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金砂(9):紫砂礦的泥料如何分類(上)

意文


【正見網2019年11月09日】

各種類泥料所製成的紫砂壺

紫砂壺泥料是個龐大的話題,簡單地說,誰能搞懂泥料,也就基本學會了如何看懂紫砂壺。

紫砂壺的使用者對於紫砂礦料常有許多誤區,不論對於在紫砂唯一出產地的中國,或是中國以外的人,對於近20年來市售的紫砂壺真假難辨。且自1997年紫砂廠關閉之後,外山料大量的使用。2005年紫砂礦井封閉,造假的化工紫砂壺充斥市場,加上網路電商或直播台把泥料講的玄之又玄,壺商也有意的在網路上散播特定的錯誤資訊,更增加人們對泥料的辨識難度。

接下來這幾篇介紹紫砂泥料的篇章,為了正本清源,將部分引用《宜興紫砂礦料》〔一〕這本書的內容,這是專業教科書級別的圖鑑,真真實實的將礦標呈現給讀者。

本文將礦料簡單作一些分類,給讀者們初步參考。

(一)    紫砂礦料時期區分:

1. 民國初年之前時期:

清代,紫砂壺尚有不少以齋堂館所之名定製的產品;民國時期,有專門經營宜興陶器的商店,每家商號都聘有制壺藝人進行壺製作。

此時期基本是手工開採,各家的礦源與養土法,可說各有秘方與特色,故土胎種類多,各家不同。

2. 一廠設立初期(1950末~1970年代):

一廠設立後的紫砂礦料主要是由宜興採礦公司(1955年成立)所統一負責開採與練泥,再交回一廠制壺。

由於礦料來源相同且統一練制,故這時期的一廠內壺,泥料、章款、壺形基本統一,燒成後共同性高,也成為現在判斷早期壺,除了章款還有壺把紐的小細節之外,是否為「一廠壺」的重要依據。

3.1980年代之後:

1970年代開始開採的黃龍山1~5號井的產量已不足所需,故開始在黃龍山附近各地開採,1987年時由於開採機具及設備的普及使用,開採礦料的種類之多,分類之細,歷代僅見。

這時期也就是大量外山料用來制壺的開端。

4.1997年~~至今

紫砂一廠從1955年(宜興紫砂生產合作社)起至1997年關廠為止,加上紫砂礦開採無度,已近枯竭。在商業化的考量下,人心思變,大量採用不純的胎土製作假紫砂壺。

為了掩飾泥土劣跡,經過硫酸酸洗去雜質,添入金屬氧化色料,改變其燒成顏色仿製紫砂質感與色澤。此種泥料如果結晶溫度燒不足、沒燒透,過程中所殘留的一些沒有完全反應的金屬離子,可能在茶水含有鞣酸和生物鹼結合而被喝進人體,這無疑是對人體有害的。

四號井段泥   掇只壺

(二)紫砂礦料如何命名

根據《宜興紫砂礦料》將紫砂礦料的名稱歸類為以下幾類:

1.以「礦料顏色」命名者:如黃龍山綠泥、黃龍山大紅泥、天青泥、黃龍山紅皮龍、...... 等。

2.以「礦料外型」命名者:如團泥(段泥)......等。

3.以「泥層位置」命名者:如底槽青、中槽青、南山紫泥......等。

4.以「燒成後顏色」命名者:如黃龍山紅泥、朱泥......等。
古人對於泥料也是以燒成顏色來命名:明朝周高起《陽羨茗壺系》中介紹名家徐友泉時,就記載他學壺過程中使用過的泥料:「泥色有海棠紅、硃砂紫、定窯白、冷金黃、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黃、閃色梨皮諸名。」

5.以「產地位置」命名:
如紅衛村小煤窯朱泥、趙莊朱泥、川埠鄉小煤窯嫩泥礦、降坡泥等。
除黃龍山的礦源稱之為「本山料」之外,其他產區的紫砂泥都稱為「外山料」。

6.以「藝人之間、商家俗稱」命名
例如拼紫泥,就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紫泥配在一起的泥料稱之。最早的拼紫泥就是紫砂一廠原創,按獨家配方配比而成。

(三)紫砂礦料如何分類

紫砂最常見的泥料可分成:紅泥、紫泥、綠泥、段泥(團泥)。由於地質成形條件不同,礦層分布不同,三種泥料皆可單獨成陶,加上燒成溫度等諸多因素變化,則色澤變化多端,妙不可言。

一、【紫泥大類】:

1、天青泥

翻拍自《宜興紫砂礦料》

產於清代中期,清朝常用之泥料,現已失傳。
黃龍山天青泥,並非成品發色天青,而是礦色天青,不要被現今網路資訊或是直播銷售所誤導。

2、底槽青

翻拍自《宜興紫砂礦料》

因通常處於紫泥泥層底部,故名有老、嫩之分,礦料一般呈紫褐色緻密塊狀,有青綠色豆斑狀(俗稱「雞眼」)。早年間曾被近代制壺名家廣泛使用,數百年來經典之泥,及已故顧景舟大師最鍾愛之名泥,現為稀有泥料。

3、清水泥

產於黃龍山口本色紫泥,在古時清水泥,並不是指一種特定的原礦泥料,通常為選用質地乾淨,優質性高的紫泥礦為清水泥的基底礦料。是一種純樸的煉泥方法,礦料風化粉碎後,只加清水煉製成泥統稱清水泥。此泥良者稀而貴,劣者多而廉,因此須仔細辨認。

4、普通紫泥

接受範圍最廣的泥料,礦脈中鐵質成分較高,內含顆粒較大,隨著燒成溫度的不同,外觀色澤由棕紅,漸向紫紅、赭色、紫黑色變化。

5、黑星紫泥

砂性較重,泥料中通常含量有黑色細砂點、黃顆粒紫砂、灰顆粒紫砂粒、五彩雲母片、白顆粒砂粒及紫泥等等礦物元素,但因礦區位置不同,礦質元素成份也略有不同。

6、青灰紫泥

翻拍自《宜興紫砂礦料》

和黃龍山天青泥同礦層產出。礦料比較堅硬,外觀呈灰紫褐色緻密塊狀,含有少量微細的白色雲母碎片,礦料上有淡綠色的豆斑狀,表面呈紋理狀。燒成後呈褐紫泛青灰色調,高溫呈紫黑色調。

7、白麻子紫泥


翻拍自《宜興紫砂礦料》

四號礦井白麻子紫泥在礦層中偶然出現,含礦量極少。礦料外觀呈紫褐色緻密塊狀,易碎略堅硬,含有少量的白色雲母碎片,礦料上有較多的白色麻點狀。燒成後呈褐紫紅色調,胎質純正溫潤,表面黃白色的砂點顆粒豐富而自然,色澤渾樸古雅。

8、野山紅棕紫泥 : 台西礦區。

9、鐵砂紫泥 : 台西礦區(中層)、台西礦區岩中(中層) 。

10、南山紫泥 : 台西礦區(中層) 。

、【段泥大類】:

1、段泥

 翻拍自《宜興紫砂礦料》

亦稱團泥,宜興方言團、段同音。為共生礦,產於江蘇省宜興黃龍山,原礦外觀近白色,夾深綠斑點,燒成後呈鵝黃色、土黃色,略含極少數紅色斑點。燒成後因溫度不同,燒成之後呈米黃色、棕黃色、赭灰色、褐紫色等。
對於岩化程度高,水階浸解的過程需要時間更久些,稱為「老團泥」

2、青段

青段泥產於江蘇宜興黃龍山,是本山綠泥和紫泥的共生礦土。共生的意義是天然形成,且兩種泥性質一致,青段泥礦藏稀少。原礦外觀近白色,夾深綠斑點;燒成後呈次鵝黃色,含極少數紅色斑點。青段含有鋁元素比本段多,軟水能力較強。

3、 降坡泥

屬共生礦體,降坡泥系修建陶都路時,在青龍山與黃龍山交界處降坡工程中產出,故名降坡泥。

有分為紅降坡泥、黃降坡泥,產於寶山礦區。

注:
〔一〕《宜興紫砂礦料》是2009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供從事紫砂研究和製作的專業人員作參考使用,教科書級的專業圖鑑。

紫砂壺展示:唐韻紫砂提供

(待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