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玉金砂(25):大師默許的闇黑經濟(下)

意文


【正見網2020年08月21日】

前文揭露了二大套路,還有一些陷阱也必須告知讀者:

1.【假泥料】

官方說宜興紫砂再用五百年也用不完,但是為何有人冒著生命危險去偷挖紫砂礦的事件不斷?(詳見紫玉金砂(16))
有人說添加「金屬氧化色料」是進步的工藝,是制壺的需要。但是現今壺商也開始知道要與金屬色料切割呢?
有人說我買的是「原礦」紫砂壺,家傳30年老泥,極品泥料………..等等各種「傳說故事」。好像近年賣普洱老茶的商人一樣,市場上的「老茶」越來越多,甚至一款茶都可以配一個故事。

請參考前文分別一下本山料、外山料(外地料)、化工料的區別,這是紫砂壺的第一個課題。為了您的健康,請先「停看聽」再下手買紫砂壺。〔詳見紫玉金砂(16-18)〕

2.【假工序】

掛名大師的紫砂壺就是「全手工製作的本山料紫砂壺」嗎?
不少標價高達¥幾萬元不等的「大師」壺,其實多為模具壺、灌漿壺與機車壺,單壺製作成本僅¥50元至¥200元。
據受控於北京官方的香港文匯報2017-02-21報導:當地業內人士拆解一整套機車壺具製作成本:灌漿壺成本100元;電腦刻繪80元;杯子5元×4隻=20元;碟子5元×4隻=20元;包裝20元,加起來總計成本¥240元。為何連黨報都要披露這種事實呢?(詳見紫玉金砂(19))

3【自送作品進博物館】

「博物館」嚴格意義上對館藏品要求是很高的,不僅具有史料價值,也應該是行業中的最高水平作品。如今中國,原本有政府足額撥款的博物館,現在經費都捉襟見肘,更無資金收好的館藏作品,不得不想方設法經營以補經費缺口。因此,有人送作品何樂而不為。於是許多平庸之作,堂而皇之的進了「殿堂」,博物館儼然成了「超市」。

不論將自己的紫砂作品捐贈,或是送錢給博物館才收下作品,主要得到的「收藏證書」才是自我燙金,提高身價的東西,自然成了吹噓的資本,大興輿論。如此叫賣的噱頭至今猶在,可以看博物館的含金量的高低以此分辨。

4.【胡謅家傳師承之說】

#胡謅師承說

「名師出高徒」在人們心中有個既定印象。民間工藝、工匠講究師承,紫砂業尤甚。

做壺人出道前拜師學藝,這是很自然的事。但把自己說成同時拜幾個大師為師,跟隨大師多少年,得其真傳云云,以炫耀出身顯赫榮耀。
當「大師」的證件在手,標明出自某泰鬥門下,再登幾張PS與高人名人和各級官員的合影。許多人真相信這一套,認為「強將手下無弱兵,名師定能出高徒」。

紫砂行業中誰是誰的師傅,業內人都一清二楚,「篡改歷史」是會被恥笑的。其實,跟誰學並不重要,或是與大師攀親帶戚也好,最終,都是要看作品如何。

#胡謅家傳說

民間工藝也講究家傳。幾十年前,丁山人學做壺的初衷,只是捧飯碗餬口而已,少有人期望成為「大師」。

1950年恢復紫砂生產,1951年1月組成了【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蜀山工場紫砂壺生產組】,開始組織起來的時候總共只有59人。

在1955年10月和1956年11月,兩次招收了61名有文化的青年藝徒,從此消除了「寧可抱子投河,不願給子女學紫砂做坯」的在地舊有消極觀念。從此,承傳父母輩的人不少,隨著紫砂的發展,也出了不少高手。

改革開放前,沒有廣告,更沒有商業包裝,而是硬實的以作品說話,一傳十、十傳百,海內到海外,紫砂高手就形成了。若其子女也承傳做壺,就成了家傳。至今,第三、四代再吃這行飯就更不得了,成為了紫砂世家,似乎名人之後也一定是名人,殊不知祖輩是多少苦練而成名的。

至於是遠房旁支的壺藝人,也湊一腳說是某大師親傳,只和大師同村也要攀上關係的,即使是家傳,也要端出作品看看硬實力如何。

5.【金獎獲得者】

熱衷鑽營得獎的「紫砂大師」的人越來越多,不論是紫砂藝術家,國家級,省部級,地市級藝術大獎,金銀銅獎一羅框。有些比賽都非正規,而是人人有獎。「技術不夠,獎狀來湊」說的就是這類人。「只要是獎,就想到手,不求最好,但求最多」。

現今各行各業都在評獎,組織評比活動可提升推動該行業,檢閱成果,通過評比發現人才,出發點是很好的。

但近年來的評比活動,不是由政府舉辦,倒是各種與商業連結的評比活動頻繁,目的是打響展銷會品牌,出租攤位,使展覽組織者獲利,於是,評比就變味了。

基本上按組織者的意向「評比」,收攤位費、賣獎盃、賣證書才有利可圖,於是每個攤位就頒個金獎,銀獎隨便拿。隨後新聞媒體一報導,皆大歡喜,紫砂藝人宣傳小冊上又多了一項「光環」,名片可增印一行「××金獎獲得者」。明年,再來買攤位。

宜興丁山有幾個文印公司專門製作販賣假的獲獎證書,花¥3800元就可以買一座精緻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證書獎牌。這些證書、作品集、政要名人合影、參展、組織、獎狀都有了。此時,已經成為了「著名的紫砂大師」,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自己是信了。

6.【人民幣編碼防偽鑑定造假】

近年商家翻新花樣,「為了更好的防偽」是其說辭,所以採用人民幣上的編號和作品進行對應,可以上官網鑑定。只要輸入證書上附帶的人民幣編號就可以查詢真偽。是不是覺得很「高大上」?

但問題是:這是誰的網站?造假者自己構建的所謂官網,你買他的假貨,去他設定的網站查詢,肯定是可以通過鑑定的。這就是哄騙,玩消費者。


圖說:近¥2萬元的壺,也沒有監賞期,不退不換,找個黑人當大師與壺合照,極盡文化歪曲之能事。

7.【PS大師捧壺照】

有時你眼睛看到的未必就是真實的!這也是令很多人容易忽視之處。

有了大師的捧壺照片,應該錯不了,讓壺友十分堅定的認為就是真品。但你知道有PS這種工具嗎?可以把人和物經過圖像處理編輯,最終形成一張完美自然的照片。

即使捧壺照是真的,也無法說明這把壺的品質好壞,也不能證明這把壺就是作者本人製作的。

8.【大師監製】

發行量幾百、上千套的紫砂壺,一旦蓋上「大師監製」的標籤,價格一下水漲船高。
「監製」原本是影視圈的專有名詞,近年來在工藝美術界頻現,是指「監督指導」設計製作。即使沒有參與創作,也表示對作品的認可。
這麼多壺,大師如何「監製」得過來?這是個好問題!
經銷商們給大師打點了足夠的好處,得到大師的默許,打著「監製」的旗號,至於大師們,只要負責落款簽名收錢就可以了。

9.【紫砂拍賣會的玄機】

一般聽到拍賣會,都覺得是高檔精品薈萃一堂,箇中更是深不可測。有市還要有價,深諳此道之人把紫砂壺送進拍賣會「鍍金」,幾番「炒作」,價錢就上去了。

宜興一位企業家手上有把顧景舟大師的紫砂壺,原市價不過¥兩三百萬元,他去拍賣行競拍,再以1050萬元的價格自己拍回來,雖然手續費要¥200多萬元,但他拿到了證書,下次再拍賣,起拍價就不會低於1050萬元了。

收藏家黃新原在《拍賣,已失去信任》一文中談到拍賣的弊端:「拍賣時虛高競價,最後還被本主買回,價格卻已標在了市場上,自此作品的身價就漲了。」

當前的紫砂技術職稱,被利用來炒作紫砂壺,至今各種拍賣會炒作,更是變本加厲,紫砂壺,被當代紫砂人扭曲到了極致。

10.【說一套做一套】

網路資訊的流通真假難辨,消費者更需費心。
近幾年在紫砂市場上,商家也開始對消費者講解紫砂壺的知識:泥料沒有酸洗、不加碳酸鋇、絕不添加金屬氧化物、是家傳幾十年老礦料、保證是真正黃龍山紫砂、全手工製作……。
甚至去拍攝製壺的影片、手工練泥的實況………只為了取信消費者。

但是,所賣出的東西和說的對不上號,或許賣的人也不懂,是單方面接收廠家的訊息,有的則是為了銷售,不得不矇騙。如果收到紫砂壺的消費者也沒有辨別真偽的能力,這真是……。

未來真正的紫砂大師可能來自民間

職稱就像是學歷證書,具有高學歷者不一定代表工作能力也強,當然學歷和能力能兼備是最好的了。同樣,職稱只起錦上添花的作用,只有高品質的作品才能證明自己的工藝水平。如果具備真正規格的職稱,制壺工藝頂尖,又循規蹈矩的壺藝人是值得尊敬的。

紫砂職稱和其他行業考級是一樣的,越往高處爬,門檻就越高。這門檻把不少民間高手拒之門外,這是事實。所以在沒有任何職稱的民間藝人中,也必定是藏龍臥虎。

紫砂壺的成型技術是熟能生巧的,只有勤勤懇懇去做,技藝才能不斷的提升,那些默默無名的紫砂藝人,天天坐在泥凳邊磨技術。這群「民間藝人」,沒有富麗堂皇的工作室,沒有高大上的頭銜,但他們有紮紮實實的手藝。板凳一坐十年冷,那才是他們壺功的真實寫照。

令人心痛的事實是:在丁山,無數民間藝人或有工藝師頭銜的從業者,都在「代工」為他人做嫁。三五百一把的讓壺商收走,敲了某大師的章,擺在豪華氣派的工作室,價格翻了幾十倍。

職稱加價人人皆知,已成了紫砂行業的「明規則」,根深蒂固在產業鏈上,沒有人會去破壞這個規則。儘管令人失望,但這就是宜興紫砂生態圈的運作方式,紫砂--養活一整城人。

在中國的美術界也一樣礙於體制問題,畫院裡有一級畫家,二級畫家,畫家都在拼這個頭銜,卻沒有好的作品出來。
吳冠中〔一〕在受訪中說:「這些頭銜都不要了,畫院取消,根據你的作品來頒發大獎,精力才能用到作品上去,才能出好作品。全世界很多美術家都沒有學位、文憑這些頭銜,什麼藝術碩士、藝術博士,都比不上作品。」
並說:「將來真正的畫家,很可能是從民間出來的!」

同樣的,真正的紫砂大師必須依靠作品征服世人,而不是職稱。
占90%製壺師比例的「民間藝人」是宜興紫砂的基石與未來。同樣可預見,「未來真正的紫砂大師可能來自民間。」

千年紫砂被近20年的紫砂亂象搞得,「套路」塵煙障目,亂了好壺的譜,寒了壺友的心,傷了紫砂的美。迷失方向的紫砂業還能走多遠!
紫砂大師有各自市場,魚龍混雜,他們推動了紫砂業內的「逆淘汰」,影響並阻礙了中國宜興紫砂藝術事業的正向發展。

業內良心人士說:「如果全寄望於行業自律,那不現實,這樣的問題至今都是無解的,只能說要靠紫砂藝人們的道德自律才能解決問題。否則,歷史真的不會饒恕我們這個時代了。」

注:

〔一〕吳冠中(1919年8月29日-2010年6月25日),男,江蘇宜興人,中國畫家,藝術教育家,是首位獲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的中國籍藝術家。

圖片來自網路

(待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