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4年10月10日】
繁華盛唐在給後世留下了輝煌璀璨的文化後,也告別了歷史舞台。由於唐朝末年的農民起義,唐朝土崩瓦解之後,國家進入了短暫的割據時期,後世史家稱之為“五代和十國”時期。五代十國,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梁,到960年趙匡胤滅周建立宋,前後共存在了五十三年,更換了八姓十四個皇帝。
所謂五代,是指在黃河流域地區相繼建立的梁、唐、晉、漢、周五個王朝,為了區別於先前已有的王朝,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所謂十國,是指在南方建立的、並與北方五個王朝並存的十個割據政權:吳、南唐、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楚、南平以及在山西的北漢。十國當中有六個是在960年之後滅亡,最後被滅的北漢亡於979年。除此之外,在北方還有遼國和西夏。
五代十國時期是個政治腐敗、社會混亂的時期,特別是五個王朝,都是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戰爭征賦不斷,歷史名城長安和洛陽都曾經被毀,所以前人把五代稱為“五季”,也就是末代,最差的王朝。後來的殘酷刑罰“凌遲”(即千刀萬剮)就是在五代時期出現的。相較北方五個王朝的混亂而言,南方諸國卻處於相對和平狀態,社會穩定,經濟繼續發展。
不過,這一時期印刷術的發展,以及文學上詞的出現,都為這個時代增添了不少亮色。
《推背圖》的預言與後梁的興亡(907---923)
唐朝著名《推背圖》中的第十象對後梁的興亡做了準確的預測。第十象的圖為兩山相夾,由古道中間流出血水,為兇險之象。讖文說:“蕩蕩中原,莫御八牛。泅水不滌,有血無頭。”“八牛”合起來是個朱字,“泅水不滌,有血無頭”,合起來是個溫字。意思是說,唐朝末年,朱溫的勢力中原無人可比。朱溫通過征戰,殺人無數,致使血流成河。
頌文是:“一後二主盡升遐,四海茫茫總一家。不但我生還殺我,回頭還有李兒花。”其中“一後二主”指朱溫殺掉唐朝末年的何皇后、昭宗和哀宗三人,其後將四海統一於自己手中。但後來卻被次子所殺,應了第三句“不但我生還殺我”。“回頭還有李兒花”指李存勖滅了朱氏梁朝,建立起了後唐。
歷史的真實也確實如此。唐末宣武節度使朱全忠(原名朱溫),在消滅了諸多割據勢力,初步統一了黃河流域以後,於907年廢唐哀帝自立,國號梁,定都開封,史稱“後梁”。
後梁建立後,梁太祖朱全忠與河東沙陀人李克用父子繼續爭奪霸權。連年戰爭使社會動盪,民不聊生。912年,朱全忠被其子殺死後,政局更為混亂。李克用、李存勖父子趁機滅了梁朝,建立了唐朝,史稱後唐。後梁統治共17年。
《推背圖》的預言與後唐的興亡(923―936)
《推背圖》第十一象預言了後唐的興亡。第十一象的圖中畫的是野外,一人死在樹林草叢中,暗示著後唐皇帝李存勖被殺的歷史史實。讖文中說:“五人同卜,非祿非福。兼而言之,喜怒哀樂。”“五人同卜”是繁體的“從(從)字,”“兼而言之”是一個“謙”字,暗指後唐莊宗寵信伶人郭從謙。讖文的意思是說郭從謙在後唐莊宗面前,一會兒變個扮相,逗得皇帝或喜或哭或怒或樂,但這並不是皇帝的福氣。
而頌文說:“龍蛇相鬥三十年,一日同光直上天。上得天堂好遊戲,東兵百萬入秦川。”“龍蛇相鬥三十年,一日同光直上天”,指後唐莊宗李存勖征戰三十年,終於登上皇帝之位。後兩句是講,他當上皇帝後,卻不知道珍惜,在一次遊樂嬉戲時,被伶人郭從謙射死在野外,並引來李嗣源的軍隊進攻秦川。
歷史的真實亦是如此。
923年四月,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在滅掉後梁後,自稱皇帝,是為莊宗,國號唐,建都洛陽,史稱“後唐”。
926年魏州(河北大名東南)發生兵變,莊宗被伶人流矢所殺,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進入洛陽稱帝,是為明宗。唐明宗改革了莊宗時的一些弊政,減少戰事,鼓勵農業生產,百姓獲得了短暫的喘息時期。明宗在位七年,他死後,後唐內部發生內亂,不久被後晉所滅。後唐統治時間為14年。
《推背圖》的預言與後晉的興亡(936―947)
《推背圖》中的第十二象對後晉的興亡做了準確的預言。第十二象的圖中畫有一個穿著少數民族服裝的人,另有一塊石頭在他腳下,暗指石敬瑭拜倒在外族入侵者的腳下。讖文說:“塊然一石,謂他人父。統二八州,已非唐土”。前兩句是說石敬瑭認契丹王耶律德光為父親,自稱兒子。後兩句是說,石敬瑭依靠契丹人的兵力,消滅了後唐,建立了後晉,但把朔、薊、幽等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因此說“統二八州,已非唐土”。
頌文說:“反兆先多口,出入皆無主。系鈴自解鈴,父亡子亦死。”意思是契丹人幫助石敬瑭滅了後唐,建立起了後晉,但後來契丹人又滅掉了後晉。
歷史的真實與之絲毫不差。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沙陀人)以割讓幽雲十六州(今河北、山西的北部和內蒙古的一部分)、歲貢絹帛三十萬匹和認遼朝君主耶律德光為父皇帝等條件,取得遼兵的援助,推翻了後唐,建立了政權,國號晉,遷都開封,史稱“後晉”。
後晉建立以後,遼軍以幽雲十六州為南下攻掠中原的基地,多次南下,致使北方地區的社會經濟遭受到嚴重的破壞。947年初,遼軍攻入開封,滅了後晉。後晉共存在了十二年。
《推背圖》的預言與後漢的興亡
《推背圖》第十三象準確預言了後漢的興亡。第十三象的圖中的城牆上立著一隻雀兒,城下水上百隻雀兒在飛,暗指後周郭威滅後漢立朝的事情。郭威世稱郭雀兒,因此以雀兒為喻。讖文說:“漢水竭,雀高飛。飛來飛去何所止,高山不及城郭低。”“漢水竭”指後漢滅亡,“雀高飛”指郭威建立後周。後兩句意思是郭威幾經周折,最後終於取得成功。
頌文是:“百個雀兒水上飛,九十九個過山西。唯有一個踏破足,高樓獨自理毛衣。”意思是想做皇帝的人象雀兒一樣多,但大多數都象日落西山一樣失敗了,只有郭威取得了成功。
歷史的真實情況是:當遼兵攻入開封,滅掉後晉後,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沙陀人)在晉陽(太原)稱帝(高祖),仍用後晉天福年號,爭取後晉舊臣歸附。當遼兵北退後,他很快進入洛陽和開封,並在開封建都,國號漢,史稱“後漢”。
後漢高祖做了11個月皇帝就死了,其侄子劉承釣(隱帝)繼位後,亂殺大臣。天雄節度使郭威被迫起兵反漢,隱帝被殺。後漢僅統治四年就滅亡了。
《推背圖》的預言和後周的興亡(951-959)
《推背圖》的第十四象準確預言了後周的興亡。第十四象的圖中畫了一捆柴,柴上面長出一枝新芽。“柴”暗指周世宗柴榮父子,新芽指趙匡胤,暗示趙氏宋朝代替後周。
讖文是:“李樹得根芽,石榴漫放花。枯木逢春只一瞬,讓他天下競榮華。”前兩句用李樹、石榴榮發,隱喻柴榮的名字。第三句“枯木逢春只一瞬”意思是柴榮當皇帝的時間很短,死後將皇位傳給了七歲的兒子柴宗訓。柴宗又將皇位傳給了趙匡胤,宋朝享國三百多年,所以說“讓他天下競榮華”。
頌文是:“金木水火土已終,十三童子五王公。英明重見太平日,五十三參運不通。”頭兩句講的是五代終結,五王公指五代,十三童子指五代的十三個皇帝。後兩句講柴世宗出現,天下有重見太平的希望,但上天註定五代只有53年的命數,所以,柴世宗的天下也只能到兒子而終。
歷史的真實是:951年正月,郭威起兵滅掉後漢,並在開封稱帝(太祖),國號周,史稱“後周”。
周太祖出身貧寒,深知民間疾苦,稱帝後虛心納諫,生活節儉。他吸取前四代過分信任武夫的教訓,留心人才,並力圖革除弊政,採取了嚴懲貪官污吏、獎勵生產、廢除苛捐雜稅以及免除牛租等措施,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社會生產得到發展。954年,周太祖死,養子郭榮(原姓柴,太祖內侄)繼位,是為世宗。
柴榮,史書記載其“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是五代亂世中傑出的政治家。
周世宗即位後,在周太祖改革的基礎上,繼續革新政治。他首先整頓綱紀,嚴懲貪官。同時,對現行法律進行整理,刪繁就簡,編成《大周刑統》,使全國遵守統一的法律。在經濟方面,則獎勵墾田,並實行均田制度。
他還興修水利,恢復以開封為中心的水路交通網。如先後派宰相李谷巡視黃河堤防,發丁夫六萬人用三十天時間修固河堤;調發丁夫二萬人到原武(河南原陽)堵塞黃河決口,減少了水患。956年和959年,疏浚汴河、五丈河,連接濟水,使山東船隻直達開封。接著疏浚汴河南段及山陽瀆,重新溝通從黃河到長江的水道,又疏蔡河,使開封水道南達壽州。自此,山東和江淮的糧食、貨物都可由水道直達京城,使開封繁榮起來。此外,他訓練軍隊,並開始進行統一戰爭。
不過,其在位期間採取滅佛措施,這是繼“三武(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滅佛”後的又一次大規模的抑佛運動。同歷史上其他滅佛的皇帝一樣,周世宗在位五年後,也就是公元959年,就因病而亡,死時只有三十九歲。這再一次說明,對信仰實施鎮壓的人都會受到上天的懲罰。
柴榮死後,皇位傳給了七歲的兒子柴宗訓。次年歸德節度使兼禁軍首領、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並皇袍加身,隨後迫使柴宗退位,建立宋朝。後周在存在了8年後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