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2年10月08日】
我們住在了當地代理安排的一個地方。項目談判進行得不太順利,有五、六個廠家在和我們競爭這個項目。黃處長每天從早忙到晚,我去和當地電信局的人談了兩天,在談判別的廠家產品時,我就在住地按照伊拉克方提出的要求做技術答覆書。
我在第二次技術談判結束的時候,就感到這個項目可能會丟給別的對手。當時談判完成後,我離開伊拉克電信局的時候,劈面走過來一個中國人,他警覺地看了我們一眼,就進去了。
「剛才進去的那個中國人是誰?」我問伊拉克代理。
「他?他是北方工業總公司的,在給你們中國一家上海公司做代理」。
「噢,」我答應了一聲沒有再問。
回到住地的時候,我跟李娟說,「這個項目沒什麼希望了。」
「為甚麼?」 李娟問。
「你注意沒有,伊拉克代理領著我們見的都是局一級的人。北方工業總公司是做軍火生意的,接觸的至少都是部一級以上的人。有沒有什麼交易咱不好說,但肯定和政府及軍方高層關係極好。生意成功與否,技術因素能占到20%就不錯了,其他就看價格,更重要的是關係。我覺得沒戲了。」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我站在巴比倫空中花園的廢墟前,忽然想起了孟浩然的一句詩和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寫下的這幾句感言。
導遊是一個40歲左右的女人,對於歷史頗為精通。她給我們詳細地介紹了巴比倫的興衰史。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定期泛濫,使兩河沿岸因河水泛濫而積澱成適於農耕的肥沃土壤。約公元前3500年左右,這裡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兩河流域文明。當時在兩河流域下游,蘇美爾人發明了象形文字。公元前19世紀,地處兩河中部的巴比倫帝國興盛起來。其國王叫漢謨拉比,他制訂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約在公元前1300年,底格裡斯河上游的亞述人開始崛起,公元前612年亞述帝國被加勒底人推翻。整個文明發展過程都記載在猶太教的《舊約全書》中。
導遊站在廢墟上,指著地上的土壇說:「加勒底人建都巴比倫,復興巴比倫文化,史稱新巴比倫時期。這是兩河文明的最後階段。當時的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這裡為他的王后建造了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
巴比倫城的建設非常考究,傳說它有100米高的城垣,城牆厚25米,城垣全長估計約38公裡,共有250個由黃銅精製而成的城門。其內部建築,簡直可以用「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來加以形容。即使我們站在破敗的歷史遺蹟前,仍然看到到處是巨大的宮殿,巍峨的廟堂,森嚴的寺院,周圍殘損的地基一望無際。《舊約全書》的《列王記》記載,尼布甲尼撒攻占了耶路撒冷,拆毀了耶和華的神殿,搬走了耶和華殿的所有銅柱,俘虜了一萬多名猶太人來到巴比倫為他修築城牆和宮殿。外界稱巴比倫為「冒犯上帝的城市」。
當聽到導遊說這段歷史時,我忽然想起大學時一個偶然的機會曾經讀到的歷史記載。尼布甲尼撒二世時,巴比倫已經道德十分淪喪,整個城市成了奢華和淫蕩的象徵,由於縱慾的結果,男子體質急劇下降,全國性病流行。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波斯國王大流士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領了巴比倫。這個列為世界第一大的城市,從此成為了歷史上的陳跡。「也許這是道德敗壞和冒犯正神的城市所必然遭到的報應吧」, 我想。
「非常感謝您,」我們6個人湊了30美元的小費交給導遊。
在回來的車上:我說:「這個導遊真不錯,講得很好。」
「她是德國留學的旅遊專業碩士,」黃處長說。
「真的?」我有些吃驚,在我印象中這種導遊都是什麼旅遊專科學校的畢業生。
「少見多怪,」 黃處長說。「昨天晚上,我出去買雙拖鞋,地攤兒上一個小商販跟我討價還價,我說『你英文怎麼這麼好?』他說他是英國的農田水利碩士,現在日子過不下去了,出來賣拖鞋。」
「伊拉克可真夠慘的。」李娟感嘆到。
「可不是嗎?他們這個貨幣第納爾,海灣戰爭前一塊錢換三個美元,現在一個美元換他們兩千第納爾。貨幣貶值6000倍,老百姓還不一貧如洗呀。」 黃處長說。
「你知道他們現在一個月掙多少錢?」我問。
「也就十幾個美金吧。吃飯根本不夠,所以老百姓的麵粉、鹽和炒菜的油都是免費配給的。其他的東西,他們也買不起什麼,對付活著吧。最慘的年輕一代,根本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咱們國家是年輕人說英語,老年人不會。這兒正好反過來。」 黃處長說。
「一個獨裁者,」我說,「給整個國家帶來的全是災難。」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