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本歸真的隱喻——張若虛之《春江花月夜》

清風


【正見網2022年08月26日】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台。(裴回 一作:徘徊)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張若虛是唐代的詩人,一生只留下了兩首詩,另一首很一般。而這首《春江花月夜》則被稱為詩中的詩,一直令後人傳誦不已,千百年來有無數讀者為之傾倒,有「孤篇橫絕,竟為大家」之譽。歷代對此詩的解讀很多,一般都認為此詩描繪的意境絕美,同時表達了對人生宇宙的思考,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

近日悟到這首詩真正表達的是對返本歸真的渴望和感慨。

在法中我們知道人都是從高層空間來的,人的內心都是有佛性的,這首詩的關鍵詞就是月,一切的美景和思考都是從這個月而來,月是在高高的天上的,這裡隱喻我們在宇宙深處那個真正的家,那是真正的無比的美好。

看詩的前面幾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這裡就不一句一句解釋了,一般人都能夠感受到這個場景的視野極為開闊洪大,作者的觀察細緻入微,文筆大氣磅礴,而這個絕美的場景其實就是我們在宇宙深處那個真正的家的「影子」,連「影子」都這樣的美,家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嚮往和追求嗎?

下面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同樣是隱喻,表達的是我們在紅塵中生生世世的輪迴,而我們真正的家因為粒子的構成非常微觀,所以存在時間相當相當長,和我們這個粗糙的粒子構成的空間比是相對永恆的。

接著寫思念:「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台。(裴回 一作:徘徊)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這裡表達的是對親人和故土的離愁別恨,但這個親人和故土絕不單單是人間的那個親人和故土,而是我們在天上那個真正的家和那裡的親人,他們在看著我們,盼望我們早日回歸,而我們有的時候也能夠感受到他們的思念。

最後的「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看上去還是寫景,實際表達的是家雖美好,但返本歸真的修煉路卻十分艱難,能夠真正修回去的人寥寥無幾,所謂修道者如過江之鯽,得道者鳳毛麟角,所以作者非常感慨。

返本歸真是生命的終極意義,從古到今一直是被人們追求和嚮往的,作者用隱喻表達了這個主題,同時寫作手法高超,從視覺,聽覺,觸覺上觸發人內心的佛性,人都有明白的一面,所以這首詩才能夠千百年來使無數人傾倒。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