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閒平地起波瀾 遇事內找尋根源

纖纖


【正見網2024年05月20日】

唐朝詩人劉禹錫的這首《竹枝詞九首•其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啟示。物質的原因往往在外,而人卻是源於內心。全文共二十八個字:「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

「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這裡是說瞿塘峽的水急匆匆的流過十二灘,人們都認為自古以來這裡的水路都是非常危險的。「嘈嘈」指水流的急匆匆。詩人拿水來做鋪墊,目地就是要用水來比喻人心。水的喘急和平緩是來自外界的環境的,同樣的水在不同的環境下,會有不同的狀態。日本學者江本勝的《水知道答案》一書中詳細的記錄了水在不同環境下的狀態,有好看的也有崩潰狀態的。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這裡是說如果人心像水一樣就好了,因為水的狀態是可以根據環境預判的,人心則不同,往往是「平地起波瀾」,會無緣無故的發火。這種感受對戀愛中的男女更是明顯,一會卿卿我我一會就暴雨臨盆;老闆的心思也是難測的,一會說要栽培你一會又把你貶低的一文不值。為什麼會這樣呢?詩人不理解,才寫了這篇著名的詩。

今天大法開傳,師尊告訴我們要向內找,才把這個問題的根源道破,原來人的一切麻煩都是來自自己的內心的,是自己的心在外面的表現形式。所以人們才難以預測。老闆為什麼會一會對你器重有加一會又貶低你,是源自自己內心的執著和利益;戀愛中的男女為什麼會一會卿卿我我一會暴風驟雨,是源自情和私心。這種自私是很難覺察的,就像是詩人所說的「平地起波瀾」。

今天的人其實大都是來自天上的,是那裡生命的代表。而這種「平地起波瀾」其實也是與之有關的,只有修煉向內找,去掉這些人心,才能救度自己的天體和眾生的。

詩人的迷惑,只有今天才破迷,一切都是為了天體和眾生的得救而為的。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