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元氏縣考古掘出40眼西漢水井

【正見新聞網2010年04月28日】

解剖式發掘的水井立面。

錨,古代水井吊桶用的釣鉤。

日前在石家莊元氏縣常山郡故城遺址附近“小留墓地”發掘過程中,發現在1萬平方米的沙地裡竟然有40眼古代水井,水井分布密集,均屬西漢時期,而且用了非常先進的“陶井圈”技術。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文物專家、“小留墓地”考古發掘工作執行副領隊說:“據老鄉說,他們以前耕種、挖沙時破壞了30 多眼古代水井,加上我們現場發掘的6眼,在1萬平方米大小沙地裡竟然有40眼古代水井!”

而且這些水井都用了非常先進科學的“陶井圈”技術,這些“陶井圈”呈圓弧形,寬30厘米,3塊“陶井圈”便可拼成一個比較規則的圓圈。這些水井由這些“陶井圈”一層一層構築而成。每眼大約都有5至7米深,直徑大約在1.3米至1.4米之間。一眼5米多深的古井由十幾層“陶井圈”構成。

副領隊說,使用“陶井圈”是為了防止塌方。因為“小留墓地”地處古河道,是沙地,容易塌方。而掘井的時候,挖到一定深度就埋一圈“陶井圈”,這樣一層逐層深,逐層填埋,就可以保證在裡面挖井的人不會被塌方的水子埋住。這種構築水井的技術非常先進科學,現在很多深水井用一截一截的水泥鋼管構築,以及很多地下排水管道施工時採用的頂管技術,估計也是從這個原理髮展衍變來的。

“小留墓地”的這40眼古代水井,分布非常密集,副領隊說:“有的兩眼井相距不到1米遠”。至於這些水井到底是干什麼用的,為什麼要這麼密集呢?樊書海說他初步認為這些水井是給城內駐紮的軍隊和百姓飲水用的。另外從井內發現的做陶器的模具殘片、鐵錨等物來看,也不排除可能是古代手工業作坊用井。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