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深海魚類

【正見新聞網2017年06月26日】

尖吻平鮋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海域,生活深度為300米到1000米之間。這種魚數量豐富,被歸類為大洋魚類。它們具有卵胎生的習性,即在體內孕育受精卵,產出能自由活動的幼魚,而不是像其他大多數魚類那樣產下未受精的卵。

黑等鰭叉尾帶魚(Aphanopus carbo)是一種體型細長的掠食者,生活在180米到1700米深的水下。它的體表呈偏黑的黃銅色,口腔為黑色,能在捕獵時隱蔽自己。它們的獵物主要由甲殼動物、頭足類和小型魚類組成層。

大西洋狼魚(Anarhichas lupus)的上下頜具有4到6顆類似犬牙一樣的圓錐形牙齒,可以幫助它們捕食外殼堅硬的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棘皮動物。

在海洋中層帶下方是半深海帶,範圍是1000米到4000米水深,陽光到達不了這一區域。由於動物密度極低,缺少有營養的食物,因此許多魚類會通過減緩新陳代謝的方式來節省能量,它們往往有著無力的肌肉,柔軟而黏糊糊的身體

全世界海洋中有超過1300種海蜘蛛(pycnogonids),主要分布於地中海和加勒比海。和蜘蛛一樣,海蜘蛛也具有細長的腿,伸展開來可以覆蓋人的整個手掌。由於體型非常嬌小,海蜘蛛並不需要呼吸系統,而是利用滲透作用來獲得氧氣。它們利用延長的吻部來吸收無脊椎動物體內的營養物質。

大部分魚類的體色為黑色或紅色,這主要是為了避免被海洋中更大的掠食性魚類發現。大部分海洋生物棲息于海洋中層帶——又被稱為中層浮游區或黃昏區,位於海平面以下200米至1000米。

黑軟頜魚(Malacosteus niger)是一種小型的深海魚類,屬於軟頜魚屬。它們主要生活在500米水深以下,具有好幾組咽頭齒,可以幫助將獵物引導到食道。黑軟頜魚會利用鼻孔周圍的3個會發出光亮的誘餌來捕獵,毫無防備的獵物會被光亮吸引、靠近,進而在極短時間內被黑軟頜魚吞下。

鼠尾鱈科(Macrouridae)魚類是數量最為豐富的深海魚類類群之一。它們會組成密集的魚群,在600米到900米的水深活動,以蝦類、片腳類和漣蟲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皺鰓鯊(Chlamydoselachus anguineus)因其鰓間隔延長且被褶皺覆蓋而得名,所棲息的深度能達到將近1600米。這種鯊魚被稱為「活化石」,具有長而柔軟的身體,能蜷曲起來之後再發動攻擊。它們可以將獵物整個吞下,像細針一樣的牙齒成排排列,可以防止獵物逃脫。

背棘鰩(Raja clavata)生活在水深10米到60米的近岸海域,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大西洋,以螃蟹、蝦和小型魚類為食

按與魚體的比例來算,角高體金眼鯛(Anoplogaster cornuta)具有海洋魚類中最大的牙齒。它們也是棲息深度最深的魚類之一,在5000米水深都有發現,但更多時候是出現在200米到2000米之間。它們會在夜間游到較淺的深度進行捕獵。

姥鯊(Cetorhinus maximus)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魚類,僅次於鯨鯊。它們活動的範圍從海面到至少910米的深度。姥鯊是一種被動的捕食者,每小時能從多達1800噸海水中濾食浮遊動物、小型魚類和無脊椎動物。

釣鮟鱇(Lophius piscatorius)主要分布於歐洲海域,是北海漁民經常捕獲的一種魚類。它們生活在相對較淺的水域(深度800米至1000米),具有一個巨大的可擴張的胃,能整個吞下體型跟自身差不多的獵物。

大西洋銀鮫(Chimaera monstrosa)生活在40米到1660米的水深之間,具有一根毒性不是很強的棘刺,能導致令人痛苦的刺傷。它們是卵生性的深海魚類,長組成小群活動,捕食海床上的無脊椎動物。

?魚科(Echeneidae)魚類在頭頂上具有類似吸盤的器官,能通過開合來製造吸力,附著於大型海洋動物的體表。它們「搭便車」的對像包括海龜、翻車魨和多種鯊魚,甚至會附著在小船上。它們經常以大型動物吃剩的食物為食,也常常離開寄主獨自捕食。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