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正法修煉的角度探秘端午節

浩正


【正見網2017年09月22日】

(1)端正陽之節點

一、端午節的真正由來與內涵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顧名即其「天人合一」的中華神傳文明真意:端正世間的陽氣之節點。   

在華夏正統紀年通用的天干地支中:黃曆的五月稱為「午月」,正是世間陽氣漸趨旺盛之際,對應到時令氣候上,正是夏季逐漸越來越熱之時;而在一天的十二個時辰中,午時(中午11點至13點)又是陽氣最旺盛的時期。同時,「午」與「五」同音,五在陽數中居正中。五,本身有「陰陽在天地之間交午」之意;而午,有「五月陰氣啎逆陽,冒地而出」之意;所以,端午節正好在黃曆的五月五日,又名重五節。

正因為在創世主給中華神州子民開創造就的生存體系裡,端午節時世間的陽氣與陰氣相逢,陽氣轉盛,陽剛正氣自動清理積鬱的污毒之物,殘餘的污毒氣外泄;「天時」對應「人和」,古文獻記載起碼從周代起,民間便盛行以蘭草湯沐浴、除毒之俗。流傳至後世,各地逐漸加入了更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菖蒲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等。同時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繫上五色絲線,象徵龍紋,以保安康。

因在華夏文明中,龍象徵陽,此時是世間陽氣轉盛之時節,故民間各地流傳以祭祀、龍舟競渡、向江河投祭品等等方式,祭祀主管江河湖海(因「地利」而異)之水的龍神。龍舟競渡時,眾人齊心協力在如雷鼓聲的鼓舞和調度下划槳,陽剛矯健的勁頭十足。

這些對天地神靈的祭拜活動,實質也是對創世造物主的頂禮和感恩。

二、歷史流傳過程中不斷豐富的文化內涵

現在,一提到端午節,很多人想當然的聯繫到屈原。事實上,在屈原出生的數百年前,這些端午節的民俗已在華夏大地流傳,只是在後世的流傳中,越來越多的加入了新的文化內涵。主要說法在漢地,按其年代順序大約如下:

春秋末年,伍子胥因奸臣構陷,被吳王夫差賜死。相傳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吳地之民哀悼文武雙全,一心忠君報國的伍子胥,從此以後,在這一天紛紛祭奠伍子胥。

戰國中後期,楚王不聽屈原的忠諫之言,反而貶謫了屈原。憂國憂民的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被秦軍攻占的噩耗後,萬念俱灰,投入了滾滾的汨羅江。從此,楚地的民眾也在端午節期間祭奠哀悼三閭大夫屈原。

在唐朝時,仍局限在楚地。

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的傳說,則頗有傳奇色彩。曹娥的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此外,在苗、瑤、畲等少數民族中,端午節有祭祀遠古盤瓠王的說法。......等等......

中國周邊地域,歷史上受中華神傳文明的薰陶,一些國家也流傳著過端午節的習俗。

三、中共別有用心的宣傳、篡改和利用

中共邪黨竊權後,瘋狂的破壞中華神傳文明,想盡辦法割裂篡改傳統節日中的神傳內涵。中共宣揚「無神論」,自然容不得端午節中祭祀龍神的行為,也詆毀民間驅邪、消毒和避疫的風俗為「封建迷信」,或輕描淡寫為民間習俗。縱使如此,在當下中國遍及大江南北的端午節風俗中,東起閩浙蘇,西到雲川貴,中部的兩湖等地,南到台灣廣東海南,乃至北部的山陝甚至東北等地,或單獨的祭祀龍神儀式,或龍舟競渡期間的祭祀龍神儀式,請道士或僧侶作法事,仍廣為傳承。與民間的驅邪消毒習俗,同是端午節的主要民俗。

中共邪黨在混淆「愛國」和「愛黨」概念的同時,發現宣揚屈原的愛國情懷非常利於強化其統治,為了達到奴役、控制和操縱更多中國人思想的目地,歪曲了屈原投江報國的更深內涵,片面粗簡的強調盲目的所謂「為國」(實質是為達到「為黨」)而死的精神,其根本是為了鼓動操控更多的中國人,在混淆了的「愛國」和「愛黨」概念下,為共產邪黨去賣命、去獻身。共產邪黨出於其不可告人的險惡用心和目地,極力進行的斷章取義、以偏概全的端午節文化宣傳,恰恰從根本上玷污了歷史上屈原追求高潔、懷瑾握瑜、不與腐敗勢力並立的精神。
    
然而,關於端午節,關於屈原,從非常宏大高深的層面來看,宇宙中高層舊勢力對此所作的一切安排,遠遠沒有這麼簡單。常人中的智者,也能覺察到一個問題:端午節單一宣揚屈原投江報國的行為,潛移默化中易於將民族精神導向與「陽剛」正好相反的「柔和」。

四、舊勢力在端陽節點上設置的「陰陽反背」關卡

前文已經探討過,在創世主給中華神州子民開創造就的生存體系裡,端午節是天地間陽氣大盛、昂揚興起的一個節點。

舊勢力為了達到左右宇宙正法的目地,在漫長的歷史中做了非常宏雜而細緻的安排,其中之一就是推動安排末法時,中國社會人間狀態全面走向「陰盛陽衰」(在其中還有舊勢力安排的,以偏離法後敗壞的低層陰性特點,取代更高層貫穿下來的「正陰」)和「陰陽反背」。尤其在近幾年,這種社會亂象有愈演愈烈之勢。

舊勢力安排的這種運行機制,一關鍵基點如附體般隱藏附著在「端午節」上。由這種機制產生的因素,幾乎隱藏附著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表層思想意識上,形成了相當龐大的一個場。

要揭開舊勢力的這種安排,必需從周朝天體體系及在世間的演繹談起。

(1)楚國天體體系的特點

在中華文明中,龍象徵陽,鳳象徵陰。

在人間的歷史中,周朝可以分為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

周成王時分封的諸侯楚國,最早的所在地是丹江邊的「丹陽」,楚國最早的都城也稱為「丹陽」。楚人猶其崇拜鳳凰,與楚國的發源地丹江旁的丹陽,一起完整體現了「丹鳳朝陽」的特色。這正是楚國對應的高層天體體系特點,在人間的反應。

因為在楚國天體體系所從屬的更龐大天體體系範疇內,楚國天體體系整體上呈現出「陰」的屬性。而在楚國天體體系自身範圍內,又自有陰陽,自成一家,陰中含陽。比如考古出土的楚國典型文物——「虎座鳳鳥漆木架懸鼓」的藝術特色(雙鳳擎陽造型),較完整的體現了這種「陰中含陽」的特點。

古書上記載西周將亡時,有童謠「月將升,日將沒」;之後周幽王失國,周王室東遷,中國歷史走入春秋戰國時代。楚國從春秋開始迅速崛起,發展成當時的幾大強國之一;

《左傳》中記載晉楚鄢陵之戰前,晉將魏錡做夢射中明月,晉中軍元帥欒書解夢「周天子同姓諸侯國為日,異姓諸侯國為月。射月而中,必定指楚君。」之後的交戰中,魏錡果然一箭射中了楚共王的一隻眼睛;

這些歷史演繹,也折射出楚國天體體系在所從屬的更龐大天體體系中,整體上呈現出「陰」的屬性。

(2)舊勢力對屈原宿命的安排

歷史上,屈原是個修道人,修到了一定的程度,在苦難的逆境中仍展現出很多高貴的品格。他的一些《楚辭》作品,描述的都是天目所見另外空間的場景。後忠心進言反被楚王流放。其實從修煉的角度看,這是給他提供修到更高境界的環境,苦難和磨難都加重了。

屈原在流放途中,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被秦軍攻占的消息後,心力交瘁。在屈原的名作《漁父》中,那位駕小舟而來的漁父,點化他後看他仍未悟到,臨走歌曰: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其實還是在點化他:環境更差、磨難加重(滄浪之水濁兮),你正好可以往更高層修行,連最後殘餘的不足都修去(可以濯吾足)。

可是在舊勢力的左右與安排下,屈原只能投江結束修行(如果能修行突破到更高境界,也可以用同樣的表面形式來給人間留下此文化)。

如此一來,在屈原留給後世、帶有強烈的楚文化飛揚飄逸特點的《楚辭》作品中,呈現的是陰柔之美,而楚國天體體系「陰中含陽」的陽剛之質,就非常不足。比如用「香草美人」來形容男性,顯得過於柔美。同時,屈原的《楚辭》中人心和人情的因素較重。由於屈原本人境界和層次的限制,他無法完全理解更高境界生命在世間演繹的文化,沒有保持本應有的敬畏,反而將他對先聖的困惑甚至疑惑流露在作品中,比如《天問》。這樣一來,《楚辭》的一些句子顯得過於輕狂,這些都違背了「雅正」的基本要求(本來有飛揚飄逸特質的生命,偏離法後就很容易表現出「相對認知有限卻自大而輕狂」)。

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舊勢力也利用《楚辭》中的一些詩句,注入了它們安排的因素,在文學藝術領域有意引導安排後世一些文人寫出的作品走向「陰陽反背」。

(3)舊勢力在「端陽節點」混亂陰陽位次

前文已經探討了楚文化總體上屬於「陰」的屬性,又自有陰陽,「陰中含陽」,在其自身體系內自成一家,非常有獨特獨到之處。

而舊勢力為了卡住造物主給神州子民創造的生存體系中,「天-地-人」循環機制中陽氣轉盛、昂揚興起的「端陽節點」,採用了混亂陰陽位次的手段;體現在世間,就是割裂更高的神傳內涵,讓展現「陰」性特質的楚文化占據了端午節風俗的主要位置,並在其中建立了舊勢力需要的機制,附著了大量舊勢力有意安排的因素,以此「陰」來卡住更龐大體系「陽」性的發揮,卡著人世間的表層循環體系,阻擋著陽剛正氣的作用,也卡住世人陽剛之氣與天地系統的循環交互。

同時,通過世人的意識和行為,在幾乎每個中國人的表層思想內,都注入了舊勢力安排的因素。目前,在世間,已經形成了非常龐大的場。

舊勢力的這種安排與其它龐雜安排合在一起,直接引導安排中國社會在末法時呈現出「陰陽反背」的亂象,這幾年,更是極力推動這種「陰陽反背」的敗壞亂象。在中國國內的服飾領域,中共邪黨控制的媒體上,各種歌舞節目中,表現的尤其明顯突出。

舊勢力這種安排的根本機制和基點,都隱藏附著在「端午節(端陽節)」上。宇宙正法中,現在到了要觸及和處理舊勢力這種安排的時刻,因此要把它連根挖起,先曝光出來。

後記:

屈原文化的演繹,無論世人如何評價,表現如何紛雜,在高層看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修道人受不了磨難,人心又太重而自殺。

明慧網上的文章中,竟然確實有同修想起了自殺的屈原,而不願再承受苦難,選擇自殺。

舊勢力對屈原及相關文化的利用,最陰險的用意在於:修煉人,承受不住更大的魔難而自殺,以人表面的「愛國主義」精緻包裝後,還特意安排世人在「端陽節」來大肆紀念,更是惡毒詭譎,流露出的不僅是想擾斷世間的陽剛正氣。

神傳文化中純正的人理和法理是上下貫穿的,但幾千年來人的表面形成的「人理」,有的只是觀念形成的「假理」,必須要在法上才能歸正,才能「去偽存真」。

此文是在慈悲偉大的師尊特意開示下,自己從大法中悟到的一些,法中還有更高更深的內涵,還請同修們慈悲指正。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