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金砂(14) :紅泥—嬌艷貴氣 紫砂泥中之尊(下)

意文


【正見網2019年12月09日】

趙莊鵝黃朱泥   葵仿古壺

朱泥,紅艷奪目,高雅瑞氣,明清以來一直是製作茗壺的極品材料,泡養後的朱泥壺有油、潤、滑、艷的效果,溫潤如玉,為古今文人雅士公認的紫砂中之極品!

其風格特殊,紅潤又具砂感,迷人風韻令愛壺之人神醉,人氣歷數百年而不衰。清朝輸出歐美時深受喜愛,朱泥被稱之為「紅色瓷器」。

在宜興,朱泥產地不只一個,礦脈不同,天然朱泥的內在礦物成分不同,因此燒出壺的特點也不同。

朱泥的出產地有哪些地區

【朱泥】

1、鵝黃朱泥 : 黃龍山、寶山礦區、趙莊、川埠小煤窯。
2、朱泥 : 黃龍山黃石岩層下部、川埠小煤窯、紅衛、趙莊。
3、紫朱泥 : 黃龍山淺表黃石岩層下部、川埠小煤窯。
4、金黃朱泥 : 趙莊沙山。

朱泥屬粘土質泥岩。主要產於趙莊沙山、紅衛香山一帶。黃龍山也產朱泥,雖產量較少,但其中不乏一些絕質上品。黃龍山朱泥一般有兩種產出狀況,一種是產於淺表黃石岩層下部貼層,出產區域分布較廣,礦形瑣碎,採掘非常困難,各處朱泥礦料質性差異很大。

還有一小部分產於寶山礦區墨綠泥層的下部貼層。黃龍山朱泥在明清時就很難滿足需求,而基本是採用趙莊沙山、紅衛香山一帶露天嫩泥礦出產的石黃泥、朱泥作為主要用料。或者採用精選紫砂紅泥加朱泥等經人工調配,以彌補黃龍山朱泥礦料之缺。

朱泥礦料外觀呈多種黃色調,泥性緻密塊狀或團塊狀結構,質地比較均勻細膩。礦料中一般含有少量微細的白色雲母碎片,基本能溶於水呈泥糊狀。朱泥可塑性好,大多能製作精巧細薄的造型。因含鐵量的不同,燒成後能呈現硃砂色、硃砂紫和海棠紅等色。

1.黃龍山鵝黃朱泥

黃龍山鵝黃朱泥包裹在墨綠泥礦之間,含礦量稀少,礦料外觀質地均勻細膩,呈鵝黃色泥性塊狀,含有細小雲母,易碎不堅硬。因泥色純正細膩如鵝蛋黃,故習慣稱鵝黃朱泥。熟泥可塑性較好,成型時較粘,製作時泥性較重,燒成溫度範圍較窄。一般燒成1130~1140左右。燒成後呈微暗紅色,胎質純正溫潤,呈梨皮狀,表面顆粒隱現,色澤效果細膩而豐富。

2. 黃龍山朱泥

黃龍山朱泥(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
    

夾存於墨綠泥層與黃石岩層之間,含礦量較少。礦料外觀呈黃色、淺紅黃色泥性緻密塊狀,易碎不堅硬,礦料上有少量和墨綠泥貼層的淡墨色狀。

胎質純正溫潤,呈梨皮狀,表面顆粒質感較強,色澤效果細膩而豐富,是黃龍山朱泥中的極品,泥料極其珍貴!

3.黃龍山紫朱泥

產於淺表黃石岩層下部貼層,含礦量極少。礦料外觀呈紅黃色泥性緻密塊狀,易碎不堅硬,礦料上有少量的白色狀及與上部黃石貼層的暗紅色狀。因燒成後胎質呈紫紅色調,故習慣稱為紫朱泥

4.趙莊鵝黃朱泥

產於嫩泥層下部,含礦量極少。礦料外觀質地均勻細膩,呈淡黃色泥性緻密塊狀,較軟易碎。因泥色純正細膩如鵝蛋黃,故習慣稱為鵝黃朱泥。有因此泥年糯如年糕,也稱年糕土

製作時泥性較重,燒成溫度範圍極窄。極易產生變形、起皺、起泡等缺陷,因此對各個環節的工藝要求極高。

5.趙莊金黃朱泥

趙莊朱泥(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

產於沙山黃石岩層下部貼層,含礦量極少。礦料外觀呈淺紅黃色泥性緻密塊狀,較軟易碎,表面有與下部青泥貼層的淡灰綠色狀及少量亮黑色狀。因泥色呈黃色微透紅的金黃色調,故習慣稱為金黃朱泥

6.川埠鄉小煤窯朱泥


小煤窯朱泥(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

產於礦料泥層下部,含礦量較少。礦料外觀呈淺暗青黃色,泥性緻密塊狀,較軟易碎,表面有銹色狀及受下部煤層影響形成的黑色狀。

7.川埠鄉小煤窯鵝黃朱泥

產於嫩泥下部貼層,含礦量極少。礦料外觀質地均勻細膩,呈淡黃色泥性緻密塊狀,較軟易碎。因泥色純正細膩如鵝蛋黃,故習慣稱為鵝黃朱泥

8. 紅衛小煤窯紫朱泥


紅衛紫朱泥(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

礦料外觀呈黃色泥性緻密塊狀,較軟易碎,礦料上有與上部面頭嫩泥及下部紅金底板嫩泥貼層的灰白色狀和淺暗紅色狀。因燒成後胎質呈紅中透紫,故習慣稱為紫朱泥

9. 紅衛村小煤窯朱泥

產於嫩泥層下部,含礦量較少。礦料外觀呈淺暗青黃色,泥性緻密塊狀,較軟易碎,礦料上有與上部嫩泥貼層的灰白色狀及受下部煤層影響形成的黑色狀。

10.紅衛朱泥

 

紅衛朱泥(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

礦料外觀呈紅黃色泥性緻密塊狀,較軟易碎,表面有與上部嫩泥貼層的灰白色狀。

朱泥特性:

1、收縮率高,成品率低,這也是朱泥從古至今都是以小品居多的原因。

2、磁性重,結晶度高,敲之有鏗鏹之金屬聲,以指彈扣,聲脆,音有共振。泥的斷面接近瓷器。

3、泥色如橘。泥料未燒前為橘黃色,燒成後紅色中透著橘黃,用熱水沖淋朱泥壺,立展嬌嫩的鮮紅色,氤氳中有紫光游移。泡養包漿後紅色沉穩,散發古玉般的珠璣之光。

4.含砂量低。和本山綠泥一樣,燒制後幾乎看不到顆粒。

5.含鐵量高。燒成溫度稍高,就會析出鐵質,出現火疵點。


 
黃龍山朱泥壺燒結後 析出鐵質出現火疵點

『無朱不皺』、『無皺不朱』

朱泥是爭論較多的一種礦料,很多資料都提到朱泥有『無朱不皺』、『無皺不朱』的說法,其實,看過明清朱泥就會發現這個觀點並不是絕對的。朱泥壺的壺身有細微的褶皺,是因其垂直收縮大於橫向收縮所產生的收縮紋。很多人認為有這樣的褶皺才是正宗朱泥壺,以致有些不良商家以皺紋紙包裹以作出假的「褶皺」來欺騙壺友。

  

只要泥料純正,目數不過細,藝人功底深,加上窯溫控制好,製成的朱泥壺是可以沒有褶皺的,但是市面上大多數朱泥壺是存在這種褶皺的,或許這樣的不完美成就了朱泥壺的完美。

        
起皺   小煤窯朱泥壺(局部)                      

清朝時期朱泥作品(無皺)(網路圖片)

製作難度大  自古朱泥無大品

製作朱泥壺相當困難,首先要注意泥料的乾濕度,其他泥料的壺坯將要干時,還可以噴點水繼續製作,朱泥卻不行,必須在泥料乾燥之前熟練掌握:打身筒的方向順序、收口的幅度、泥片厚薄的均勻度,以最快的速度一氣呵成做完,而且不能有過多的修整,全程均需謹慎把握,稍有不當,製作時的加工痕跡極易在燒成後顯露出來。甚至出現開裂、塌陷、皺褶、變型等等情形。

朱泥其性嬌嫩,低張力,收縮比達紫泥系的三倍,高達30%以上,整體拉力也隨之增大。窯溫輕者偏黃,易還原,重者變形起泡,成型工藝難度高,成品率大約六~七成。

朱泥壺的成品大多有小瑕疵,自古行家們會說:「沒有完美的朱泥壺。」在制壺藝人間流傳一句話:「寧願做十把紫泥,也不願多做一把朱泥壺」。即使有職稱的「名家」,也不是人人都會做朱泥壺,壺藝不到家的壺藝人是不敢碰朱泥的。

目前市面上的朱泥壺容量大多在200毫升以下的小品,大器極難燒成,超過300毫升的就被很多壺藝收藏者視若拱璧。

能擁有傳統的全手工工藝製作「形神兼備」、「泥形工俱佳」的朱泥壺,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朱泥的使用建議

久未使用,壺身完全乾燥的情況下,不可直接開蓋沖入熱水,以免「驚裂」。

朱泥壺保溫極佳,熱膨脹係數相對較大,泡茶時,溫壺的第一泡熱水不可直接開蓋沖入壺底,否則極易開裂。
應先注入約3公分的溫水,再注入沸水約至茶壺一半的高度,蓋上蓋子靜置使壺身均勻受熱,等熱度傳至壺蓋之後倒出,即溫壺完畢。接下來可以開始置茶,沖入第一次溫潤泡,倒出,接續一般泡茶程序。

川阜小媒窯朱泥  蓮子壺

沖茗特性與建議

每一種本山泥料的紫砂壺是不挑茶葉的,泡哪一類的茶都可以。但是壺與茶的特性會有最好的匹配,搭配得當能夠更好的發揮兩者的效用,相得益彰。故以下是前輩的經驗談所給的建議,個人口感不同僅提供參考。

沖茗特性:

朱泥具泥中王者風範,展揚香而聚甘甜。
密度高,泥門緊〔三〕,吸附作用小,對於茶湯的保香性、親茶性、揚香性非常好。
泡出的茶湯還原度高,茶香易發揮,茶湯鮮嫩清冽,茶味喉韻有極圓滑的效果。
逼熱高,迅速果決毫無矯飾,茶湯明快大方,沖茗醇厚甘甜。

沖泡建議

紅泥類的壺適合泡台灣高山烏龍茶、鳳凰單叢、鐵觀音(中、重焙火)、武夷岩茶、生、熟普洱茶。

注:
〔一〕《宜興紫砂礦料》是2009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供從事紫砂研究和製作的專業人員作參考使用,教科書級的專業圖鑑。有加底線的文字者。只選擇一個產區做文字說明。

〔二〕【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的館藏照片,由參觀者拍攝後,放在網路上的資源取得。

〔三〕泥門,用來表示紫砂壺燒成後壺身泥料顆粒分布的緻密度、鬆緊度的名詞,緻密度低的為泥門松,緻密度高的稱泥門緊。與煉泥、明針及制壺手法都有關係。

紫砂壺展示:唐韻紫砂

(待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