新的兩部份呢?那麼老的、舊的指什麼?少的、新的又指什麼?這就引出了嵩山的主題,或者說這就是要揭開歷史在嵩山所布局的謎。

(一) 儒釋道三教是歷史文化的奠定者

因為在太室山麓“塗山”的是嵩陽書院、會善寺和中嶽廟儒釋道三教,所以太室山所代表的文化就是指儒釋道三教。儒釋道三教就是老的、舊的,或者說,儒釋道三教代表華夏歷史文化,是歷史文化的奠定者。正因為如此,所以太室山峻極峰才叫御碑峰:“御”是皇帝,指帝王文化;“碑”是歷史豐碑,有已經過去的紀念之意。我們看歷史是如何表現嵩陽書院、會善寺和中嶽廟儒釋道三教的。

1、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在太室山御碑峰下,是中國古代全國最知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的布局以表現孔子為核心,體現的是儒教文化。而嵩陽書院最醒目、最特別、最具意義的是大門口矗立的大唐碑。

關於大唐碑的來歷和建造流傳一個歷史故事。相傳李隆基身患重病,久治不愈,後服嵩陽道士孫太沖的金丹後才痊癒,皇帝為此下旨在此立碑。立碑的要求是建造最高、最大的,工期一百天。工匠們把碑身立好後卻發現因為碑太高而無法把碑帽安上去,為此有多個縣令被殺。正在工匠們一籌莫展之際,一天來了個老頭圍著碑轉,笑而不語。工匠勸老頭趕快離開,免得與他們一起受連累。老頭卻說:“我也是個手藝人,我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還怕這災那災的,啥時土圍脖子就算完事了”。說完老頭轉眼就不見了。工匠們突然意識到老頭“土圍脖子”就是提醒他們堆土立碑帽,老頭就是魯班顯靈。於是他們按照這個方法把碑帽安上了,如期完成了立碑之事,嵩陽也就流傳開了魯班智立大唐碑的故事。

大唐碑其實代表的是整個華夏文化,因為大唐盛世是華夏文化的頂峰,代表中華文化。嵩陽書院在太室山三教布局中居中排列,處太室山最高峰峻極峰、也就是御碑峰下,這個位置安排就已經是體現大唐碑是華夏文明的象徵這一內涵。大唐碑最突出的體現是其巨大的碑帽。帽子的內涵代表思想,就像人戴上什麼樣的帽子就屬於什麼人一樣,所以大唐碑的碑帽就是文化的象徵。“土圍脖子”、碑帽體現的是“到頭”,釋義結束,也就意味著華夏文明的最後結束之意。就是說,給大唐碑安裝巨大的碑帽象徵的是:華夏文明“到頭”的最後會有一種更大、涵蓋更廣的思想文化傳播,這就是大唐碑凸顯巨大碑帽的用意。但是,大唐碑的帽子卻是由魯班安上去的,就是說華夏文化最後“到頭”的文化是由魯班體現和完成的。這是大唐碑的關鍵核心所在。那麼“魯班”象徵誰!我們再看中嶽廟。

2、中嶽廟

中嶽廟在登封市東的黃蓋峰下,規模宏大,建築規整,核心建築是峻極殿。中嶽廟是道教道場,代表道教。

代表中嶽廟的是峻極殿,而峻極殿最突出的特徵是,在大殿穹頂的最高處建有圓形的盤龍藻井。中國寺廟道觀建築往往在穹頂安裝盤龍藻井飾案,這與西方教堂在穹頂留洞窗是一個涵義,都是寓意天門,象徵要開啟回天之門。

相傳重修中嶽廟時有一個不起眼的老頭來幫工,領工就把一個柏樹疙瘩讓他去錛。誰也不知老頭整天圍著樹疙瘩在干什麼,後來老頭悄然離去。當大殿建完最後安裝天花板頂的時候,發現缺了一塊,這時領工想起了那個老頭。領工找到樹疙瘩一看還是原樣,只是上面橫七豎八的儘是畫線,生氣的朝樹疙瘩踢了一腳。不料樹疙瘩裡蹦出來個“蟠龍藻井”,往天花板上一安,恰恰正好。於是人們說這是魯班顯靈。

中嶽廟核心大殿叫峻極殿,對應太室山峻極峰。那麼這裡的“盤龍藻井”與峻極峰下的大唐碑安帽都是一個涵義:大唐碑釋義“到頭”;“盤龍藻井”體現“到頂”。“到頭”、“到頂”都是指華夏文明即將走到最後的一步。就像魯班完成了大唐碑碑帽的安裝一樣,峻極殿盤龍藻井也是由魯班完成的。而“盤龍藻井”象徵的是開啟回天之門,顯然,魯班完成峻極殿“盤龍藻井”的內涵寓意是:雖然道教講修練,但道教最後“到頂”也沒開啟回天之門,而是由魯班幫助完成開啟回天之門的,就是說,最終還是由魯班為道教示範了如何才能圓滿回天。這是峻極殿安裝盤龍藻井的內涵之意。那麼“魯班”指誰?

本系列文在解讀《泰山》和《孔子》時已經闡述,魯班象徵的是今天法輪大法修煉弟子。因為法輪大法弟子的使命就是向世人講、講真相救人,通過大劫救人來建立自己的威德,從而最後圓滿自己。而歷史安排的、體現大法弟子這一修煉形式的歷史人物其中就是“魯班”。所以“魯”就是“魚曰”、說,“魚”代表生活在分子海洋裡的世人,這裡就是指大法弟子;而“班”就是大法弟子的修煉如同上學,上學就有班級之分,就會分“班”。所以,歷史奠定“魯班”的真實用意是形像的展現今天大法弟子的修煉,也就是說,“魯班”就是大法弟子的象徵體現。

顯然,就像大唐碑安碑帽一樣,就像峻極殿安盤龍藻井一樣,在本次文明“到頭”、“到頂”的最後,為華夏文化作總結留下新文化的,真正能為世人留下修煉圓滿參照的正是今天的“魯班”:法輪大法弟子。這就是嵩陽書院和中嶽廟所展現的內涵。我們再看會善寺。

3、會善寺

會善寺在太室山西麓的積翠峰下,是歷史上佛教的一大寺院。會善寺歷史上群星薈萃,高僧輩出,眾多的佛教高僧曾雲集於此,在這些高僧中一行和尚最為耀眼。特別是一行創建的琉璃戒壇,是十方僧人受戒之處,在佛教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會善寺表現了一個主題,就是佛教無法修圓滿。原因是:會善寺之名釋義佛教只修善,只會修善,故為“會善寺”。會善寺最有名的高僧也是“一行”和尚,釋義只有修善行。而會善寺核心的主題表現是戒壇,戒壇就是體現戒律。

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留下的修煉方法是“戒、定、慧”,大藏經洋洋洒洒核心就是“戒、定、慧”。如果仔細琢磨琢磨“戒、定、慧”就會發現,釋迦牟尼佛只講了達到修煉人標準的戒律,而沒有講根本的佛法。因為“定”僅僅是禪坐入定;“慧”也只是在禪坐的定中開智開慧,自己坐在那裡慧悟。所以這三個字只是體現修煉方法,而無佛法的根本內涵之意。正因為如此,所以釋迦牟尼佛晚年就告訴弟子:我一生什麼法也沒講。他的意思是,根本的佛法要在末法末劫時期由未來彌勒佛下世傳度於人。這就是會善寺為什麼取名“會善”,為什麼最有名的高僧是“一行”,為什麼會善寺核心為“戒”壇的原因所在。就是說,會善寺展現的主題是佛教無法修圓滿。

顯然,通過嵩陽書院、中嶽廟和會善寺的解讀可以看出:就像為魯班安裝碑帽做好碑身準備、就像為魯班完成盤龍藻井而建好大殿準備一樣、就像佛教留下修煉人必須有必要的戒律修煉文化一樣,儒釋道三教的真正歷史作用是奠定歷史文化,是為本次文明最後所傳的法輪大法傳世而奠定修煉文化,這就是儒釋道三教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正因為如此,所以代表儒釋道三教的嵩陽書院、中嶽廟和會善寺才布局在太室山山麓,代表老的、舊的。也就是說,當法輪大法傳世的時候,就意味著大唐碑到了“土圍脖子”之時了,就意味著宗教到了安裝“盤龍藻井”的時候了,也就是本次文明到了最後的“到頭”、“到頂”之時了,那麼此時,儒釋道三教也就完成了其歷史使命,故以“太室山”而象徵,以“御碑峰”而釋義劃句號。

那麼在本次文明“到頭”、“到頂”的最後,“魯班”所體現的新思想、新文化是什麼?“魯班”所示範的圓滿回天的修煉之法如何?這個內涵就體現在少室山、少林寺。

(二)、少室山

少室山在登封市西,因夏禹的妻子塗山氏之妹在此居住而得名。“少室”就是“新室”,是不同於“太室”的新文化、新文明的象徵。

少室山從南向觀看象一個大冠帽,所以少室山又叫冠山。顯然,少室山叫冠山與大唐碑碑帽相呼應,就是說,少室山就像大唐碑的巨大碑帽,象徵的是華夏文明“到頭”之時,由“魯班”體現、完成的新文化、新文明。

少室山俗稱三皇寨。“三皇”指天、地、人三皇。那麼“三皇”與體現新的“少室”組合,顯然展現的內涵是“新天、新地、新人”。就是說,少室山所象徵的是“新室”,是“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這個新世界的文化就是由大法弟子所體現的新文化、新文明。

從山體形態上看,少室山東側的陡崖峭壁最為獨特壯觀。遠遠觀看,那百丈直立、象竹筍一樣排列的垂直褶皺岩石,猶如一部豎立的巨書書頁,所以被稱為“書冊岩”。也就是說,少室山就像一部書,這部書的內容展現的就是“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是象大唐碑碑帽所象徵的一樣是新文化、新文明的象徵。這部書就是《轉法輪》。因為大唐碑碑帽的安裝人是魯班,而“魯班”是法輪大法弟子的象徵,所以少室山以“書冊岩”而表現,其內涵就是展現《轉法輪》這部奇書。

由書冊岩棧道上行是南天門,象徵修煉回天之門;少室山主峰又叫連天門。顯然,以少室山“書冊岩”而象徵《轉法輪》奇書的內涵之意是:《轉法輪》就是上天的階梯。就是說,《轉法輪》就是能夠使人修煉圓滿回天的佛法之天書。

在法輪大法中修煉的人都知道,《轉法輪》完全展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觀,不同於以往人類的任何書籍倫理。法輪大法的修煉是融煉人、提升人的最好途徑。《轉法輪》所展現的法理,法輪大法修煉的環境就是“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所以大唐碑碑帽也好,少室山叫冠山也好,都是指法輪大法,指法輪大法所帶給人的新文化、新文明、新世界。這就是少室山的立意主題。

少室山主峰叫連天峰,海拔1512米;太室山的主峰叫峻極峰,海拔1492米。就是說少室山比太室山高了20米;其內涵是法輪大法的法理之高,超過歷史上的一切文化。所以嵩山才用“嵩”字“山高”而表現,以凸顯山的高低來命名,意在凸出“少室”之高:法輪大法的法理是最高的。事實上法輪大法闡述的是宇宙的根本大法,法輪大法就是宇宙大法,當然也就是最高的。少室山的主峰叫連天峰,釋義與天相連;而太室山的主峰叫峻極峰,釋義只是峻極而沒連天。就是說,法輪大法展現的理才是修煉圓滿的回天之理。

少室山又叫季山。人類走過了五千年的歷史過程,但是這五千年的歷史過程僅僅是奠定歷史的過程,是為最後傳法輪大法而奠定修煉文化的歷史過程,從歷史奠定的目地上來講,奠定修煉文化的歷史過程也就像是一個季節一樣。所以,中華民族第一個王朝就是夏,中華民族又稱華夏,釋義一“季”。而法輪大法所展現的卻是“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是不同於以往“季”節的新文明“季”,故少室山又叫“季山”,突出法輪大法法理與以往的歷史文化不同。

可以看出,少室山通過三皇寨就是在展現《轉法輪》這部奇書,展現法輪大法的法理是不同於以往任何歷史、朝代的“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新文明,就像大唐碑碑帽,法輪大法之理展現的就是人類的新文化、新文明、新世界。這就是“少室”的內涵所在。

那麼顯然,“魯班”、法輪大法弟子就是“新文化、新文明”的踐行者、開拓者、體現者,法輪大法弟子就是“新世界”之人。這個內涵體現就是少林寺。

(三)、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全稱是“少林寺常住院”。少林寺常住院坐落在少室山北麓的少溪河畔,它背依五乳峰,西靠紅嶺,南望少室山,西有佛教界最著名的塔林聖地。少林寺常住院全面展現了大法弟子的修煉,展現了大法弟子的精神風貌,就是說,少林寺就是法輪大法弟子修煉的象徵體現。“少林”就是“新林”,是指大法弟子是歷史今天一個全新的修煉群體。而少林寺是與紀念佛教徒的塔林布局在一起的,這個布局的內涵之意是:少林寺展現的是大法弟子給後人所留下的紀念,或者說少林寺展現的是大法弟子為後人留下的做人和修煉參照。這是少林寺的主題。詳述如下:

我們知道,少林寺是達摩開創的禪宗寺院,以少林武術而聞名於世。不管是少林寺的命名、達摩的禪修,還是少林寺的建築布局,其內涵均是在展現法輪大法弟子的修煉。

1、“少林寺常住院”

為什麼賦予少林寺“常住院”的命名?因為少林寺是展現法輪大法的修煉,而法輪大法是在常人間不脫離世俗而修煉的,所以少林寺才叫“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是北魏印度高僧跋陀來到中國傳播佛法在嵩山劃地而建的。跋陀之所以選中這個地方,是因為跋陀看中了這個地方的風水好。一天跋陀雲遊嵩山,忽見這裡有金光一閃,飛出一龍一鳳。上前察看,只見地上有一隻公雞和一條蛇正相持著,認為“龍鳳相爭,必是風水寶地!”於是就在這裡建寺傳法。

跋陀為少林寺選址的典故,體現的是少林寺所展現的時間內涵,即少林寺是在展現“歷史的今天”。少林寺西是紅嶺,“紅嶺”暗指今天的中共紅朝時代。跋陀在風水寶地看到的是雞蛇相持:“鶏”對應歷史今天的中國鶏形版圖;蛇暗指中共,因為中共就是《聖經•啟示錄》上說的大蛇、大紅龍。那麼“紅嶺”、“雞蛇相持”組合展現的狀態就是:中共這條毒蛇在紅色的雞形大陸執政。

選建少林寺的是跋陀:“跋”指一篇文章、一本書結束時的短語。那麼跋陀的“跋”之意與大唐碑碑帽所示的“到頭”、與峻極殿“盤龍藻井”所表達的“到頂”一樣,都是指時間“歷史的今天”,是指“歷史的今天”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末法末劫之時,是華夏文明進入一個全新文明時代的特殊歷史時期。

所以,“紅嶺”、“鶏蛇相持”與“跋”共同釋義時間:“歷史的今天”,就是說,少林寺是在展現“歷史今天”的法輪大法傳世。

2、達摩

達摩在少林寺開創了禪宗,少林寺因此被稱為“禪宗祖庭”。達摩在歷史上最著名的就是面壁九年,其禪坐形像在洞內石壁上都留下了連衣褶都依稀可見的身影,後人將這塊石頭叫作“達摩面壁影石”。

少林寺為“禪宗祖庭”,其實“禪”的漢字本意就是指法輪大法的修煉。“禪”的部首是“示單”,就是顯示彰顯“單”之意,而“單”即是指法輪大法。因為“單”是單一,而最大、最高的“單一”就是宇宙大法,也就是法輪大法,沒有任何能與宇宙大法相提並論的。所以,“單一”就是指宇宙大法,那麼“禪”顯然就是指法輪大法、宇宙大法。所以,歷史奠定“禪宗”的真實用意就是展現法輪大法傳世。

“達摩”之名同樣暗含著大法弟子修煉的內涵。因為“達”是達到,指大法弟子達到了圓滿標準;而“摩”是接觸、觀摩,其內涵是指:圓滿離開後的大法弟子,是大劫留下來的人今後做人的楷模和修煉參照。所以,“達摩”之名釋義:大法弟子是後人修煉的參照。

達摩面壁九年留下“達摩面壁影石”:“面壁”即面壁思過,暗指法輪大法的修煉核心:修自己的心,遇到任何事情找自己的過錯和不足。那麼“達摩面壁影石”就是指:大法弟子修心、首先改變自己的心這一修煉特點將象“影壁石”一樣,是留給後人的修煉參照。

所以,無論是“禪”、“達摩”之名,還是達摩面壁,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展現法輪大法的修煉。

3、少林寺建築布局

少林寺建築布局同樣體現的是法輪大法傳世這一內涵。主要體現在山門、大雄寶殿布局、斷臂求法和千佛殿。解讀如下:

山門:山門即寺院大門。少林寺大門布局的是笑口常開的彌勒佛迎門。按中國民俗,在大門口迎接客人的一定是主人,就是說彌勒佛為主佛。而釋迦牟尼佛留下的說法是:末法時將由未來彌勒佛下世傳法度人。那麼少林寺山門的布局暗示了三點:一是以彌勒形像下世傳法的是主佛;二是主佛下世的時間是末法末劫之時;三是少林寺真正的主題是展現主佛彌勒佛傳的法。

本系列文在《恆山》、《樂山大佛》等文的解讀中已經闡釋,以彌勒形像下世傳法的即是法輪大法創始人李洪志師父。所以,少林寺的主題就是展現法輪佛法。

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東鐘樓前布局了兩塊最具意義的古碑:《李世民碑》和《小山禪師行實碑》。

《李世民碑》記述的是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唐武德四年,李世民在討伐王世充時久攻不下,身負刀傷。少林寺十三棍僧救難於唐王,立下了戰功。李世民登基後嘉獎少林眾僧,並因為少林武僧練武需要體力而特許少林寺僧人可以吃肉。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少林寺僧人可以吃肉這一特許,正是暗指今天在常人間不脫離世俗修煉的法輪大法弟子;“十三棍僧”同樣指大法弟子。因為法輪大法弟子是持天降咒語而修煉的修煉者,這個天降咒語就是貴州平塘藏字石“中國共産黨亡”。而咒語被稱為“祝由十三科”(參見本系列文《衡山》),所以,“十三棍僧”就是指大法修煉弟子,指大法弟子就是今天持“中國共産黨亡”天降咒語而勸世人退黨、退團、退隊的“十三棍僧”。那麼“十三棍僧救唐王”也就是指:大法弟子是解體中共,清除中共黨文化,恢復大唐傳統文化的修煉者。

《小山禪師行實碑》有混元三教九流圖,即儒釋道三教代表人物孔子、釋迦牟尼佛、老子的組合畫像圖。該圖十分奇妙,正面看是釋迦牟尼像,左側面看是孔子像,右側面看是老子像。在畫像上下還刻有贊語:“佛教見性,道教保命,儒教明倫••••••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百家一理,萬法一門。”顯然,這是指“三教合一”。道家修真,佛家修善,儒家修忍,三教合一即是“真、善、忍”同修,而“真、善、忍”同修即是法輪佛法。法輪佛法也叫法輪大法、宇宙大法,因此,“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百家一理,萬法一門”即是指萬法歸宗的法輪大法。

顯然,《李世民碑》、《小山禪師行實碑》通過不同的角度共同展現的是法輪大法。

大雄寶殿西側是鼓樓,鼓樓原為轉輪藏經閣,設輪式讀經轉輪。顯然,“轉輪藏經閣”也好,“輪式讀經轉輪”也好,都是與少室山“書冊岩”對應,指奇書《轉法輪》。

在鼓樓的北側是塔院,院內有佛塔兩座:台上塔內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像;下面為“下生彌勒佛塔”,塔內供奉的是彌勒佛像。這個布局之意顯然是:釋迦牟尼佛“下生”以彌勒形像下世傳法度人。就是說,轉輪藏經閣與塔院組合,展現的是法輪大法創始人李洪志師父。而塔院與其前的“轉輪藏經閣”組合布局,展現的正是李洪志師父和其撰寫的奇書《轉法輪》。

可以看出,少林寺大雄寶殿通過布局《李世民碑》、《小山禪師行實碑》,通過轉輪藏經閣與塔院共同展現的主題就是:法輪大法就是久遠歷史安排的、末法末劫救度世人的佛法。

“斷臂求法”。在少林寺的立雪亭書寫著一個故事,慧可斷臂求法。相傳慧可為求真法一直追隨達摩多年,達摩面壁九年,慧可從不離其左右。一年冬天,達摩在達摩亭禪坐一夜,慧可在亭外站立一夜,大雪埋到慧可的雙膝也一動不動。第二天達摩看到慧可如此這般,就暗示天機道,“要想我傳法於你,除非天降紅雪”。慧可聽了此言,抽出戒刀,砍下了自己的左臂,頓時鮮血染紅了白雪。此時,少林寺上空出現了紅光籠罩的奇異景象,紛紛白雪變成了紅血。達摩被慧可求法的精神所感動,隨將真法傳給了慧可,慧可便成了禪宗二祖。

慧可斷臂求法展現的是大法弟子堅修大法的決心和意志。同時,“斷臂”、“紅雪”還暗示2001年1月的大雪日中共為誣陷打壓法輪功而策劃的天安門自焚偽案;“斷臂”暗示法輪大法弟子受到中共的嚴重迫害,甚至有許多的大法弟子被中共活摘器官。這是少林寺布局慧可斷臂求法的歷史用意。

千佛殿。千佛殿是少林寺最後一進建築,大殿內東、西、北牆壁上是五百羅漢大型彩色壁畫。畫面分為三層,三層羅漢在不同的背景層面上,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千佛殿除了壁畫,殿內地面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四排腳坑,名曰“站樁坑”,據說是歷代少林僧人站樁習武留下的遺蹟。

千佛殿表現的是釋迦牟尼佛的五百羅漢弟子。羅漢只是出三界的第一個羅漢果,那麼為什麼大殿卻冠以“千佛殿”?原因就是千佛殿其實真正展現的是法輪大法弟子。大殿壁畫五百羅漢圖就是大法弟子圓滿場景的象徵體現;而大殿地上的“站樁坑”是指:這次大法弟子的集體圓滿,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最輝煌、最壯觀的殊勝景象,就像“站樁坑”一樣,將在人類的歷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站樁坑”的這個內涵與釋紀念之意的塔林相對應,體現的是:少林寺展現的是法輪大法弟子為後人留下的紀念和修煉參照。

少林武術。少林武術名揚天下,少林“武”同樣是展現法輪大法的修煉。因為法輪大法“真、善、忍”同修,堅持和平、理性反迫害,所採取的方法就是向世人講真相揭露迫害,最經典的就是組織神韻演出,用舞、用舞台來啟迪世人的正念,從而達到救人的目地。“武舞同源”。所以,少林寺之“武”就是暗指神韻之“舞”,就是說少林寺武的內涵,展現的是法輪大法和平、理性反迫害。其實漢字“武”就是“止戈”的組合,把“戈”的一划移到“止”的上面就是“武”,就是說,“武”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根據以上的解讀可以看出,少林寺常住院命名、山門、大雄寶殿、“斷臂求法”、千佛殿、塔林和少林武術,均站在不同的角度展現的是法輪大法的修煉,也就是說,少林寺的主題是:展現法輪大法的修煉,大法弟子的修煉是為後人留下的紀念和修煉參照。

少林寺展現的是大法弟子的修煉;少室山展現的是奇書《轉法輪》。那麼少林寺依少室山而建,其內涵即:大法弟子修煉靠的就是回天的階梯《轉法輪》。法輪大法為世人展現了一個全新的“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這就是少室山。

所以,整個嵩山的主題也就清晰的揭示了出來:依託太室山的嵩陽書院、會善寺、中嶽廟儒釋道三教,是華夏舊歷史文明的象徵體現,是“舊室”,謂之太室山;而在華夏舊文明“到頭”、“到頂”之時,一個代表“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的新文明已經在悄然展現,這個新世界新文明的體現就是“新室”,謂之少室山。

在登封市區東南有中國最古老、也是世界最知名的天文建築觀星台。“觀星”就是觀察天體。體現觀察天體內涵的觀星台與象徵“舊室”“新室”的太室山、少室山組合,體現的是今天宇宙變化重組、也就是宇宙正法的內涵。現在天文界已經看到:舊星體、星系在不斷的解體,新星體、星系在不斷的生成,就是說宇宙在重組,新宇宙在形成。那麼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太室”就是代表舊宇宙空間;“少室”就是新宇宙空間的體現。而“少室”展現的是法輪大法傳世,那麼顯然,嵩山在展現宇宙變化重組、即法輪大法正法的內涵。就是說,新宇宙空間代替舊宇宙空間在人世間的一種體現,就是代表“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新文明的法輪大法之新法、取代以儒釋道三教為體現的舊世界舊文明之舊法,而新法代替舊法的過程就是正法。在不久的將來,大劫留下來的世人都將會親眼目睹新舊宇宙空間更新的過程。這就是歷史為什麼把登封定位為“天地之中”的原因:地球是宇宙正法的中心;嵩山是展現“天地之中”整個宇宙舊新變化重組之地。

顯然,嵩山的主題是:久遠的歷史就安排了法輪大法的傳世,儒釋道三教真實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就是為法輪大法的傳世而奠定修煉文化。

嵩山在河南省,河南有豫劇,河南又簡稱豫。“豫”的漢字部首組成是“予象”:“予”既當“我”講,又指給予,其內涵指儒釋道三教;“象”是指儒釋道三教奠定的修煉文化只是“象”法輪大法的修煉。那麼“豫”的內涵顯然就是:儒釋道三教只是為法輪大法而奠定修煉文化。華夏五千年文明是神佛寫就的一部書,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台大戲,而儒釋道三教為法輪大法而奠定修煉文化就是這台歷史“豫劇”的劇情主線。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