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壩與生態:黑河-居延海

陳思 編輯


【正見網2004年03月26日】

在青藏高原東北部雪峰聳立、萬仞崢嶸的祁連山深處,倒流的八寶河和東流的黑河交匯之後, 因有巍巍天橋山的阻擋,而繞了個大彎,便劈山鑿谷,一路由東向北奔騰而去。這條橫穿河西走廊,經甘肅民樂、張掖,過高台、金塔,直達內蒙古腹地注入居延海的古老河流,一稱黑河,又名弱水,蒙古人則稱之為額濟納河。

蜿蜒曲折的黑河全長800多公裡,穿過近200公裡峭壁林立的大峽谷,跨越河西走廊,流經茫茫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荒涼的戈壁灘,注入居延海。由於下游地勢平緩,河流多次改道,不僅形成了一東一西兩條河流,一大一小東、西居延海,而且還澤潤澆灌出一片扇形的沙海綠洲。

一片面積達3萬多畝的世界上存活面積最大的胡楊林,是黑河在戈壁大漠的傑作。它們不僅耐寒耐旱,抗鹽鹼抗風沙,而且活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胡楊林憑發達的根系,可以在地下十多米深的地方吸收水分,能夠在年降雨量只有十幾毫米的惡劣條件下生存;下一場透雨,旱兩三年也不會枯死;旱死一二十年,只要有水,依然可以從根部發出新枝。是這些胡楊,從春到冬用枝葉養育著成群結隊的駱駝和牛羊。更為奇特的是,受到傷害的胡楊還會流「淚」,一點一滴的「淚水」在樹下堆積起來,結晶成鹼。

地處黑河下游的古城額濟納旗旗府所在地達來呼布鎮,四周被一片千姿百態、飽經滄桑的胡楊林所包圍掩映。老遠望去,秋日的胡楊林似天穹傾下一片金海,漠漠長天、浩瀚戈壁,高大的胡楊迫使蒼天低垂,驅使沙魔遠避。

然而,現代人類的科學技術帶給了這片在戈壁灘上頑強生命一滅頂之災。
  
黑河流域從上世紀50~70年代開展大規模的水利建設,在各主要支流上都建立了攔蓄水庫,先後建設現代流域水庫98座,目前33條支流相繼斷流,除季節性排洪輸水外,再無水匯入幹流。黑河來水量大幅度減少,天然植被明顯萎縮,綠洲面積縮小(見表)。現有河道在平原區絕大部分已成廢棄干河床,河道萎縮率達 45%~70%。

黑河流域的水壩建設導致了下游地區生態環境的急劇退化。

昔日草木繁茂的額濟納失去了歷史上牛肥馬壯,糧田千頃的景象,變得異常清淨冷落。達來呼布鎮街上行人稀少,旅店空空蕩蕩。

西居延海在60年代以前一直是黑河下游最大的終斷湖,1960年尚有水面213平方公裡,但至1961年秋全部乾涸至今。東居延海在1958年時水域面積35.5平方公裡,1982年水域面積縮減為23.6平方公裡,1990年曾一度乾涸,後幾經放水水域仍不穩定。

50年代和80年代兩個相鄰的豐水期,年徑流量沒有發生顯著減少現象,當地降雨量對徑流量影響不大。因此,引起上述地區生態環境劇烈變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中上游水土資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和流域水系範圍內的各種水壩工程建設。

在荒無人煙的地方,揚沙飛塵,早已枯死的紅柳、胡楊等樹木的殘留,一堆堆一簇簇,成為當年草木茂盛的見證。樹身被狂風颳得不知去向,而千奇百怪的樹根在風沙的侵蝕下,如一堆堆刺目的白骨,在沙丘上斜插橫陳著,被當地牧民稱為「怪樹林」。一楞一楞高高的沙樑上,顯現出一道道沙土分明的層次,那顯然是當年湖水沖刷蕩滌留下的痕跡。這就是今日的居延海。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玉鞍角號珠勒馬, 漢家將賜霍嫖姚」 這是唐代詩人王維奉使過居延時所作的 《塞上行》。

海在蒙古語中為湖泊的意思,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內陸湖之一,千百年來孕育出古居延文明,依傍居延海而建的居延城、黑城等,漢代以前 都是邊塞名城重鎮。漢代的匈奴,唐代的突厥、回鶻到西夏、元朝的契丹、蒙古等民族,都在這塊土地上揚鞭策馬,南征北戰。這些遊牧民族在黑河兩岸、居延海之濱,演繹了一幅幅改朝換代、英雄輩出的歷史畫卷。

如今,這一切都成了遙遠的記憶。這裡沒有車馬的喧囂,沒有人聲的噪雜,甚至連蒼蠅蚊子的蹤影也難以覓到。大小居延海已乾涸成為歷史名詞,黑河的足跡已多年沒有延伸到這片干透的土地,連最耐旱的紅柳、胡楊也無法在這裡生存。惟有起伏的沙丘一個連著一個,從腳下通向遙遠的天際。

黑河從中下游依次與庫爾塔格、巴丹吉林和騰格裡三大沙漠「交臂」,是分隔三大沙漠的唯一屏障。黑河流域生態的全面惡化和河道的萎縮,將直接導致三大沙漠的合龍,使整個大西北相當大的一部分地區變成一片沙漠的世界。

年代 入額河水量 寶格達進水量 綠洲面積 胡楊沙棗 紅柳灌叢 草甸
1927-1934 大於15.00 大於13.00 60.00
1944-1949 13.19 大於12.00 51.42 3.56 20.00 5.48
1951-1960 12.25 8.37 39.80 3.45 19.80 3.92
1961-1970 10.17 4.45 2.73 14.60 2.11
1971-1980 10.59 34.23
1981-1990 10.92 6.73 29.99 2.60 11.30 1.20
1991-1998 7.24 3.54 26.70 2.20 10.00 0.81

參考資料

中國甘肅新聞網:踏訪居延海
《水壩建設的生態困惑》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