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生相剋」中的「相生」

一點


【正見網2019年11月15日】

自古「外儒內道」,儒家骨子裡是道家的東西。所以,道家「相生相剋」的理論貫穿於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之中。

大法涵蓋一切法,當然也包括儒家道家。學大法以後,我漸漸明白,「相生」在「相剋」的前面,至關重要,因為它是萬事萬物和諧共生的基礎。而萬事萬物的另一面,「相剋」 - 對立性,排在「相生」的後面。這樣,萬物和諧共生,但其中也有矛盾和對立,從而也就有了樂趣。

比如,快樂和痛苦,也是因「相生」而和諧共存的。快樂能讓人貪圖享受而造業,從而產生痛苦;痛苦能消去業力變成德,從而帶來快樂。所謂「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近代人說的「富不過三代」,就是這個道理。

共產邪靈也深諳這一點。要想分化社會,無限擴大矛盾,推廣鬥爭哲學,必須要把「相生」的理念從人們心中抹去。

舉個例子。我小的時候在大陸上學,課本裡有古文「塞翁失馬」的故事。「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過了好多年,我才發現,原來我在大陸學的課本裡這個故事,是經過剪輯的 - 故事前後各有一句關鍵的話,被刪去了!

原文是:

夫禍富之轉而相生,其變難見也。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淮南子.人間訓》

這一前一後兩句話,恰恰是「相生」的道理,禍福相生。這和老子說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是一個意思。明白了這個道理,人自然也就不會一味的避禍求福,也不會拼了命的去和別人爭鬥了。

「相生」 的道理,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好事吧,可過多的愛護,會把孩子慣壞了,變成自私自利、「溫室裡的花朵」。反之,古人對孩子嚴加管教,讓孩子從小經歷痛苦磨練,往往會讓他們成為正直善良的人。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