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與人類:魏晉之際與疾疫

林蘭 編輯


【正見網2004年04月12日】

瘟疫和其它天災,旱、水、蟲、風、地震等一樣往往對人類和人類的歷史起著關鍵的作用,在人間的社會、秩序、社會變動與重大事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縱觀歷史,是人主宰著人類的命運,還是蒼天主宰著人類的命運?這裡我們選登一些歷史上的瘟疫事件。

◇◇◇ ◇◇◇

瘟疫往往與社會和政局動亂連在一起的。魏晉時期,西、北各族不斷入居中原內地,「西北諸郡,皆為戎居」,「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江統《徙戎論》)秦、雍一帶,遷移至的氐、羌族人不計其數,流民不斷起來反抗。如西晉泰始初,鮮卑樹機能在涼州起兵,惠帝元康四年匈奴人郝散在上黨谷遠起兵。元康六年,氐帥齊萬年在關中起兵,秦、雍數十萬氐、羌人響應,聲勢浩大,秦、雍一帶,自惠帝永熙元年(290年)起,由於水利失修,無年不旱。元康以後,疾疫伴隨著饑荒和乾旱到來,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動亂。元康元年,雍州疾疫。元康六年,關中飢,大疫。元康七年,「七月,秦、雍二州大旱,疾疫。關中飢,米斛萬錢。因此氐、羌反叛,雍州刺史解系敗績。而飢疫荐臻,戎、晉並困,朝廷不能振,詔聽相賣鬻。」(《晉書・五行志中》)此後,至於永嘉年間(307―312年),喪亂彌甚,雍州以東,「人多飢乏,更相鬻賣,奔迸流移,不可勝數。」「又大疾疫,兼以饑饉,……流屍滿河,白骨蔽野。」(《晉書・食貨志》)永嘉元年,關中疾癘;永嘉四年五月,秦、雍州「飢疫至秋」。疾疫加上不斷的自然災害,使得社會處於動盪飄搖之中。

在疾疫和大旱、大饑荒的情況下,秦、雍等州各族裔流徙至梁、益、荊、豫等州就食,不久,西晉在益州的統治即告結束,益州的漢族農民流徙到荊、湘地區,或南入寧州(今雲南曲靖縣)。寧州也是連年飢疫,《資治通鑑》晉惠帝光熙元年說:「寧州頻歲飢疫,死者以十萬計。五芩夷強盛,州兵屢敗,吏民流入交州者甚眾。」疫病的流行頻率較高,破壞極大,影響深遠。

這一時期的流民戶口,見於記載的將近三十萬戶,約占西晉全國總戶數三百七十七萬的十二分之一強,占秦、雍、並、冀、梁、益、寧等州總戶數的二分之一弱。疾疫流行,是造成流民不斷增加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流民的增加,使社會矛盾激化,而且引起了流民大起義。如秦、雍十餘萬流民進入巴蜀後,發生了以李特為首的六郡流民大起義,攻占了成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權。關中地區流移到沔漢流域的流民也發生了起義。社會的繁亂預示著新的歷史階段的來臨。

(參考資料:《三千年疫情》)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