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動惡

大陸大法弟子


【正見網2022年06月21日】

清代紀曉嵐所著《閱微草堂筆記》中有這樣一則故事:某位御史因犯重罪,被依法處死。有個負責審理案件的官員白天和衣而臥,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恍惚之中,他看見了剛剛死去的御史,吃驚地問:「君有冤屈嗎?」御史說:「我身居御史,接受賄賂,出賣奏章,依法當死,有什麼冤屈呢?」這人又問:「既不冤屈,為何前來見我?」御史回答:「因為對君感到遺憾。」這人說:「負責審理此案的官員有七八個人,舊交像我的也有兩三個人,為甚麼單單對我有遺憾呢?」御史說:「我與君過去有隔閡,不過是功名進取途中的互相排擠,並非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我受審時,君雖因避嫌沒有發問,卻有洋洋得意的神色;我定案時,君雖表面同情,虛詞寬慰,卻隱隱流露出幸災樂禍的心思。這實際上是他人依法處死我,君以舊怨快我死。患難之際,這是最令人傷心的,我哪能不遺憾呢?」

這人惶恐不安地對御史謝罪,問道:「這麼說來,君要報復我嗎?」御史回答:「我死於法律制裁,哪可報復於君?君有這樣的居心,自然不是得福之道,也不用我來報復。我只是心中不平,讓君知道罷了。」

御史說完這話,這人若睡若醒,睜開眼睛已經不見御史,書案上的殘茶還沒有涼。後來,親友見他精神恍惚失常,暗中叩問,他才把夢中的事情詳述出來,並長嘆一聲說:「幸好我還沒有落井下石,他都這樣恨我。曾子說過:『哀矜勿喜』這話太正確了。」他的親友對人講述這件事,也長嘆一聲說:「負責審案的官員一旦有了私心,即使應當判罪罪犯還不服氣,更何況是不應當判罪呢!」

這個故事中的審理案件的御史的細微心思,如果不是被人說破,恐怕他自己也察覺不到吧。「君有這樣的居心,自然不是得福之道,也不用我來報復」,即便是對於犯了罪的人,幸災樂禍的心也是很惡意的。一個人有這樣的心,便「不是得福之道」,還沒有什麼惡行便如此了,可見人心所存是多麼重要。修煉人的一思一念豈不更要謹慎。

我有一次夢見一位曾經的同修,夢中,我遠遠的看著他,眼中帶著怨恨,因為他為了自己的利益有意的做了很多對不起大法弟子的事,還騙周圍同修的錢,並且因為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滿足對同修心生怨恨,欺侮謾罵,最終他放棄了修煉。但是在我看著他的時候,師父的聲音打進了腦海:不要動惡!我猛然一驚。之前我從未意識到那是一種惡,但很明顯的是那的確是一種惡,是人的魔性。

這種東西在我身上存留的太久了,我放肆的以太多的藉口助長了它。而魔性就是魔性──無論是在什麼情況下、面對怎樣的人而發。

「修煉者不修去魔性──功則大亂不得,或入魔道。」 [1]修煉人的一思一念,怎麼可以不審視不慎重啊?!

註:
[1] 李洪志師父著作:《精進要旨》〈佛性與魔性〉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大陸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