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4年09月16日】
「日數歸期似有期,故園無語說相思。芭蕉葉上三更雨,正是愁人睡覺時」宋朝詩人呂本中的一首《聽雨》,時空的跨越給人一種迷茫之感。怪不得人們不願意去解釋這首詩。
「日數歸期似有期,故園無語說相思。」在詩人的心中,歸期似乎有但又似乎是一種奢望。詩人計劃了歸期,只是這種日期自己都不相信是真的。而詩人既然還在外鄉,為甚麼還會寫出「故園無語說相思。」這其實是一種自我的安慰與想像。想像一個人坐在故園與家人一起,卻說不出這些年自己的遭遇。
也許是自己的遭遇太過坎坷也許是太過無趣。只能是一個人在故園坐著。這是人的願望,並非是現實。
「芭蕉葉上三更雨,正是愁人睡覺時」詩人一夜未眠,快到三更時好不容易有了一點睏乏與睡意。此時的芭蕉葉上卻聽到一聲聲的雨打芭蕉聲。使得詩人無法入眠。
因思念而無法入眠的人,最擔心有雜聲的干擾。然而這節奏感極強的雨打芭蕉聲,卻是那麼的入耳。它們為何會這樣呢?
或許這聲音在提醒著詩人,不要忘記自己的家鄉。
其實世人的真正家鄉在天上,那裡有自己的親人和眾生。詩人的痴念卻是無法真正達到目地的。
如今大法開傳,大法給了世人一次返回自己家園的機會。為甚麼很多人把握不住呢?為甚麼會留戀這裡的一切,忘了自己的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