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石引發學界理論地震:始祖鳥或將不再是第一鳥

【正見新聞網2011年07月28日】

生物史上第一隻鳥是什麼?考古學家都會答是150年前首次出土的始祖鳥,但中國科學家發表研究報告,稱在國內發現一種新品種恐龍化石,與始祖鳥身體特徵十分相似,證明始祖鳥只是一種恐龍,而非鳥類。有關發現推翻始祖鳥的歷史地位,在考古學界引起很大爭議。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研究員及其團隊,在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發表研究報告,指早前于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中,發現由商人購得的新物種化石,該化石源自1.55億年前侏羅紀時代,於中國東北遼寧髫髻山組出土,大小與雞隻相若,重約800克。化石有羽毛,前肢粗壯,並有成列的小排牙齒,屬兩腳獸足肉食恐龍。團隊將之命名為鄭氏曉廷龍(Xiantingia Zhengi),紀念博物館館長。

研究人員仔細研究鄭氏曉廷龍化石的骨骼結構,並與始祖鳥(Archaeopteryx)比較,發現兩者有大量非常相似的特徵,例如眼眶前有巨大孔洞、爪子能伸縮、第2隻腳趾特別巨大而彎曲豎起等,均屬恐爪龍下目(Deinonychosaurs)的特徵,為鳥類所無,證明曉廷龍和始祖鳥應是與鳥類接近的有羽恐龍,而非鳥類。

美國俄亥俄大學教授威特默(Lawrence Witmer)就報告撰文評論,可能從根本改變人類對原始鳥類的理解。他指出,由於始祖鳥被視為最原始的鳥,關於鳥類起源的假說,如何獲得飛行能力、其飲食機制等,均透過始祖鳥作為研究基礎,如果始祖鳥並非鳥類始祖,假說將會被改寫。

威特默稱,目前科學家對恐龍演化成鳥類的理論仍有大量爭議,威特默指出,近年發現的新物種耀龍(Epidexipteryx)、熱河鳥(Jeholornis)及會鳥(Sapeornis)均有可能取代始祖鳥,成為“第一鳥”。

英國布裡斯托爾大學教授本頓(Mike Benton)則認為,報告雖顯示曉廷龍是目前為止與始祖鳥最接近的物種,但不足以推翻始祖鳥作為鳥類始祖的地位。

始祖鳥化石於1861年在德國巴伐利亞州出土,估計生存於約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它同時擁有爬蟲類的牙齒及尾巴,以及鳥類的有羽翅膀,因此被視為鳥類起源,以及恐龍經歷演化產生鳥類的明確例證。不過近年不少較始祖鳥化石古老的化石出土,均擁有鳥類特徵,例如羽毛、叉骨及3指手掌等,令人質疑始祖鳥是否鳥類之祖。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