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幼學瓊林》:地輿(一)

紫穹


【正見網2021年10月27日】

「天文」之後,便是「地輿」,所謂地輿(音yú),可理解為古代地理學的名稱。該詞源自《淮南子.原道訓》:「以地為輿,則無不載也。」地載萬物,故比之以車輿,因而古人稱大地為地輿。

【原文】 

黃帝畫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稱謂各殊。北京原屬幽燕,金台是其異號;南京原為建業,金陵又是別名。浙江是武林之區,原為越國;江西是豫章之地,又曰吳皋。福建省屬閩中,湖廣地名三楚。

【注釋】 

(1)黃帝:即軒轅氏、有熊氏、帝軒氏或帝鴻氏。傳說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2)畫:劃分。
(3)都邑:五裡為邑,十邑為都。
(4)夏禹:亦稱禹、大禹。治水有功被舜選為繼任人。
(5)奠:奠定。
  (6)   金台:又稱燕台、黃金台。相傳戰國時期,燕昭王為了招賢納士,築建土台,上置黃金千兩,禮聘天下名士。
  (7)  武林:杭州西邊有武林山(靈隱山),因此古代又稱武林。
  (8)  豫章:古代郡名,漢初設置,郡治在今江西南昌一帶,後用豫章指代江西。吳皋:這裡指吳國的邊界。皋(音gāo),岸,水邊的高地。江西在春秋戰國時曾是吳越兩國的交界地區,所以用吳皋來指代江西。
  (9)  閩中:古代郡名,轄區相當於今福建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區。
 (10) 湖廣:元朝時曾置湖廣行省,轄區相當於今湖北省和湖南省。
 (11) 三楚:湖南、湖北舊屬楚地,楚地分為東楚、西楚、南楚,合稱「三楚」。

【譯文參考】 

黃帝劃分了中國的疆域,才區別了都邑的界限、規模。夏禹平治洪水,才奠定了九州和山川的位置。天地間的山川河脈雖不曾更改,自古以來它們的稱呼卻各有不同。北京古時稱幽州或稱燕國,別名又叫金台;南京就是建業,別名又叫金陵。浙江從前稱為武林,本是越王的故國;豫章、吳皋都是舊時江西的稱呼。福建一省古時統稱七閩,湖廣地方舊名叫做三楚。

【點評】 

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也就是神農炎帝與黃帝的後人,這些遠古帝王,包括大禹都擁有著神力,開創了神傳文化的源頭。因此,中國古稱九州,又稱神州,文化與歷史自然從神話開始。古人深信,那就是華夏真實的歷史源頭。這一課,主要告訴孩子的就是這片土地歷史文化與地理山川的來歷,記住兩位聖王祖先的主要功勞。莫忘自己的根本來源。

大禹是黃帝的玄孫,鯀的兒子,鯀治水用堵截的方式,上天上去偷來神土息壤築堤攔截,最終失敗。而大禹治水,反其道而行,眾神助他劈山開路,將積水放走流向大海,解除水患,建立神功偉業,於是劃分疆域,定下九州,這就是華夏神州的來歷。

女媧造人、盤古開天,神農嘗百草,大禹治水等等,這些神話就是遠古的歷史,但是,當進化論的說法取代神造人的說法後,這些故事逐漸地被我們淡忘了,然而不可思議的是,西方《聖經》記載的若亞方舟的故事,越來越被人們關注,很多人開始相信它真實存在過。《聖經》裡提到的那場大洪水,據考證,時間上與四千年前的大禹治水基本吻合,這在完全隔絕的兩個文明的遠古時期,都有相似的記載,很難想像,它們僅僅是巧合!當然這些疑問,就留給大家自己去思考了。

【故事】 黃帝的神話傳說 

中國文化是半神文化。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神」和「人」之間的界線不是很嚴格,天上的神隨時可以下凡來,而地上的人也可以上天請求神的幫助。

黃帝是天下的共主,居五帝之首,為中央天帝,是「神」、「人」的最高統治者。相傳,黃帝是少典氏的兒子,相貌非常奇特,有四張臉,可以同時照顧著四面八方。南方神農炎帝的子孫蚩尤想搶奪中央上帝的位置,於是和黃帝在涿鹿展開一場大戰。

蚩尤的長相也很特別,人面獸身,銅腦袋鐵額頭,八隻手八隻腳,喜歡吃沙子、石頭和鐵塊。他有七、八十個兄弟,個個都是這個樣子。他們擅長製造精良的武器,打仗時,手拿金刀銅斧,非常厲害。

雙方對戰,蚩尤張開大口,噴吐煙霧,興起漫天大霧,連續三天三夜,黃帝的部隊被圍困在濃霧中,迷失了方向,情況十分危急。黃帝就命令風后作指南車,不管車子轉向哪個方向,車上的小人永遠指著南方。在指南車的引領下,黃帝的大軍才能衝出重圍。

化險為夷的黃帝召來能施放雨水的應龍,張開雙翼,準備使出行雲布雨的神通。但蚩尤搶先請來風伯雨師使出了呼風喚雨的本領,頓時狂風暴雨大作,應龍的神通根本無法施展。眼看情勢緊張,黃帝命令天女女魃下凡,女魃身上有巨大的熱量,所到之處,狂風暴雨立即消失無蹤,並且烈日當空。戰爭結束以後,應龍和女魃都不能再回到天上了,應龍居住南方的深山大谷中,所以南方多雨。而女魃所居住的地方就不再下雨一片乾旱。

為了提振士氣打敗蚩尤,黃帝還製作了一面特別的戰鼓。東海流波山上有一隻名叫做「夔」的怪獸,形狀象牛,但頭上沒有角,能夠在海中自由進出,每當它進進出出時,都會伴隨著狂風暴雨,麟甲閃爍,發出象日月一般的光芒,吼叫的聲音就像打雷。黃帝派人捕捉後,用它的皮晾乾做成一面鼓。鼓槌則是用雷獸身體裡最大的一根骨頭做成的。當戰鼓擂起時,聲響震天,即使在五百裡外也能聽的一清二楚。最後,黃帝取得了勝利。

黃帝戰勝蚩尤之後,據說蠶神從天而降,獻上蠶絲,黃帝命人織成絹布,裁成衣服,又輕又軟。黃帝的妻子嫘祖發現蠶也可以吐出相同的絲,就開始養蠶並把方法教給人間的百姓。

在遠古神話中,黃帝是無所不能的。他在泰山會合天下鬼神的時候,就親自創作了名為《清角》的樂曲,此曲是真正的「天樂」,氣勢不凡,能「驚天地、泣鬼神」,凡人是聽不得的。黃帝曾命人鑄造鏡子、煮飯的鍋子,創製了車、船,發明踢球的遊戲。黃帝也命令倉頡創造文字;伶倫製作律樂;雷公、歧伯整理醫藥寫成醫書。

黃帝曾開採首山的銅,在荊山腳下鑄鼎,鼎的四周雕刻著四方鬼神和珍禽異獸。寶鼎鑄成,在祭天慶功的儀式進行到一半時,從天上垂下一條神龍,迎接黃帝和當初跟隨黃帝一起下凡的天神返回天庭。

(註:據正見網教材《幼學瓊林》改編)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