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舞文學賞析:漢賦.觀舞賦

仰岳


【正見網2018年01月06日】

昔客有觀舞於淮南者,美而賦之,曰[1] ︰

音樂陳兮旨酒施,擊靈鼓兮吹參差[2] 。叛淫衍兮漫陸離[3] 。於是飲者皆醉,日亦既昃[4] 。美人興而將舞,乃修容而改襲[5] 。襲羅縠而雜錯,申綢繆以自飾[6] 。拊者啾其齊列,般鼓煥以駢羅[7] 。抗修袖以翳面兮,展清聲而長歌[8] 。歌曰:「驚雄逝兮孤雌翔,臨歸風兮思故鄉。[9] 」搦纖腰而互折;嬛傾倚兮低昂[10] 。增芙蓉之紅花兮,光的皪以發揚[11] 。騰嫮目以顧眄,盼爛爛以流光[12] 。連翩駱驛,乍續乍絕[13] 。裾似飛燕,袖如回雪[14] 。徘徊相侔[15]。

提若霆震,閃若電滅[16] 。蹇兮宕往,彳兮中輒[17] 。於是粉黛施兮玉質粲,珠簪挺兮緇發亂[18] 。然後整笄攬發,被纖垂縈[19] 。同服駢奏,合體齊聲[20] 。進退無差,若影追形[21] 。歷七盤而蹝躡[22] 。含清哇而吟詠,若離鴻鳴姑邪[23] 。既娛心以悅目[24] 。

且夫九德之歌,九韶之舞,化如凱風,澤譬時雨[25] 。移風易俗,混一齊楚[26] 。以祀則神祇來格,以饗則賓主樂胥[27] 。方之於此,孰者為優[28] ?

參考注釋

[1]淮南:淮南王劉安,漢高祖劉邦之孫。喜好讀書治學,門下士人甚眾,集眾人之力撰寫《淮南鴻烈》一書,此書含有大量的樂舞論述,為中國學術及文化史上之重要文獻。劉安本人極好修道,《漢書》記載劉安謀反被殺,但也有記載他是得道白日飛升。

《藝文類聚‧卷第七十八‧靈異部上‧仙道》:「漢淮南王劉安,言神仙黃白之事,名為『鴻寶萬畢』三卷;論變化之道,於是八公乃詣王,授丹經及三十六水方。俗傳安之臨仙去,余藥器在庭中,雞犬舐之,皆得飛升。」

[2]靈鼓:六面鼓。《周禮‧地官‧鼓人》:「以靈鼓鼓社祭。」 鄭玄 註:「靈鼓,六面鼓也。」參差:樂器洞簫。也有一說即玉笙,相傳為舜帝所造。《楚辭‧九歌‧湘君》:「吹參差兮誰思?」

[3]淫衍: 意為放蕩,泛溢貌。嵇康《琴賦》:「紛淋浪以流離,奐淫衍而優渥。」陸離: 光彩絢麗,美好貌。《楚辭‧招魂》:「長發曼鬋,艷陸離些。」此二句形容音樂、舞隊表演的盛況。

[4]昃: 音zè,太陽偏西,日過正午。

[5]修容:修飾儀容。改襲:多換上一件衣服,一作「改服」。《玉篇》:重衣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於是歷吉日以齋戒,襲朝服,乘法駕,建華旗,鳴玉鸞,游於六藝之囿。

[6]羅縠,音luó hú, 一種柔細的絲織衣物。《燕丹子》卷下:羅縠單衣,可掣而絕;八尺屏風,可超而越。申:加上。綢繆:這裡指情意殷切的樣貌。元 張昱《醉題》詩:情在綢繆歌《白薴》,心同慷慨贈青萍。

[7]拊:擊打。啾:眾人的聲音。般鼓: 盤鼓。應指《七盤舞》,為漢代用於舞蹈伴奏的一種鼓曲,地上放置七盤,鼓置於舞師足下,足踏鼓,鼓聲以作舞蹈時之節拍。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歷盤鼓,煥繽紛,長裾隨風,悲歌入雲。」 趙幼文 校註:「盤鼓,漢魏《七盤舞》。」駢羅:隊伍整齊並列。

[8]抗:舉。修袖:舞衣之長袖。翳面:遮其面容,為一種樂舞之動作。南朝宋顏延之《七繹》:「抗妍歌以跕躍,揚輕袖而翳面。」清聲:清亮的聲音。漢揚雄《太玄賦》:「聽素女之清聲,觀宓妃之妙曲。」

[9]驚雄:受到驚嚇的雄鳥。歸風:吹向故鄉之風。晉 陸機 《悲哉行》:「願托歸風響,寄言遺所欽。」

[10]搦nuò:按著。嬛xuān 形容女子舞蹈動作軟弱柔美貌。《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子虛賦:「柔橈嬛嬛。」傾倚: 傾斜,歪斜。

[11]芙蓉:荷花的別稱,也多用來形容美麗的女子。的皪:鮮明狀態。

[12]嫮hù :美好。《張衡‧七辨》:西施之徒,咨容修嫮。顧眄:回視;斜視。三國魏曹植《美女篇》:「顧眄遺光彩,長嘯氣若蘭。」盼:眼睛黑白分明的樣子。爛爛:光芒閃耀貌。

[13]連翩:接連。駱驛:不絕的樣子。乍:忽然。

[14]裾:舞裙下襬。回雪: 形容女子舞姿的輕盈優美。唐 白居易《楊柳枝二十韻》:「身輕委回雪,羅薄透凝脂。」

[15]相侔:與徘徊同義,意指舞步來回走動。

[16]提:抬高、領著,一種舞蹈動作。霆震:雷霆震動。閃:避開,一種舞蹈動作。

[17]蹇:跛腳、行動不便,這裡指一種起伏的舞步。宕:迴蕩。  彳chì:舞步中的小步,或慢慢走,走走停停的樣子。輒:停止,靜止不動。

[18]施:脂粉脫落。粉黛: 泛指婦女塗飾的顏料。《後漢書‧卷六六‧陳蕃傳》:「而采女數千,食肉衣綺,脂油粉黛,不可貲計。」玉質:肌膚如玉。粲:白的狀態。珠簪:綴珠之簪。挺:突出。緇:烏黑。

[19]笄:古代的一種簪子,用來插住挽起的頭髮。纖:細帛。縈: 圍繞、纏繞。

[20]同服:同樣服裝。駢奏:並進。合體齊聲:二人一起高聲歌唱。

[21]進退無差,若影追形:形容舞步進退無差錯,如同影子追著人形。

[22]七盤: 古樂舞名。在地上排七個盤,舞師穿長袖舞衣,在盤的周圍或盤上舞蹈。蹝:小鞋子。躡:小步踩、踏。

[23]哇:諂聲也,靡曼的樂聲。離鴻: 失群的雁,離散的雁。晉 潘岳《笙賦》:「夫其悽戾辛酸,嚶嚶關關,若離鴻之鳴子也。」姑邪:可指姑洗,樂律名。古樂分十二律,陰陽各六,第五為姑洗。也有學者認為是指姑瑤山: 傳說中,姑瑤山乃炎帝少女瑤姬夭亡託身瑤草成神之處。

[24]娛心、悅目: 使心情愉快,耳目舒暢。

[25]九德之歌: 亦稱九歌,為歌頌大禹之歌。九韶:舜時樂曲名,《周禮‧春官‧大司樂》:九德之歌,《九韶》之舞。凱風: 和暖的風,指南風: 《詩‧邶風‧凱風》:「凱風自南, 吹彼棘心。」澤譬:如同。時雨:及時雨、陣雨。

[26]混一齊楚:融合南北風俗。

[27]來格: 來臨;到來。《書‧益稷》:「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孔傳:「此舜廟堂之樂,民悅其化,神歆其祀,禮備樂和,故以祖考來至明之。」樂胥: 喜樂。

[28]方之於此:二者互相比較。

參考語譯

從前有位在淮南王劉安那裡觀看舞蹈的賓客,他讚美舞蹈並作了這篇賦來歌頌,說:

樂隊已就緒,席間已斟滿了美酒。擊打著六面鼓,吹奏著洞簫。就伴隨著奔放、絢麗的樂聲,這時飲酒的賓客們都醉了,太陽也已過了正午時刻。美麗的女子們站起身來準備跳舞,她們化上了妝並多換了件衣服。他們穿著顏色間雜的絲織華服,以情意殷切的樣貌裝扮著自己。樂手們擊打著樂器同時整好了隊形,也將盤鼓並列擺放在地上。

女子舉起長袖遮蔽了面容,展開清亮的歌喉放聲高唱。歌辭中說道:「受驚的雄鳥離別遠去啊,雌鳥就此孤獨的迴翔,臨著吹向家鄉的風,更增添了思鄉之情。」舞師們手按著纖纖細腰,開始做折腰的動作。輕軟的腰身看來傾斜著,忽低忽高。

舞師們臉上仿佛增添了芙蓉花的紅色,顯得容光煥發、神采飛揚。美目轉動著左顧右盼,明亮的雙眼閃耀著猶如月光。輕快優美的舞姿婀娜連翩不絕,時斷時續,一會快步一會又似停步。迴旋飛揚的舞裙就像飛燕,衣袖輕盈優美就像雪花飄飄。舞步不斷地往返來回。

提起腳來跳著如雷霆般迅猛震盪,避開時如閃電般快速離去。起伏的舞步來迴蕩漾,細碎的小步走走停停又突然靜止不動。舞師臉上的脂粉因舞動而脫落,露出潔白如玉的肌膚,頭上鑲珠的髮簪突出,烏黑的長髮也顯得凌亂。這時她們重新整理髮簪,梳理頭髮,在披散的長髮上重新纏繞好掛飾。一同穿著一樣的服裝跳舞、奏樂,齊聲歌唱。舞步進退整齊如一毫無差錯,就像影子緊隨身形。舞師穿著小舞鞋在地上的七個盤鼓上跳舞,隨著靡曼的樂聲朗誦詩歌,好似孤獨的鴻鳥在姑邪山上鳴唱。(也可解釋為:好似孤獨的鴻鳥吟唱著姑洗聲調)真是令人賞心悅目。

至於那《九德》、《九韶》之類的宮中雅樂,他有如和煦的南風感化萬物,就像及時雨潤澤草木。他改變了民間風氣與習俗,融合南北天下的教化。用他來祭祀則神靈會感其誠而下凡,用他在王者的宴席上演奏則賓主皆樂。宮中雅樂與世俗之樂相比,哪一種樂舞好呢?

作者簡介:

張衡,字平子,河南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人,東漢時期著名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自幼敏而好學,多才多藝,曾自謂:「一物不知,實以為恥;聞一善言,不勝其喜。」

十七歲時遊學三輔,後來到京都洛陽,就教於太學,通《五經》、《六藝》。於朝中兩次任太史令,又作過侍中、尚書等官。

張衡在科學領域上有著巨大的成就,製作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又稱渾象)、地動儀、指南車等多項器具,著有《靈憲》、《渾天儀圖注》等天文著作。在文學方面他著有《溫泉賦》、《南都賦》、《二京賦》等辭賦名篇,成就斐然,被列為「漢賦四大家」之一。《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十四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題解及賞析:

這篇賦並非完整作品,全文在歷代流傳中部分亡佚,殘篇主要由《太平御覽》及歷代文人的選著中擷取,全文約三百餘字,此篇在《昭明文選》傅毅《舞賦》注引作《七盤舞賦》,是描寫《七盤舞》;然而就本文內容:昔客有觀舞於淮南者, 此淮南應指當時的淮南王劉安,劉安門客甚眾,時有歌舞宴會,所以此舞內容描寫的樂舞也有可能是當時流行的《淮南舞》。

當時宮中俗樂盛行,在漢代文人的辭賦中有多處精彩的記載,張衡的另一作品《七辯》中就寫道:「淮南清歌,燕余材舞,列乎前堂,遞奏代敘。結鄭衛之遺風,揚流哇而脈激,楚鼙鼓吹,竽籟應律。」

《觀舞賦》中描寫的是《七盤舞》或《淮南舞》難以做絕對正確的考證,但在文中已可看出漢代樂舞真切、細緻的呈現,分述如後:

在首段開始就作了細緻的鋪陳:

音樂陳兮旨酒施,擊靈鼓兮吹參差。叛淫衍兮漫陸離。於是飲者皆醉,日亦既昃……

樂隊就緒,美酒已經斟上,奏著輕柔的音樂,眾人皆醉…… 樂器有鼓、笙、節拍;舞師統一整容換裝,看來是一個專業的表演團體,或許他們已連續表演了許多場次,接著進入第二段:

拊者啾其齊列,般鼓煥以駢羅。抗修袖以翳面兮,展清聲而長歌…… 

擊拍人整隊而行,舞師開始了聲樂的演出,在歌中體現的是一種民歌的曲調,展現的是思鄉的情緒。

接著文中突出了視覺感受,先是高難度的折腰動作,接著是舞師容貌儀表的風采神情,明亮的眼波如月光般,就如同她輕柔的舞姿時斷時續,舞姿有快旋、慢轉、連續的動作,變化萬千,在表演中還有一段小插曲:舞師的臉上的妝因劇烈運動而脫落頭髮也散亂,於是整好儀容繼續跳舞,這時描寫著多人整齊劃一的動作:

同服駢奏,合體齊聲。進退無差,若影追形

到這裡舞師動作的難度更高了,要在七個盤上跳舞,同時更要吟聲歌唱,歌中同樣體現著孤寂、思鄉的情緒。舞蹈賞心悅目,結束後賓客盡歡。

文中的最後一段非常耐人尋味:

且夫九德之歌,九韶之舞,化如凱風,澤譬時雨。移風易俗,混一齊楚……

作者提及了上古的雅樂《九德》、《九韶》不單有教化天下的功能,同時又可於王者之宴席演奏,相比之下俗樂僅能用來娛樂,張衡沒有提出具體答案,而是藉由問句讓讀者思考:宮中雅樂與世俗之樂相比,哪一種樂舞比較好呢?

在漢朝建立之初,漢高祖劉邦親率數十萬大軍征伐魯城,然而魯城居民卻在此奏起了弦歌雅樂,數十萬漢軍因而聽得入神,戰志全消。劉邦知強為不得只得放棄強攻之念,他遣使告知魯人:天下歸漢,日後將以魯公之禮葬項羽封項伯等人為列侯,至此魯人才開城出降,強大如漢軍也得服於上古聖王之樂教。

張衡作為東漢朝廷重臣,深知禮樂是教化人心之法,而俗樂與雅樂孰優孰劣,想必是不辯自明,孔子曾說的:「寓褒貶於直敘之中」在此賦體現無疑。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