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北京故宮紫禁城

【正見新聞網2017年08月06日】

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營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現為故宮博物院的所在地。

北京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四周為寬52米的護城河。城牆高12米,底濃10米,頂濃6米至7米,由52米寬的護城河保護。有四門,正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神武門)。現玄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城牆高9.9米厚8.26米。

明朝初期有殿宇1630餘座,清朝乾隆時期有殿宇1800餘座,現存殿宇約2631座;紫禁城各宮殿樣式圖細畫至「寸」,自康熙起雷氏家族代代測量、繪製典藏到民國初年。相傳故宮共有9999.5座屋,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4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

故宮在辛亥革命之前被稱為「紫禁城」。它的名字來自「紫微星垣」,中國古代星像學家把天上的星星分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等。其中三垣指紫微星垣,太微星垣和天市星垣。紫微星垣居於正中,據傳皇天上帝的居所(紫宮)就在紫微星垣中,人間皇帝自稱「天子」便仿皇天上帝居所的名字用其「紫」字為紫禁城。故宮是以黃瓦、紅牆、金飾、白石構成的建築群。其中黃色琉璃瓦是天子的象徵。

紫禁城最初的建設投入工匠23萬人,民工士兵上百萬,前後延續了15年之久。

「紫禁城」這個名稱跟中國古代哲學與天文學有關。「紫」是指古代天文學中三垣中的紫微星垣,意思是正中央,也代表著紫禁城位處中國乃至世界的中央地位。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