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5年05月22日】
晉朝時,有個叫阮聸的人,他曾寫了一本《無鬼論》的書。
有一天,他家中忽然來了一個客人,熱情的說要請阮聸吃飯。兩人寒喧一陣之後,開始吃起飯菜, 並討論有關學問之事。這位客人知識很淵博,又有辯才,阮聸與他相談甚歡。後來不知不覺討論到阮聸的這本《無鬼論》的書上,客人馬上臉色一變,很嚴肅的說: “鬼神一事,古聖先賢都已經討論過,都知道確有其事了,為何只有你偏不相信呢?你真是……我跟你說吧,我--就是鬼啊。”說完,這位客人便化身為鬼形,不 一會兒就從阮聸眼前消失了。
阮聸嚇得好久都說不出話來。後來,阮聸大病一場,沒多久就死了。
其實人很多時候的所謂“見解”或 “論據”,都是由人的成千上萬的觀念所組合而成,而這些觀念都是後天所見、所聞或所感累積起來的,很多是帶有個人偏狹的看法的,可是往往人們不察,都把它 認為是自己自然而然的想法了。這樣,人的思想就變得很狹隘、很固執。尤其現代人,“眼見為信”這句話都成了口頭禪了,大家都跟著說、跟著做,誰也不去駁斥它。其實,很多科學的發明或創新,不也是從“無”中生“有”嗎?
多少年來,大家不是都在猜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我說都不對。先有神。中國有句話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以上的故事,或可作為我們的參考吧。