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無可治末日細菌侵入香港

【正見新聞網2010年08月13日】

據大陸媒體8月14日報導,英國及美國等國家相繼發現由印度傳入的新型抗生素耐藥性超級惡菌NDM-1,卻原來香港早在去年10月已經發生一宗病例,但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到了12日,即事發10個月後才予以證實。

英國及美國等國家相繼發現由印度傳入的新型抗生素耐藥性超級惡菌NDM-1,卻原來香港早在去年10月已經發生一宗病例,但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到了12日,即事發10個月後才予以證實。感染到這種幾乎是無藥可治的末日細菌,是一名曾向普通科門診求診的印度男子,他被證實感染帶有該抗藥基因的大腸桿菌。

香港衛生署表示,正與英國衛生部門了解情況,呼籲市民做好個人衛生措施。有微生物學專家促請政府加強監察曾在印度、巴基斯坦和英國入住醫院的入境人士。也有專家家表示,惡菌入血更可奪命。

這種源自南亞國家的抗藥基因名為NDM-1,即新德裡金屬β-內醯胺酶1。該基因一旦依附在細菌上,會令細菌出現嚴重抗藥性,甚至最後防線的碳氫黴烯類及滭內胺抗生素也無藥效,變成無藥可治。

全球首宗個案,是前年在一名瑞典病人身上發現,該病人曾在印度新德裡的醫院接受治療。這種末日細菌起源於印度及巴基斯坦,令不少當地病人出現尿道炎、肺炎及入血的感染。

末日細菌至今傳入最少七個國家,其中美國有3宗,英國有50宗、加拿大有2宗,荷蘭及瑞典亦有出現,當中不少病人曾在印度或巴基斯坦入院治療,如進行整容及器官移植手術。

但根據國際權威《刺針》醫學雜誌刊登的研究顯示,部份病患在印、巴時其實沒有入院,然而該雜誌沒有交代是否在社區感染,這些病患主要感染抗藥性大腸桿菌及克雷伯氏肺炎菌。

在香港出現的病例,患者是一名66歲印度男子,他去年10月在公立醫院普通科門診求診,其尿液樣本顯示帶有含 NDM-1的大腸桿菌。但該男子服食常用於治療尿道炎的抗生素後已康復。但該中心未能解釋為何病人早於去年求診,但相隔10個月才公布結果,亦未有交代病人家屬有否病徵等資料。

防護中心表示,正與世界衞生組織跟進事件,會與醫院實驗室聯絡,制訂加強監測惡菌的安排。中心已去信香港醫生,通知他們最新情況,但沒要求他們若發現惡菌個案需呈報。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末日細菌相信已殺入社區,可能於過去10個月已靜悄悄在香港擴散,並已傳入零星個案。該菌傳播速度非常快,因大部份人只是帶菌而沒有病發,在沒有藥可治療下,惡菌不斷在社區傳播。抗藥基因NDM-1可依附在不同細菌上,現時最常見是大腸桿菌家族,可引致病人出現尿道炎;手術後感染惡菌更可引致血中毒或敗血症而致命,如果依附在其他細菌身上,無藥可醫的惡菌便會越來越多。

病人病徵主要視乎感染細菌的種類,如感染帶有NDM-1的大腸桿菌可引致尿道炎,病人會尿頻及尿急等。抗藥大腸桿菌可透過口糞傳播,如病人如廁後沒有洗手再煮食,其他人進食受污染的食物後就會受感染。

何栢良表示,政府應該趁末日細菌仍然未落地生根,重新評估形勢以及制訂預防措施。該菌主要透過醫療旅遊傳播,瑪麗醫院去年起實施監察機制,若病人曾經在海外入住醫院,瑪麗會為病人測試是否帶有抗藥惡菌,如社區感染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或抗萬古黴素大腸桿菌,並會安排帶菌病人接受隔離。瑪麗醫院從13日開始,加入監察病人有否帶有NDM-1的抗藥惡菌。何栢良認為,措施應在所有的公立醫院推行,所需資源不太多,主要視乎管理層的意向。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