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5年02月21日】
2004年10月1日,王老師在家整理教案。
「 ……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蜃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台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虹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遙吟俯暢,逸興遄(chuan/)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王勃的《滕王閣序》文筆是真好,千古絕唱。但是,大丈夫也不必為仕途的失意而切悲。在這方面,王勃未免顯得急躁、拘謹而不洒脫。這是他這篇文章最大的缺陷。千古名篇,沒有放進一個飽滿瀟洒、心胸坦蕩、藏山納海的靈魂。
不必為名利、為失意而那麼過意不去嘛。他如有李太白的胸襟,那他的作品將更加俊美高遠,不只有虎的威猛、鶴的幽雅、孔雀一般的華麗,同時將有蛟龍的出神入化,鳳凰的走火穿雲一般的神韻,那不將更加膾炙人口嗎?
王老師在品味著《滕王閣序》,秋天來了,他早就準備趁著這個季節,給學生選一些適宜的、有針對性作品。讓大家在感受季節的同時,欣賞文學的美。突然電話鈴響了。
順手抄起電話,「喂,哪位?」
「是我,王哥。」
「哦。挺好的?」
「挺好的。它們假期沒去找你呀?」
「找我干什麼?不歡迎的人就不讓它來,不喜歡的事情就不讓它發生。」
「是應該這樣啊。那誰,那個李老弟出事了,『住院了』。你最好注意點。」電話那邊說。
「噢?他,他怎麼可能哪。前天還見到他了哪。那時他狀態不錯呀。」
「那是那時。今早上進去的。他有你電話吧?」
「有啊,我們一直保持聯繫的。」
「具體的等見面再說吧。穩住神,沒問題的。別擔心。」
「明白。你也多學,不能總忙於『工作』。」
「知道了,再見。」
「再見。」
放下電話,王老師有些心不在焉。愣愣的又坐了一會兒,就收起了《滕王閣序》。
來到臥室,把該收拾的東西,仔細的放在隱蔽的地方。打開電腦,從新清理了一些內容。
然後,返回到書房,這回拿出的不是大學語文了,而是拿出一部天書,細心的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