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釣魚記(共二文)

文益民


【正見網2017年05月08日】

一、李白受教續讀,終成名士

李白讀書,還沒完成學業,感到繁難,就棄學而去,不想再讀書了。有一天,走在路上,遇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鐵杵(鐵棒)。

李白感到好奇,問她:“為何磨這鐵杵?”

老婆婆回答說:“想作根針。”

李白笑她愚蠢:“鐵杵怎能磨成針呢?”

老婆婆說:“功夫到家了,就自然可成功。”

李白聽後,大為感動,於是馬上回去,繼續學習,完成了學業。後來終於成了名士。

(資料來源:虞韶《日記故事》)

【賞析】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後來有人講:那位婆婆,是菩薩變的,意在點化李白。任何人,要想學有所成,必須具有堅韌不拔的耐心,持之以故的恆心。不可指望一蹴而就。

(筆者以前曾寫過這故事,但未得出處,今獲此好版本,並有確切的文章來源,故重寫此文)

二、釣魚記

我(原文作者林昉自稱)曾經散步到橫溪,見有兩個老頭兒,各坐在一塊石上釣魚。其中甲老頭,很輕易地釣到很多魚;乙老頭釣了一整天,卻一無所獲。他把釣竿,扔到地上!問甲說:“我們兩人釣魚的餌食相同,釣魚的地方也一樣:都在橫溪。為甚麼得、失,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甲說:“我投下釣鉤時,只知道有我:專注於約束自己。而不想到有魚,眼睛不眨,神態不變,以致魚不知道有我的存在。所以我能輕易地釣到魚。而你就不同,心裡總想著魚,眼睛直盯著魚。卻不注意約束自己。你的神情、狀態,不斷變化,魚就嚇走了。怎麼可能釣到魚呢?”

乙老頭按照甲所說的做了,一連釣到了幾條魚。

我看後,感慨地說:“太妙了!願望的實現,在於約束自己,掌握好客觀規律呀!(原句是:“意成乎道也。”)”

(事據林昉《田間書》)

【賞析】

兩個老漢,同在一條河溪裡釣魚,所用的魚餌也都一樣。但是他們獲得的“戰果”卻差別很大:“甲得魚至多”,“乙竟日無所獲也。”看來,問題不在釣魚的環境和條件,而在於釣者是否掌握了釣魚的規律,是否沉著、冷靜,有耐心。

掌握了規律,則可駕輕就熟,輕易成功;沉著冷靜,全神貫注,則可出神入化,穩操勝券。反之,不循規律,違反謀事之道,則事與願違,徒費時力。浮躁不安,急於求成,則心急吃不得熱粥,欲速則不達。

“事不成,反求於己”:深入找自身的原因!要約束自我,“意成乎道也!”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