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21年01月14日】
近日,中國大陸爆發了新一波中共肺炎(COVID-19)疫情,不少地區都展開了大規模核酸檢測,疫情重災區河北石家莊更已進行了兩輪全員檢測。不過有陸媒報導稱,經查證發現,石家莊近日有34%的確診病例為檢測後「陰轉陽」。
自河北中共肺炎確診病例軌跡公布以來,公眾發現一個特別現象:有些確診病例是在經過多次核酸檢測都呈陰性後,又在後續的檢測中檢出了陽性,即所謂「陰轉陽」現象。
據陸媒《瀟湘晨報 》14日報導,該媒體的記者1月13 日在河北衛健委梳理石家莊市的疫情以通報訊息。結果發現,從本月5 日至 13 日,該市共計發布了 369 條確診軌跡通報信息,其中 1 月 5 日至 7 日發布的信息中,稱未發現「陰轉陽」 病例;但8 日至 13 日發布的信息中,有 126 例「陰轉陽」病例,占全部通報確診數的34%左右。
也就是說,最近一週,在石家莊的確診病例中,「陰轉陽」的情況占比超過了三成。
報導中提到了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一位現年 66 歲的患者,分別於 1 月 3 日、5 日、7 日、8 日、9 日接受了五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但該人士是其他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因此於1 月 10 日被轉送到官方指定的隔離點接受醫學觀察,而到達隔離點的當天,核酸檢測卻呈現陽性。該患者11日又被送至石家莊市人民醫院建華院區,12日被醫院正式診斷為中共肺炎確診病例。
對於超過三成的感染者都存在多次檢測後「 陰轉陽 」這種現象,中國網民紛紛質疑:現行的核酸檢測技術到底靠不靠譜?這樣的檢測結果能相信嗎?
事實上,中國大陸早在2019年底至2020年初的第一輪疫情爆發期間,醫學專家們就發現,當時的核酸檢測準確率僅有30%-50%,他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假陰性」。
2020年2月初,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在接受陸媒採訪時曾談到過這種現象,他承認,「對於真是這個病的病人,(使用核酸檢測)也不過只有30%-50%的陽性率。通過咽拭子的辦法,還是有很多假陰性的。核酸沒有發現,但是實際上是的」。
當時陸媒報導說,用於檢測中共肺炎的試劑盒是通過官方應急審批程序獲批的,上市前並未經過嚴格測試,因此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核酸檢測採用的實時螢光RT-PCR鑑定方式「存在漏洞」。此外,還有陸媒引述業內人士的消息稱,醫護人員在進行病毒採樣和檢測的過程中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可能存在問題,導致檢測的準確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