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文思格


【正見網2005年01月01日】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作者簡介】

李白(公元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盛唐時期最有名的大詩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雄奇豪放,飄逸不群,想像豐富,流轉自然,音韻和美,體格多變。

【字句淺釋】

解題:有一次,李白在五松山下一位姓荀的農民老媽媽家借宿,被她誠懇熱情的款待深深感動,寫下了這首詩,表達心中誠摯的謝意和敬重。五松山:在今安徽銅陵縣南面。寂寥:無聲無形的狀態。秋作:秋天的勞動。跪進:以跪坐的姿勢捧獻(古人席地而作,屈膝坐在腳後跟上,上身挺直,叫「跪坐」)。因李白跪坐進餐,荀媼自然就跪坐給他上飯。 雕胡:雕胡米,又叫「菰米」。菰長在水中,秋天結實(菰米),可作飯吃。菰基部肥大的嫩莖叫「茭白」,可作蔬菜。素盤:沒有彩繪,帶著陶瓷天然本色的盤子。漂母:據《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年輕時很窮困,在淮陰城下釣魚。一個在水邊漂洗絲絮的老媽媽(漂母)見他飢餓,便給他飯吃。韓信封了楚王后,回贈漂母千金表示感謝。三謝:再三致謝。

【全詩串講】

我在五松山下借宿一晚,所見所聞使人鬱鬱寡歡。
田間農夫秋天勞動辛苦,鄰家婦女夜裡舂米淒寒。
荀媽媽客氣捧上菰米飯,明月光映照白米和素盤。
我心慚愧似韓信對漂母,再三致謝不忍享用此餐。

【言外之意】

作者的詩風素以飄逸豪邁著稱,但此詩用平鋪直敘寫法,不假安排、不事雕琢,詩風穩重、質樸而自然,語言簡淡明暢,而情真意切、十分感人,是作者詩作中少見的別具一格的佳作。

讀者可能發現,詩的後兩句下語特重,初讀頗感突兀:作者深感慚愧,竟將荀媽媽比作贈飯給韓信的漂母,大有「一飯千金、難以回報」的無限感激,並且心情激動到再三致謝後還不忍心享用那盤菰米飯的程度!平平常常一盤菰米飯導致作者如此銘心動情,箇中原委詩中並未明說、但又不難從詩中合理的推斷出來:這盤菰米飯對作者來講,是非同小可的心的奉獻,絕非金錢價值所能衡量!作者看到、聽到山下農家「苦」「寒」的生活境況:秋來面臨收穫,農夫們卻有苦無樂;寒夜中,傳來鄰居婦女為備晨炊的一杵一杵的舂米聲,這些已足以使作者心生惻隱和憐憫了,而荀媽媽卻出乎意料的為自己準備出一盤菰米飯來!猜想她可能是位窮困的孤老太,只能求人去采些塘中菰米,自己用老邁的雙手把菰米剝出、清洗,作出一盤飯,奉獻給作者當晚餐。除此以外,我們很難想像一盤菰米飯能使作者動心到那種程度。

感謝我們宇宙的主宰之神,造就了荀媽媽這樣平凡而美好的人物,使苦難中的芸芸眾生有所慰籍、有所仿效。感謝作者讓我們知道這樣平凡而美好的人物,而此詩的千古流傳也正是作者應得的回報!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