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0年07月17日】
十二、道德真鑒
上面舉了一個尾生抱柱的故事,接下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這個故事見於《列子》,大家都熟悉,所以不贅述,這裡只作分析:
只因他家住在太行、王屋兩座大山下,就覺得兩座大山擋了他的路,讓他出門不方便,於是就作出狂妄之舉,要移平兩座大山。如果僅僅是因為兩座大山擋住了他的路,搬個家不行嗎?非要移山?照這樣,全世界的山豈不都要移平?正如走路的時候,腳上不小心被扎了一根刺,是把刺拔出來,還是把整條腿都砍掉?但按照愚公的思維,腳上被扎了根刺,非但要把腿砍掉,還得把子子孫孫的腿都砍掉,直至無窮盡,這很可怕。
首先,愚公這麼做,違背自然之道,破壞生態環境。僅為一己私利而妄圖移山填海,在大自然面前狂妄自大,打著改造自然的口號,無知地破壞自然,破壞環境。正如當今中共所為,以致神州大地,滿目瘡痍,環境毀於一旦。
其次,愚公為一己之利,禍害子孫萬代。愚公移山,他自己九十多歲了,搬不動,便命令子孫去干苦力,而且還禍害了鄰居小孩。移太行、王屋二山之土石去填渤海,一年才能走一個來回。在別人好心勸阻時,他還執迷不悟,說自己快要死了,移不了山,但會命令他的子孫萬代去移,子子孫孫無窮盡,只要不斷子絕孫,總有一天要把山移平。幸好愚公只能禍害他一家子孫,這樣的人若做了君王,那豈不是世界末日?
最後列子說,愚公執著的精神感動了神靈,結果神靈幫助愚公將二山背到了別處,去擋別人家的路了。這是對神明的褻瀆。
老子曰「大智若愚」,列子可能是想表達這個意思,但是層次不夠,理解不了道的真義,所以走偏了。
本故事中,所要體現的就是愚公那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愚公是將這德行發揮到極致,任何德行都不怕將它發揮得多極致,關鍵是必須將它容入整體中去發揮,絕不能孤立出來,偏執的強調。若在整體中,則發揮得越極致越了不起。
如果愚公將他這個德行容入整體德行中整體配合施行,那就太了不起了;如果將這堅韌不拔的精神用在做壞事上,那可就壞到了極致,禍害千年。將任何一個德行孤立出來,那就失去了整體的平衡點,就會偏執而成為惡。
若愚公不是移山填海,而是為山開路,儘自己的殘生之力並號召子孫萬代,順著山勢地利,在不破壞自然的情況下,與自然完美結合,將二山開出一條天路來,既方便天下蒼生,又解決了自己的問題,使自然與人更為和諧,豈不是將此德行發揮得完美?這樣才可能真正感動天地神明,出現神跡,成就大德。
其實很多事情就差這麼一點,為私為我、孤立強調個體、彰揚個性,就會走入極端,成為破壞的一份子。唯有秉持中庸,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很多人認為,中庸就是萬事都不能做到極致。其實相反,中庸之道講求萬事都做到極致,達到最完美和諧的狀態。關鍵是必須放入整體中做到極致,而不能孤立出來做到極致,否則就是破壞。將事物孤立出來,其實根本上就是一個「私」字在作怪,這也是天下偏離大道的根本原因。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54)
這其實是中庸的智慧。天下萬物各不相同,才構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如果天下所有東西都變成一模一樣的,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事情!那是病毒與癌細胞的發展模式。維持中庸之道,保持整體的和諧,就能維持自然萬物的多樣性,使萬物各不相害,各不相同,世界多姿多彩、無比美好,這就是和而不同。如果孤立的偏執強調某一物,它就會無節度發展,超出自身應有的界限,從而打破萬物的平衡,使萬物都被它侵害。病毒、癌細胞以及共產黨對人類的洗腦,要求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的做法,就是如此。這樣萬物的多樣性就被破壞,成為同一物,世界也就毀滅了。這就是同而不和。
整體昇華
古文獻上記載,上古時期,天下都行於大道的時候,人類處於半神的社會狀態,自然環境極其美好,到處是奇花異果,仙禽異獸,萬物不相傷害,人類行使著超自然的力量。現代人以為這是神話。
當萬物都歸於道中,維持中庸的時候,就能整體提升,使天地萬物整體達到極致美好的狀態,人類社會就能處於半神的社會狀態,人類就能行使超自然的力量,與天地一體,化育萬物。
《中庸》中說:唯有達到天下至純的無邪的狀態,才能顯露先天的本性,才能使人的先天本性顯露出來。人的先天本性顯露出來,才能使萬物的先天本性都顯露出來。使萬物的先天本性都顯露出來,人則能與天地一體,行使超自然的能力,協助天地化育萬物。(55)
《中庸》中又說:達到至純的無邪狀態,就可以提前知道將來要發生的事,一切都能從自然萬物中提前覺察出來,如同神靈一般。(56)
所以天下真能達到中庸,便能使人類與自然萬物共同提升,達到極致的和諧美好,成為半神的社會狀態。可惜古往今來,不知有誰真正讀懂了中庸的內涵。
做帝王可能是人類各行業中最難的事,只有境界最高,站得比萬物都高的人才能做萬物的王,才能帶領萬物,將他們引入最美好的歸宿。同時,也只有把自己放得最低,放得比天下萬物都低的人,才能承載萬物,做萬物的主宰。這是做一個聖君的基本要求。
治國是一門極大的學問,是遠遠超出人類智慧的。大道生出萬物,真正的智慧來自於大道。大道是治國的根本,沒有這個智慧,是無法懂得治國的。
為什麼老子的《道德經》,在淺層次中看,全部是治國的道理,再往高層看,就成了修真成仙的大道?那是因為,做王的過程,就是使自己的境界與智慧不斷提升的過程,當達到一個合格的王的標準時,也就是神了,或稱為大道真人,這就是古人說的「內聖外王」。
從古到今,都有許多人喊著稱王稱霸,這其實是無知的表現,如同井底的青蛙,鼓起肚皮,張著大嘴巴,就覺得自己可以吞天一樣。真正的王不是一般凡人能做得了的。
註:
54 《論語》
55 《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56 《中庸》: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