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17年09月30日】
2017年9月29日晚間,神韻交響樂團台灣巡演來到第9個城市--台南市。「安可現象」在神韻交響樂團來台的第11場演出繼續延燒;來自神韻的德音雅樂,以及爆滿觀眾的掌聲雷動與三首安可呼喚,直到散場都還在台南文化中心演藝廳內激盪與迴響。
指揮今天又帶給樂迷們什麼驚喜呢?在安可曲中有一小段,米蘭‧納切夫手中的指揮棒已「遊刃有餘」到不需要指揮了,整個樂團「自動」演奏!而一再呼喊「Encore」聲之熱烈,讓納切夫一時之間還變成一個沉思者雕像,仿佛在思考「熱情到這種程度,我到底該選哪一首啊!」最後連台上音樂家們都笑了。
大提琴教師讚頌:萬能之神用音樂啟示人間
音樂工作室負責人、大小提琴教師韋紀妤也萬分感動地說:「這是天上的音樂啊!我整個身體的細胞都被活化了!」
「今天一直聽,身體一直有電流通過的那種感覺,從心理影響到生理的感受。」韋紀妤進一步說出她的深層體會,「因為萬能的神,都是無形無象,我們人類就是比較愚昧,要看到有形有象的才能去感受到,所以祂(萬能的神)是用神韻音樂,來展現祂的美好,把祂的和善帶給我們,透過音樂告訴我們。」
「我覺得神韻交響樂團就是天地之間的代言者,是天地之間萬能之神的一個完整的主體,藝術總監就是上帝的大腦、上帝的思維,指揮就是上帝的那隻手,其他的團員就好像上帝的各個器官,各聲部之間的調和,代表天地之間,萬事萬物各方面的調和。」韋紀妤說,她感受到完整的宇宙,在樂曲裡面呈現,所以神韻交響樂團,給人的感覺是如此的洪大和壯觀。
五千文明為底蘊 展現深層精神內涵
韋紀妤讚揚神韻交響樂有別於一般的交響樂,「她把我們中國人五千年的文化,整個融入在音樂裡面,讓人感受很深,這是很難得的。」她說,「西方音樂,作曲家往往就是把自己生活的經驗,對於人生的希望、或者是振奮,放在他的交響曲裡面,是在表現作曲家他本身的生活體現。」
「可是神韻交響樂的藝術總監,他在作曲方面,或者說在配樂方面,已經不是他個人的立場,他已經把中華五千年來傳統的文化和所有的倫理道德,比如說孔孟之道、儒家思想、道家講的無為而為,甚至包括各宗各教,都放在音樂當中。」
她讚嘆:「因為音樂無國界,藝術總監用這世界共通的語言,把豐厚的中華文化展現出來。我覺得這非常厲害,這就是神韻音樂裡面帶給大家最不同的地方。」她舉例,「就像柔情似水的二胡,還有琵琶跳躍的音色,都有我們中國人更深沉的內涵精神層面,藝術總監用我們聽得到的有形音樂,把無形的那個精神帶出來,是非常難得的。」
王者交會不爭鋒 協和共譜美好莊嚴
韋紀妤也體會到,神韻交響樂將中西樂器做到完美的結合,裡面蘊含更深層的啟示。她說,《神之韻》這首曲子就好像王者的交會:「『二胡』是國樂中的翹楚,是國樂的王者樂器,『小提琴』就是西樂裡面的翹楚,是西樂裡面的王者樂器,神韻交響樂把這兩個平常『王不見王』的樂器,非常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中西合璧又不針鋒相對,那個諧和是很難能可貴的。」
她強調這樣的諧和是源自於藝術總監的安排,「藝術總監在譜曲上面,非常用心,因為兩個都屬於高音域的樂器,可是卻不是說『誰比較厲害』或『誰今天比較厲害』,她們好像互相去讚美對方,『你很棒』『其實你也很棒」』,互相欣賞的那個角度,好像是在說『你陪襯我,我陪襯你,然後我們共同譜出一曲』,這樣融合出交織出的神韻音樂,真正能展現天界的那種美麗跟莊嚴。」體會到這層含意,讓韋紀妤「心裡真有莫大的感動!」
她進一步說,中西樂器這樣的諧和交融,其實也帶給人世間許多啟示,「現在國與國之間,或政黨與政黨之間,都是為自己嘛,完全不把眾生利益放在心裡,我覺得這就好像兩個王者相爭。」她說如果能學習神韻交響樂的精神,互相陪襯,相互譜出美好,展現王者之間的諧和,才能真正利益眾生。
《梅花》一曲喚醒華人 五千文明勿忘本
女高音歌唱家的一曲《梅花》,也讓韋紀妤感受深刻,「女高音,真是震撼,她唱的就是我們國花!讓我們覺得華人還是真的不能忘本,五千年的文化,其實我覺得蠻重要的,可是我覺得現在的孩子,或許下一代、或者教育,已經慢慢的不再講倫理道德了。」
「所以這首歌有『喚醒』的作用,她在幫我們複習,去思考我們的民族根本,不然下一代,包括我們自己,可能就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只想到過好生活,比較沒有顧到精神層面,或者顧到國家社會。因為現在的人好像就是只想自己的利益,沒有想到整個全人類的(課題),包括地球的問題。」她說。
所以她認為從音樂展現的五千文明,以及歌唱家唱的《梅花》,對教育也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音樂教育來講,啟發的就不只是我們把譜面上表面的技巧或者是練習的音符教給孩子,我們可以更深遠的讓孩子了解,其實文化那才是我們要透過音樂,包括透過藝術代代傳承下去的。」
指揮如神來之手 揮出天地間愛的樂章
韋紀妤推崇指揮米蘭.納契夫是整個樂團的靈魂,「指揮就像是神創之人、神來之手,他是外國人,他卻可以把中國五聲音階,我們中國人的美德,那種堅忍不拔、那種謙遜的氣質,把她表現出來,我覺得真的很厲害!」
她說,「黃河、長江在五千年來,源源不絕的孕育了多少人?這其中有大地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愛,我覺得這個指揮,把中國人的這個感覺,掌握的很好,他完全掌握了中華文化精神,然後呈現出來,這是非常困難的。」
韋紀妤以自己學音樂的歷程說明,「我學大提琴,中學時曾學國樂,在演奏長江三峽的時候,國樂老師曾說你們要去看過長江三峽,才能體會那種奔騰壯闊,而我們只能用想像的。」她說,「這位米蘭指揮,他也許沒有親眼看過長江,也不知道長江跟黃河對於中國人是怎麼樣的影響深遠,可是他卻能把中國人對於大地的情感,對於民族的情感,放在神韻的音樂裡面。」她讚嘆:「他就是上帝的那隻手!神來之手!」
樂團如神的主體 展現宇宙諧和祥和
韋紀妤提到,「整個神韻交響樂團,就如同天地之間,神的一個完整的主體,藝術總監D.F.先生就是神的思維,因為萬能之神很多想法,就是在神韻音樂當中,完整的呈現。」
「你看他們各聲部跟聲部(之間),調和得很好,就好像我們的免疫系統,我們的自律神經,它調和的非常好,因為調和不好,人就會生病。」
她強調:「我們聽這個音樂,已經超脫出我們只是聽一首好聽的音樂,她已經照顧到我們『精神層面』的部分,就好像走過大周天、小周天,然後進到我們生活當中的十方各界嘛,然後今天就是整個濃縮在台南文化中心這個90分鐘的音樂當中,然後對我們有形有象的萬物萬靈,去做一個啟發。」
「我覺得祂是用音樂,來展現祂的美好,把祂的和善帶給我們,透過音樂告訴我們,告訴我們儘量往良善去做,那我們就是在這方面去帶動社會,去做一股善的循環,把這不好的世道,不好的世風去把它做一個扭轉。」她娓娓說道。
宇宙與人類對話 人對天地應有愛敬
韋紀妤說,神韻交響樂中的所有作曲者都非常用心,「他們非常用心,用二胡的特色跟柔和的音質,把中國人那種很深遠的情感,對於土地的熱愛,對於敬老尊賢、對於天地之間的那種尊敬的心境,把她帶入到音樂當中。」
「她用比較平和、平易近人的方式來告訴我們,對大地、對天地之間該要有的情感,我覺得這個非常難得,在我們一般的交響樂跟西樂是聽不到的。」她強調:「她(神韻交響樂)不完全只是技術上的呈現,那是更深沉,是情感還有精神層面的表現。」
韋紀妤還體會到,既然神韻音樂展現天界的美好,對人間也是一個啟示,「我覺得天界其實也可以在人間,我們可以去做一個實現,可是就是端看每個人的心理,看你願不願意先去改變自己,找回良善的氣質,良善的本性,再進而改善別人,然後在社會上形成一個善的循環。」她說神韻交響樂就像為社會注入一股清流,「讓我們的人間,可以處處看到美好,處處看到蓮花。」
神韻音樂的力量 勝過人間戰爭炮彈
韋紀妤說,神韻音樂的力量無比強大,「在非常忙碌而且混亂的社會裡面,真的帶來一股祥和之氣,就是在這個紛亂的世道當中,注入一股溫暖的清流。其實神韻音樂發展出來的情感是有力量的,那股力量在無形當中可以一直呈現。」
她強調:「她不是非常激昂,或是激烈的音樂,但她是有法力的!能平靜我們內心,力量很大,帶來的是源源不絕的感動,那種感動源源不絕地湧現在我們心中,那種感動我覺得比戰爭,比炮彈來的更有力量!」
韋紀妤最後滿懷感謝地說:「謝謝神韻交響樂,流瀉完美無瑕的音樂,今晚引我入太虛,與宇宙產生對話與共鳴,謝謝神韻交響樂團所做的一切,我非常感謝。」
銀行業主管:啟發人性達到「神之韻」的境界
神韻交響樂團2017年9月29日晚上在台南的演出不僅氣氛熱絡,銀行業主管李崇偉體悟更超越「好聽」、「好棒」的層次。他深刻地表示,神韻啟迪人的神性,如果推而廣之,能讓國家社會、以至全世界走上正的循環,越來越好。
首次聆聽神韻交響樂團的李崇偉覺得驚為天人,他形容:「我看到的是一場融合中西文化與中西演奏者、透過中西方的樂器,展現完美結合的一場音樂會。聽眾仿佛坐時光機,進入一場古今中外、人文藝術的時光之旅。」
這種東西方的融會具體體現在指揮米蘭.納切夫「行雲流水的指揮當中」,李崇偉讚嘆地表示:「指揮handle(掌握)整個演奏,讓每個演奏者,包括西方人、台灣人、東方人,讓這個音樂橫跨人文、民族、性別……達到一個互相溝通的境界。我覺得這很難、很難!」
融會東西方文化
「真的要融會貫通(東西方文化)的人才能編出這樣的曲子!」李崇偉表示,用心體驗,就可了解結合中西方樂器的難度。
他描述,那是「真善美的境界,以那樣的境界去聽,才算聽得懂」,否則就當普通音樂一樣聽過去了。
李崇偉進一步解釋:「同樣的曲,如果只用西方的樂器演奏,會少了神韻、少了東方的味道。東西方樂器的融合、交接,有著『完美』的意涵。換句話說,如果單純用東方的樂器演奏不出來這樣,如果只有西方樂器也演奏不出來,她只有在東西方融合的時候才能感受得到。」
「感謝藝術總監D.F.先生對整個世界做出這樣的貢獻,因為這樣的貢獻是很難的」,有深刻體悟的李崇偉說:「一般作曲家或許能融合,達到達人的境界,但藝術總監還要再融合東西方的樂器跟人文。編曲體現了他的用心,用心編那個曲,和一般作曲家有層次的差別。」
「神之韻」的境界
用心聆聽編曲,配合節目冊的說明,李崇偉更加體會這些作品背後的內涵。「比如用《敦煌》的曲子,整個起承轉合的安排,力道的加強,又搭配流利的指揮,能夠讓人心有同感,讓人很感動,」李崇偉娓娓道來:「所以這樣慢慢聽,如果你持續聽,大概可以讓人性提升到神性的境界。」
李崇偉特別藉用曲目《神之韻》的名字形容:「她會激發起人性的真善美,到達『神之韻』那樣神韻的境界。就是啟發人心最大的一個啟發點!」
改變人心 淨化社會
李崇偉深有感觸地表示,在宗教中所說「五濁惡世」或亂世的階段,「需要這種清新的、有正能量的音樂來洗滌人的心靈。唯有每個人的心靈都淨化、每個人都向善,心都向善,整個社會才會慢慢的改善,因為這會一個正向循環。」
淨化社會的效應可能從個人、或家庭開始,點線面地擴展,李崇偉舉例說:「政治人物聽到、有權的人聽到,他能夠去改變,去做更多對社會大眾有益的政策,台灣或整個社會、以至全球,就會慢慢好起來,向上提升。」
「這是一個好音樂」,他補充 ,雖然不是每個人聽到就能做那麼好的事,但她有潛移默化的效果,能起到引導的作用。
歌唱家「心境有多大」?
男、女歌唱家嘹亮、中氣十足的歌聲震撼了李崇偉,「要怎麼樣學習才能達到那樣成功的境界? !」他提了個大哉問。
「歌唱家的肺活量有多大?心量是有多大?他(她)的聲量這麼大,竟然能用丹田的力量發出那麼大的力量,也不是很普通人做得到的。」李崇偉感到不可思議地想:「我要怎麼能夠做到他那樣子?是要什麼天賦?還是後天有什麼學習?他沒有用麥克風,可是他力量可以傳導到整個周遭,我覺得很很感動!」
他還表示,《梅花》一曲因為是國語,在整個融合東西方文化的演出中特別突出,女高音歌唱家的穿透力,加上國語的力量,讓台灣人更有感受。
安可曲看見人性互動
除了神性,李崇偉細膩地觀察到,最後的幾首安可曲展現了神韻交響樂團人性的一面。
當《敦煌》一曲奏罷,潮水般的掌聲迴蕩在演藝廳,然後漸漸有觀眾合著拍子,高喊安可。
應觀眾要求,指揮納切夫先生帶來第一首安可曲,這時他俏皮地靠在指揮台上「休息」,不給予任何指示,但音樂家們的表現絲毫不差,展現整個團隊的高超默契。
第一首安可曲後,更多觀眾起立鼓掌、歡呼,幾次全體謝幕後,觀眾仍不願離去,納切夫再度指揮棒一點、示意團員坐下,不過他沒有馬上演奏,而是手支著頭,擺了一個「沉思者」的姿勢,像在思考要演奏哪一首好,忽然靈感一來,演奏了迷你版的《台灣原住民舞曲》。
這首阿美族舞曲節奏歡快,納切夫邀請並指揮所有觀眾一起以掌聲相和,台下台下融成一片,氣氛達到最高點。李崇偉說,他第二次開始站起來,指揮家也對觀眾的回饋做出應,這一來一往中,他看到人性的互動。
「非常完美!」李崇偉以這四個字總結聽神韻音樂的心情。「這是一個能夠讓聽眾體驗到『神之韻味』的演奏」,他還承諾,要把這樣好的音樂推薦給更多人,傳遞更多正向的能量。
小提琴老師:編制齊全大樂團 原音觸動心弦
台南讚美樂器負責人、小提琴老師張美德二度聆賞神韻交響樂團的演出,會後,他娓娓道出內心滿滿的感動。
編制齊全的大樂團
「有機會聽到這麼多人的神韻交響樂團的演出,非常的感動!」張美德說:「神韻交響樂團達到八十幾人,編制非常齊全,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對於表現張力這個變化來說,可說是遊刃有餘。」
他接著說:「一般交響樂團比較弱的地方,是中音和低音樂器不足,而神韻交響樂團的中音樂器,像法國號就使用到四支,低音大提琴使用到六、七支,對整個樂團的表現張力來講,可以說是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因此,對於指揮所要求的音響效果,都會達到最好的。
頂尖指揮家 米蘭.納切夫
張美德推崇指揮家米蘭.納切夫的專業,他說:「他的指揮動作非常精煉,可能是歐洲指揮家的風格,乾淨俐落。其間雖然有一些看似耍帥的動作,卻出於自然,不是故意展現個人的魅力或者是想要討好觀眾,反而非常的適當,對於他的指揮風格是有加分的效果。」
學生時期曾經帶過樂團,張美德很了解指揮的能耐。他指出,一個人指揮十三個曲目,對精神、體力而言,是一個滿大的負荷。不過,他發現米蘭.納切夫不但沒有疲倦的感覺,反而增加了三首安可曲。「這位指揮家除了有專業的技巧之外,還有他對於音樂的豐富熱情,才有精神與體力支撐全場十六首的付出。」
他繼續說:「一般來講,指揮帶個三到四首,大概就已經筋疲力盡了,因為每帶一首曲子,幾乎要把那一首曲子背下來。不同的曲子,有不同的風格,要融入這些表現風格,的確是需要很大的精神跟體力。所以,一場交響樂很少只由一位指揮家,從頭指揮到尾。」他表示,多數交響樂團演出,一場大概是三、四首大型的曲子,加上一些小重奏之類的。
原音共鳴觸動心弦
此外,張美德認為,神韻演出的最大特色之一是「沒有使用收音效果,直接就是樂器本身所發出來的音色。」他解釋:「一般一些樂器的演奏聲音太小,會使用收音設備加以輔助,可是透過這些音響所播放出來的音色,其實會有點失真。」
什麼是原音?「就像管樂會聽到一些金屬的聲音,弦樂則聽到一些木頭本身共鳴的聲音。這些共鳴的聲音在空中交互,傳到我們耳朵的時候,就會非常的感動。如果透過麥克風收音,這些共鳴就會消失。」張美德細緻地分析:「最大差別就在原音聽起來比較潤,而喇叭出來的聲音比較硬。」
曲目安排豐富多變
很多人聽西洋交響樂會覺得冗長,不感興趣,可是神韻交響樂的現場聽眾卻神采奕奕,安可聲不斷。張美德說:「除了節目的安排非常完美,也非常洽當外,中國樂器的加入,讓交響樂有很多不同的變化,更豐富,而且還有小提琴協奏、二胡協奏、有美聲、中國曲風、古典樂曲等不同類型的演出。」
節目《輕騎兵序曲 》讓張美德印象最深刻,他表示,這首曲子最能夠表現出指揮的功力,因為在管樂、弦樂和打擊部分都相當的平均,而且張力變化也很大,高潮起伏。
「指揮家米蘭.納切夫處理得非常好,嘹亮的時候令人精神振奮,低鳴的時候觸動內心共鳴。坐在我隔壁的小姐一邊聽一邊跟著點頭打節奏。我想她一定非常喜歡,我個人也是非常喜歡。」
最後,他建議聽眾在聆賞交響樂時,多留意中低音部分,一定有更多的感受。「旋律大部分是小提琴負責的,為甚麼會這麼好聽呢?是因為有低音跟中音在後面烘托,否則小提琴聲音會顯得很乾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