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無法分辨基改黃豆 唯「基因檢測」才能知曉

【正見新聞網2015年05月06日】

市面上基改黃豆產品愈來愈多,民眾常誤以為“肚臍黑”、“會發芽”、“散裝”、“顏色深、豆肉鬆”就是基改黃豆,但專家21日提醒,基改黃豆只有實驗室才能分辨,建議民眾在食品溯源系統尚未建制完全前,購買包裝黃豆產品時要認明包裝,有標明“非基因改造”的產品,可放心食用。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2014年的資料,基改農作物上市至今已20年,全球栽培面積達1.7億公頃,玉米和黃豆是最大宗的基改作物。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主任許青雲教授指出,國產黃豆皆為非基改,但2013年產量僅879公噸,供不應求,同年進口黃豆為196萬公噸,其中有90%是基改黃豆,大多用於制油、飼料,其餘做為食品加工。

許多民眾會擔心是否會吃到基改黃豆產品而不自知,坊間也流傳許多對於基改黃豆的錯誤觀念。許青雲表示,有些人以為“肚臍黑”、“會發芽”、“散裝”、“顏色深、豆肉鬆”就是基改黃豆,但要分辨基因改造黃豆唯一的方法只有“基因檢測”,要在實驗室才能進行。

“認明包裝,無須恐慌。”許青雲提醒,目前規定基因改造原料只要占最終產品總重量5%以上就應標示“基因改造”或“含基因改造”字樣。市面上非基改的包裝豆漿,常使用的標示有:“非基改黃豆”、“符合美國 USDA一級豆標準”、“加拿大安大略湖地區生產黃豆”、“IP認證”等,只要認明後購買都可安心食用。

今年6月1日起,政府更嚴格規定基因改造原料占最終產品總重量3% 以上就應標示“基因改造”或“含基因改造”字樣,更能確保民眾飲食安全。此外,民眾若欲了解更多基改黃豆資訊,可於http://goo.gl/g7Vs5K下載閱讀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編寫的“豆漿白皮書”。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