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發螢光的海洋動物

【正見新聞網2010年06月04日】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11日報導,海底是一個多彩的世界,也是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不少生物本身就會發出各種顏色的光來。

1.生物螢光

 

自然產生髮光化合物,為烏賊、磷蝦、無鱗黑龍蝦和深海水母等生物在海下生活創造了有利條件。據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說,儘管一項有關生物螢光的研究最近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人們對這一現象了解的還非常有限。該報告發表在7日的《科學》雜誌上,據該報告說,生活在海洋裡的80%的生物都能產生螢光。

埃迪斯·維德是佛羅裡達州海洋研究和保護委員會成員,她說:“開闊海域沒有藏身之地,因此很多動物有這個本領,白天躲在海洋深處,晚上到被夜幕籠罩的水面覓食。這意味著它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黑暗中度過。在這種生存環境下,生物螢光對它們非常有益,例如發現食物和尋找交配對像、挫敗食肉動物,或者只是照亮前進的道路。”

2.水母發出光波

 

科學家認為,黑傘水母(一種深海最常見的水母)發光的理由多種多樣。維德說:“如果你不小心撞到它,它身體下方的片狀垂懸物會釋放出生物螢光粒子,它利用生物螢光分散入侵者的注意力。但是如果你不斷干擾它,它就會產生引人入勝的光波。”這種光展秀的目的是吸引它附近的其他動物的注意,這些動物有些可能會靠近水母,並捕食它,給它帶來麻煩。

3.水母真實的外表

 

在這張圖片裡,黑傘水母呈鐵鏽一樣的橙黃色,並非鐵藍色。大部分發螢光的海洋生物會發出藍色螢光,據科學家推測,這可能是因為藍光在海水裡的傳播速度比其他顏色的光更快。維德說:“如果你曾在水下睜開眼睛,你會明白海水就像一個過濾器,它篩選出所有紅光、橙色光和綠光。”這意味著發出藍光會對它們吸引配偶和覓食產生很大幫助。她說:“琵琶魚擁有一個內置生物螢光誘體,一些動物具有內置‘手電筒’,有助於它們在黑暗中看清周圍環境。”

4.從內向外發出螢光

 

維德表示,這種深海竹珊瑚發出藍光的原因是個難解之謎。對其他海洋生物來說,Keratoisis flexibilis的生物螢光可能是個警告,這種珊瑚的刺上覆蓋著令人討厭的黏液,科學家認為這種黏液可能有毒。維德表示,跟一些毒蛙的鮮艷顏色一樣, “螢光可能是一種警告手段,告訴潛在的入侵者‘不要打擾我,否則會讓你好看。’”

5.外表發光

 

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到,這個竹珊瑚上尖尖的刺非常顯眼。伊迪絲·維德決定通過這項最新研究得到的其他自然光照片,展示人眼中這些發光動物看起來是什麼樣子,在黑暗的深海,這並不是一項易於完成的任務。她解釋說,這是因為大部分彩色攝像機的靈敏度還不夠高,無法捕捉到黑暗的深海裡那些螢光動物發出的微弱光線。

為了捕捉到竹珊瑚和其他生物體發出的光,維德利用一台高清和超靈敏黑白攝像機進行拍攝。然後她根據光學多道光譜儀進行測量得出的色彩信息,把該攝像機拍攝的畫面變成彩色。

6.忽明忽暗

 

關掉光源後,海洋被囊類動物磷海鞘(Pyrosoma atlanticum)身上發出藍色光點。一系列發光化學物質都是夜光生物產生的。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