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年前的史前鱷魚可能比現代鱷魚聰明

謝誠

【正見新聞網2009年11月20日】

保羅·塞利諾(Paul Sereno)博士手持“狗鱷”的頭骨化石在“超級鱷魚”頭骨化石旁

據媒體協會華盛頓報導,科學家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發現了億年前生活在那裡的五種史前鱷魚化石,其中三種為新發現的古鱷魚化石:被命名為豬鱷、鼠鱷和扁平鱷。經過研究,他們認為史前鱷魚可能比現代鱷魚聰明。

據介紹,在距今大約億年前,這些可怕的食肉動物穿梭在非洲沼澤地、湖泊,四處尋找小恐龍,並以魚、蠐螬為食。與現代鱷魚不同,史前鱷魚在陸地的活動同它們在水中一樣的敏捷。史前鱷魚化石殘骸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保羅·塞利諾(Paul Sereno)博士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發現的。2001年,塞利諾發現了生活在恐龍時代的“超級鱷魚”(supercroc)——體長40英尺(約合12),重達8噸。

最新發現包括一些新鱷種,比如口鼻部和牙齒特徵非同尋常的鱷魚。其中,最兇猛的當屬“豬鱷”(Boar Croc),這是一種體長20英尺(約合6)的食肉鱷魚,它們可以用披甲的口鼻部使勁撞向獵物,三副如匕首般銳利的尖牙將食物撕成碎片。另外四個新發現的史前鱷魚還包括,“鼠鱷”(Rat Croc),這是在摩洛哥發現的一種鱷魚,體長3英尺(約合1),以植物和蠐螬為食,用獠牙挖地以尋找食物;“扁平鱷”(Pancake Croc),是在尼日和摩洛哥境內發現的,體長20英尺(約合6),頭部長3英尺(約合0.91米),如薄餅般扁平,以魚為食,常常一動不動潛伏數小時之久,張著嘴巴等待獵物上鉤。“鴨鱷”(Duck Croc),體長3英尺(約合0.91米),寬寬的口鼻部向上挑,具有像皮諾曹(《木偶奇遇記》中的主角)一樣的鼻子,以魚和蠐螬為食,總在淺水和泥潭中覓食;“狗鱷”(Dog Croc),體長3英尺(約合0.91米),鼻子像狗一樣向前突出,以植物和蠐螬為食,可能是游泳好手,跑得也很快。

大多數鱷魚化石都是在偏遠、被風吹過暴露在外的岩石和沙丘表面發現的。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古生物學家漢斯·拉爾森說:“我們對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發現如此多的鱷魚物種感到無比吃驚。”拉爾森是發現“豬鱷”和“扁平鱷”的研究小組的成員。他說:“每一種鱷魚看上去都具有不同的飲食和行為習慣。它們好像對那裡的生態系統進行了劃分,每一種都以它們獨特的方式對其加以利用。”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鱷魚身體較小,但行動敏捷。據悉,新發現的鱷魚物種會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詳加介紹,還將出現在“國家地理頻道”在本月底播出的紀錄片《鱷魚以恐龍為食的時候》(When Crocs Ate Dinosaurs)。研究人員認為,這些鱷魚既能在陸地快速移動,又能在水中遊行。

塞利諾說:“我們發現的非洲史前鱷魚雙腿直立,行動靈活,可以在陸地活動,同時又具有在水中活動的‘多用途’尾巴。這種水陸兩棲活動能力或許對了解它們如何在恐龍時代繁衍並最終生存下來至關重要。”掃描結果表明,史前鱷魚可能比現代鱷魚聰明。

拉爾森博士說:“它們的大腦功能可能比現存鱷魚稍微複雜,因為相比於守株待兔類型的獵食方式,在陸地捕食通常需要更高的智商。”鱷魚是恐龍時代的倖存者。原始鱷魚最早出現在距今2.4億年前,同恐龍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差不多。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