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綸悟道

源馨


【正見網2023年02月16日】

人說紅塵世間原本就是一個大的名利場,呆久了能有幾人不會被誘惑沉淪。守住純淨的初心,感受自然之法的圓容殊勝,自在逍遙、洒脫不羈又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呢?胡令能正是借小兒垂釣的童真視角,為我們展現了如何看淡名利把持本性,清淨無欲的純美內心畫卷。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人的純真無邪與景物的自然美妙融為一體,組成一幅觀畫入境的純美意境。吟來內心可體悟道法源於自然的和諧共存,清淨無為,互不擾動。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遇人則生事,世間之事多為名利情所累,人心慾望也多為此所生。無求無欲的心境又怎肯被世間俗事擾亂,誤了隱者入道歸真的心志呢?

這首膾炙人口的《小兒垂釣》,形像的描繪了作者隱居尋法,同化大道的志趣。即生動傳神且精妙超凡,不愧是神仙所贈之作。為何如此說呢?

本詩作者胡令能崇尚道家修煉,一日曾經做過一夢,夢中有位白髮老者手持利刃,剖開其腹,將一卷書放在他腹中,夢醒之後,便能吟出美妙且充滿智慧的詩句,讓人嘆為觀止。

聽來好似神話,其實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一種寫照 。現代人描述的「靈感」,或許正是古往之修煉人看到另外空間的一種真實景象,只是在傳頌的歷史過程中,因為人迷執於眼見的物質空間,無法體會古人純美的內心境界,而逐層加進了現代觀念才變成了神話故事。

此詩之所以成為千古名篇,不是僅僅因為其朗朗上口,稚趣可愛。真正感人至深的是作者「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隱士風格,寥寥數語,躍然紙上。修道得法能讓人生出大智慧,因此就更加不會被塵世這個名利場所誘惑困擾,其內心早已與大道自然融為一體了。

胡令能的詩句雖跨越久遠的時間和空間,卻明晰煉達並能打動人真我之本性,給人一種心馳神往的歸屬感,並與作者產生共鳴。返本歸真,重回天國家園,因為這或許正是每個人心中所真正追尋的吧?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