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訪曾國藩故居-富厚堂

【正見新聞網2014年06月14日】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坐落在雙峰縣荷葉鎮富托村(舊長沙府湘鄉縣荷葉塘白楊坪),始建於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整個建築像北京四合院結構,包括門前的半月塘、門樓、八本堂主樓和公記、朴記、方記3座藏書樓、荷花池、後山的鳥鶴樓、棋亭、存朴亭,還有咸豐七年曾國藩親手在家營建的思雲館等等,頗具園林風格,總占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是典型的沿中軸線對稱的明清迴廊式建築群體。整個建築雖具侯府規模卻古樸大方,雖有雕樑畫棟卻不顯富麗堂皇,基本體現了曾國藩對建宅“屋宇不肖華美,卻須多種竹柏,多留菜園,即占去四畝,亦自無妨”的意旨。1996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富厚堂座西朝東,背倚的半月形鰲魚山從三面把富厚堂圍住。從遠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張圍椅中。周圍自然環境優美,後山上樹木茂密,古樹參天。門前是一片較開闊的平地,湘江支流涓水河從門前流過,平地四周群山環抱。進入東西兩宅門,是一個用花崗岩鋪成的半月形台坪,坪邊插著大清龍鳳旗、湘軍帥旗、萬人傘等。台坪外是一口半月形蓮塘,夏日荷花相映,有如泮宮。台坪正中是前大門,門上懸掛著曾紀澤書“毅勇侯第”4個朱底金字直匾,所以當地人們稱之為“侯府”或“宰相府”。

進入前大門,有寬廣的內坪,通過坪中石板道,直達二進台階。中廳門上懸掛著曾國藩所書的“富厚堂”3個紅底金字,大門兩邊的對聯“清芬世守、盛德日新”為曾紀澤所書。正堂分為前後兩進,這是富厚堂的主體。前廳名“八本堂”,廳內懸掛曾國藩所書“八本堂”3個黑底金字匾額,額下是曾紀澤用隸書所寫其父的“八本”家訓:“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侍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中廳後面是神台,五龍捧聖的神龕上,有曾紀澤所書的“曾氏歷代先親神位”匾;頂上懸著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皇上御書欽賜曾國藩的“勛高柱石”黑底金字橫匾。兩旁牆上還掛著賞賜的御書“福”、“壽”二字直匾;神龕照壁上則是他於同治二年自書的“肅雍和鳴”白底藍字橫匾。

後廳兩旁是正房,一邊住曾國藩夫人歐陽氏;另一邊是其長子曾紀澤夫婦住房。前棟左大門為南廳,兩側有4間正房,是曾國藩次子曾紀鴻夫婦住室;右大門為北廳,為曾紀鴻長子夫婦住室。南北兩端還都有3層的藏書樓,這是富厚堂的精華所在,各類藏書約30萬卷,是中國近代最大的私家藏書樓。南端是曾國藩的公記書樓和曾紀澤的朴記書樓,北端是曾紀鴻的芳記書樓。“公記”收藏的是曾國藩讀過、批示過的書籍,以經、史、子、集、地方志、家藏史料及宋元舊槧為主;“朴記”收藏的是曾國藩長子曾紀澤常用書籍;“芳記”“藝芳館”為其次子曾紀鴻夫婦藏書。曾氏藏書的獨到之處,是由於曾氏家族本身與中國近代史的關係,從而保存了豐富的奏稿、書信、日記等家藏史料,《李秀成供詞》副本就藏於富厚堂“公記”書樓。“歸朴齋”藏書樓又稱“朴記”書樓,是曾紀澤的藏書樓,曾紀澤在出使英、法時採購了大量的西方國家政治、教育、醫學、農學等外文書籍,所以眾多的外文書籍是他藏書的一大特色。藏書樓的建築在防雨、防潮、防塵各方面都有周到的考慮,以保護書籍。藏書樓底層以花崗岩為柱,可防止白蟻浸蝕;二樓的走廊設在書樓的四周,可用來曬書;三樓五間書屋,設置漏窗,使室內四面通風,可以防潮濕;一至三樓通體用青磚,都修有上下書籍的專用通道。整個建築的實用功能之強與建築藝術之美融合得天衣無縫。

富厚堂雖是侯府規格,有雕樑畫棟,但毫不張揚,絕無富麗堂皇之感。它以石磚土木為結構、采古典迴廊式風格,看上去古樸大方、色彩素淨明快。然曾國藩得知修屋花錢七千串(折合銀子不到6000兩,不及他年底養廉費的一半)亦為之駭嘆,他在同治六年二月初九日的日記中寫道:“接臘月二十五日家信,知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錢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以浩費如此,深為駭嘆!餘生平以起屋買田為仕宦之惡習, 誓不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顏見人!平日所說之話全不踐言,可羞孰甚!屋既如此,以後諸事奢侈,不問可知。大官之家子弟,無不驕奢淫逸者,憂灼曷已!”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戰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毛澤東曾說:“愚意所謂本源者,倡學而已矣。博學如基礎,今人無學,故基礎不厚,進懼傾記。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表達出對這位已故鄉人的推崇之情。蔣介石對曾氏更是頂禮膜拜,認為曾國藩為人之道,“足為吾人之師資”。他把《曾胡治兵語錄》當作教導高級將領的教科書,自己又將《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終生拜讀不輟。據說,他點名的方式,靜坐養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國藩。曾國藩的個人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