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新聞網2024年05月09日】
印度的一根神秘鐵柱在日曬雨淋中矗立了1,600年,卻沒有生鏽跡象,令現代人對古人的高超技藝稱奇。不僅如此,這一含鐵量將近100%的傑作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具體哪年打造,也一直是考古學家和國際社會的關注焦點。
走進印度德裡,有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名錄的顧特卜塔(Qutb Minar)建築群。來到該建築群的古瓦特伊斯蘭清真寺(Quwwat-ul-Islam Mosque)庭院裡,你會立刻發現一根高7.2米、直徑41厘米、重達6噸的鐵柱,這就是全球知名的「德裡鐵柱」。
鐵柱的頂部有著古色古香的裝飾花紋,它的歷史甚至比顧特卜塔建築群還要悠久。美國研究人員羅利特(John Rowlett)在其著作中寫道,德裡鐵柱的出現比世界上已知最大、有能力製造它的鑄造廠早了400年。
英國冶金學家羅伯特‧哈德費爾德(Robert Hadfield)曾對德裡鐵柱的成分做了一番詳盡的研究,發現其含鐵量高達99.72 %。
含鐵量如此高的鐵柱經歷上千年的日曬雨淋,仍然沒有腐蝕,保持著當初的魅力,證明了鑄造者的冶金能力。哈德費爾德表示:「這根鐵柱是一個完全焠煉精純的鐵製品。從鐵的純度來看,甚至比現代瑞典的碳鐵還好」。
這根神秘鐵柱也持續引發媒體的關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月6日發文稱,令人驚嘆的是,這根鐵柱現在仍然保持著它被鑄造出來時的狀態,經受住了歲月和惡劣環境的考驗,包括印度首都地區的高溫和日益嚴重的污染。鐵柱非凡的特性至今仍吸引著大量遊客。
印度德裡鐵柱,柱身光滑,上千年仍沒有生銹。(李願/大紀元)
文物保護專家:應借鑑鐵柱的技術為現代所用
文物保護建築師兼遺產專家普拉格亞·納加爾(Pragya Nagar)認為,多年來鐵柱的保存情況非常出色。她告訴CNN,「考慮到金屬提取等工藝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如果我們確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製作這根鐵柱的技術,而不僅僅是承認其古老的起源,我們可能會發現利用類似方法開發可持續材料替代品的途徑。」
她說,極重要的是,談到歷史文物,人們不要只是簡單地認為它們只是需要保護和加以讚賞而已,而是要把它們看作是獲取傳統知識的寶庫。這種全面的方法有可能為人類實現更加可持續的未來鋪路。
鐵柱矗立上千年為何不生鏽
通常情況下,暴露在空氣或濕氣中的鐵和鐵合金結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氧化,除非像巴黎艾菲爾鐵塔那樣塗上一層特殊的油漆加以保護,否則就會生鏽。印度及其它國家的科學家從1912年開始研究德裡鐵柱,試圖找出它沒有被腐蝕的原因。
位於北部城市坎普爾(Kanpur)的印度理工學院(IIT)的專家們對鐵柱為何不生鏽做了研究,並在《當代科學》(Current Science)雜誌上公布了研究結果。
他們發現,這根鐵柱主要由鍛鐵(熟鐵)製成,具有磷成分。此外,古代工匠還使用了一種名為 「鍛焊 」(forge-welding)的技術。
這意味著他們對鐵進行加熱和錘擊,使磷含量保持不變,這種方法在現代實踐中並不常見。
報告的作者、考古冶金學家巴拉蘇布拉馬尼亞姆(R. Balasubramaniam)表示,這種非傳統方法有助於維持鐵柱的強度。
他說,研究人員在鐵柱的表面發現了一層非常薄的名為「misawite」的保護膜。這是一種鐵、氧和氫的化合物。這層保護膜恰好保護鐵柱不被鏽蝕。印度理工學院的專家認為,這層抗腐蝕薄膜的生成與鐵柱的含磷成分有關。
柱頂有著古色古香的裝飾花紋。(攝影:李願/大紀元)
歷史記載也證明了這根神秘鐵柱的耐久性,其中包括18世紀的一次事件,據說,當時向這根鐵柱發射的炮彈未能將其擊斷,這展示了這一古老傑作的驚人強度。
根據一個傳說,如果你背靠著這根鐵柱站立,雙手環抱石柱,確保十指相碰,你的願望就會實現。這一傳說賦予了鐵柱其歷史價值之外的精神意義。
不過,為了減少人類對鐵柱造成的不良影響,印度考古調查局(ASI)已經在鐵柱周圍設置了柵欄。
科學家到現在也無法得知德裡鐵柱的具體鑄造年份,而它的起源也一直籠罩在神秘之中。一種說法是其追溯到笈多王朝(Gupta Empire),特別是在四世紀和五世紀左右的旃陀羅笈多二世(Chandragupta II)統治時期。
但也有看法認為鐵柱可能是史前文明的產物。
古老的鐵柱上還有一段古老的梵字銘文,一種翻譯是:
「He, as if wearied, has abandoned this world, and resorted in actual form to the other world – a place won by the merit of his deeds – (and although) he has departed, he remains on earth through (the memory of his) fame (kīrti).」
「他似乎厭倦了,就放棄了這個世界,以實際形態去了另一個世界——一個由他的功績和功德而贏得的地方。雖然他離開了(這塵俗世界),但他的美名仍將永遠在大地上傳頌。」
(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